大概很少有人能够料到,继上个世纪末颠覆世界超级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的那场风暴之后十余年的今天,又一场彩色风暴再次袭击独联体。格鲁吉亚率先掀起玫瑰色革命,乌克兰橙色革命紧随其后,现在吉尔吉斯又掀起了棕色革命,看来这场风暴的确来势凶猛,愈演愈烈,大有席卷整个独联体之势。尽管这些国家在各自的国情上千差万别,在变革的形式上也各具特色,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大体上都是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和平手段来进行的。这就避免了更多的流血牺牲,使国家和人民少受损伤。先不说这场变革究竟是什么原因所导致,也不说变革之后能否缓解各种矛盾,单这一不流血的变革方式,就值得大大地赞扬了。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总统阿卡耶夫。
今年三月份,当反对派群众走上街头,向现政府游行示威时,身为一国元首的阿卡耶夫,在面临个人权势受到严重威胁之际,他没有像一些铁腕人物那样果断采取镇压手段,而是发出了“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向抗议者动用武力”的禁令。于是,反对势力日益高涨,直至发展到占领了总统府。眼看大势已去的阿卡耶夫,只好流亡他国以避锋芒。随后他即在莫斯科发表讲话,明确宣布自己“承认和接受2005年3月吉国内出现的政局变化,”自动辞去总统职务。在讲话中他恳切地说道:“为了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秩序,我愿履行公民的义务,按照文明价值观行事。”
这里所引阿卡耶夫的讲话,虽寥寥数语却蕴含深刻,值得我们认真加以解读。
阿卡耶夫首先明确表示,自己之所以自动辞去总统职务,是“为了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秩序”。你也许以为此时此刻的阿卡耶夫已无什么影响力了,辞去总统实属被迫无奈。但实际并非如此,作为真正的民选总统,在正式罢免之前他仍拥有不可替代的合法性。吉国议长捷克巴耶夫就曾明确表示:“只有在阿卡耶夫辞职后,新的总统大选才能进行。”更何况国内还有热烈拥护阿卡耶夫的群众,他们正在街头与反对派对峙着。只要阿卡耶夫一天不辞去总统职务,这种僵持的局面就一天难以平息。正是在国家面临灾难的这一严峻形势下,阿卡耶夫才断然辞去总统职务。这一公开表态,为“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秩序”,的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一些权势人物也往往打着“稳定和秩序”的旗号,但他们的真实目的却是在千方百计地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这类人的混帐逻辑是,只有他们自己才是人民利益的永恒代表;只有保住他们的权位不变,国家才能稳定,社会才能有序。因此,反对他们就是制造动乱,就是破坏稳定,必须予以坚决制裁严厉打击,甚至不惜制造流血惨案。
“我愿履行公民的义务”。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国家利益,特别是个人的权势,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阿卡耶夫身为总统,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公民,在需要履行一个公民的义务的时候,阿卡耶夫没有把自己看成特殊公民,更没有把自己当成“九五之尊”,而是降尊纾优,平心静气,以平等之态处事,履行他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像一些权势人物那样,尽管人心尽失民怨沸腾国内一片叫骂之声,却仍然厚颜无耻地稳坐宝座,甚至在退职以后还气指颐使擅权弄法,扮演起“太上皇”的角色来。
阿卡耶夫还说,他要“按照文明价值观行事。”什么是“文明价值观”?这大概不是一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若以当时吉尔吉斯的现状来看,“文明价值观”就是民主公开,就是依法行事。阿卡耶夫一开始就禁止使用武力,防止矛盾激化,以自己的具体行动实践了“文明价值观”。不像一些权势人物那样,身在现代文明社会,却处处按照封建社会“君临一切”的价值观行事,专断独裁,粗暴蛮横,对待不同声音严加封锁,对待抗议群众血腥镇压,成了的的道道的现代屠杀者。
阿卡耶夫的确是一位开明民主的领导人。他的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望。他的脸上总挂着微笑,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印象。这次在处治吉尔吉斯国内政局变化时所表现出的大度和雅量,再次证明了阿卡耶夫不愧是一位“中亚地区开明民主领袖的典范”。
有人也许会质疑:既然阿卡耶夫这样开明民主,为什么吉尔吉斯国内还会出现这次政局的变化呢?
这个问题说来比较复杂。一个政局的变化,既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其现实的原因;既有其内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其外部因素的作用。有人把吉尔吉斯政局的变化仅仅归结为西方势力的作用,那未免太得简单化了。任何一个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的都离不开内部因素。吉尔吉斯也是如此。从历史角度看,前苏联所遗留给吉尔吉斯的包袱实在太沉重了,尽管他已经摆脱了那种中世纪式的黑暗专制统治,但民主的机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善并顺利运行的。新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曲折的,甚至要付出沉重代价。从现实角度看,这几年,吉尔吉斯的改革步伐毕竟太小了,因而带给人民的实惠也就太少了。国内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部地区,仍然还处于落后贫困状态,这些自然成了阿卡耶夫下台的潜在因素。再说,阿卡耶夫虽然开明民主,但他在位的时间的确太长了。自从1991年担任总统以来,一直连任了14年,比13年还多了一年。无数事实证明,再开明再民主的领导人,一旦执政时间过长,都会积聚诸多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上下官员腐败也成为不可治愈的顽症。各种关系结成一层既得利益集团,权力不可避免地走向家族化和集团化。正是基于这种种内部矛盾,吉尔吉斯的这场变革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了。
我们今天来解读阿卡耶夫,主要不是寻找他下台的原因,而是通过对吉尔吉斯国内一些情况的分析,赞扬阿卡耶夫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高尚精神和开明态度。当社会处于变革的关键时刻,是以国家大局为重,顺应潮流顺应民心呢,还是顽固地站在守旧的立场上,为保住自己的权势反潮流而行之?这对于那些权倾朝野的领袖人物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有人指责阿卡耶夫“心肠太软,手段不够硬,缺乏铁腕治国的艺术,不能将反对派扼杀在萌芽状态。”是的,阿卡耶夫没有这样做,尽管他政权在握枪杆子在手,一开始完全可以这样做而他却压根没有这样做。这样做他就不是阿卡耶夫了,也不会成为“开明民主领袖的典范”,而成了双手沾满血迹的刽子手。
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之差别,有如天壤。阿卡耶夫不会这样做,有人却会这样做,而且做得更加露骨,更加残酷。只可惜平时所标榜的什么“人民的儿子”、什么“改革的××××”种种谎言,不幸全被这鲜红的血迹淹没了。
阿卡耶夫下台了,但他的高风亮节却永远为人们所称道。
有的人胜利了,但他却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