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隐:从陈家山到孙家湾——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历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66 次 更新时间:2005-02-26 15:21

进入专题: 矿难  

刘隐  

单从题目上看,本文似乎是在写一篇旅行游记。实则大谬不然,此时此刻,本人实在没有那份游山玩水的雅兴,一看到陈家山、孙家湾两个地名,心里便痛得滴血,因为它承载着我们数百名骨肉同胞的生命。

  

2004年11月28日,陕西省铜川市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死亡166人。2005年2月14日,辽宁省阜新市孙家湾煤矿又发生特大瓦斯爆炸,死亡213人。从陈家山矿难到孙家湾矿难,二者之间相距仅两个多月,满打满算也只78天,而死亡人数却增加了47人,除过这期间所发生的其它小型矿难不算(就在孙家湾矿难发生后的第二天,云南省竹园镇松林村一家无证煤矿又发生一起瓦斯爆炸,死亡27人),单从这两次大型矿难的演进历程来看,当今中国的矿难,大有后来居上愈演愈烈之势。

  

这两次矿难所发生的地址虽然相距千里之遥,两个煤矿在许多环节上千差万别,但在相继发生矿难之后,却让人感到了它们之间的诸多相似,似乎有着某种特殊的机缘将二者紧紧连在一起。你看:两个煤矿均属国家大型煤矿,其机械化程度之高,设备之完善,后台之坚挺自不待言;两次矿难都发生在临近节日之际,一个在国庆节前,一个在阴历年后;两次矿难都惊动了中央高层,引起了“高度重视”,作出了“重要批示”;矿难之后国务院都派出了调查组,迅速赶赴现场展开调查……

  

诸如此类相似之处,让人不仅产生种种相似联想:像这样设备先进的国营大型煤矿矿难尚且接二连三,而那些证照不全设备简陋的私营小型矿难,频发矿难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节日本是应该轻松愉快的时候,但人们一面看着那急如星火的救灾场面,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一面看着那各种媒体欢呼雀跃歌舞升平的红火场面,心里无论如何不是一种滋味。我真不知道,一些人面对因各种事故被夺命的一具具尸体,面对当今腐败丛生治安日下民怨沸腾的现状,为什么仍能熟视无睹而继续在那里高唱什么“盛世欢歌”呢?如果你还不知盛世为何物的话,眼前这一桩桩矿难一具具尸体,便是最好说明。

  

伟人曾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矿难这在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事情,但像我们国家矿难事故如此频繁,死亡人数如此惊人,恐怕还为数不多吧。人家把人的权利看得至高无尚,宁可少增加一些GDP也要保障人的生命安全。许多国家一遇大的矿难,或死伤人数巨大的其它事故,便会举国哀悼,许多高官引咎辞职。而我们似乎对此早已司空见惯,去年单死于煤矿事故一项的人数就高达6000多人,也未见有什么重大的改革举措,该做官的照样做官,该发财的照样发财。中国这些年用以骄傲于世的所谓经济高速发展,其代价实在惨痛得很,这其中,就包括因矿难而死亡的千千万万个矿工的鲜活生命。当铁路事业在美国高速发展的时候,索洛曾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一些人:当心矿井下的冤魂!

  

是的,我们每遇矿难之际,领导都“高度重视”了,高层也派调查组了,然而,矿难却似乎毫不识相,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接连光顾,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据说,属高瓦斯煤矿被勒令一律停产整顿,而继陈家山矿难之后,同属高瓦斯的孙家湾煤矿却仍然马不停蹄地在生产着,以至连国家法定的春节假日也不放过。矿工们对此难免责有怨言,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面对矿井老板的种种利诱和威逼,他们只好咬紧牙关,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了。

  

也许因为我是陕西籍的缘故吧,所以对陈家山的那次矿难特别关注,因而记忆也特别深刻。我记得,矿难发生时,省上几位大员的熟悉面孔即频频亮相于媒体之上,据说他们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矿难之后国家总理也前去慰问,面对死难家属的心酸诉说,总理也抑制不住流下了伤心之泪,那悲哀忧戚的场面,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我还记得,关于矿难发生的原因,一开始就特别引人注目。当时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陈家山煤矿的井内本来早就存在瓦斯爆炸危险,而一些人为了自己的位子和票子,却硬是在这种对矿工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仍然强迫工人下井挖煤,后来果然酿成惨剧。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局外人自然难辨真伪,老百姓更是不得而知。国务院早就派出了调查组,但矿难原因至今仍是个谜。既然事故原因扑朔迷离,责任追究就更成了雾里看花。有人说省上一把手因此被免职了,但不久即看到此人另有高就。大概是为了澄清谣传以正视听起见,媒体在披露这一消息时,特意加注了“保留正部级”的括号。此波未平又起一波,有人又说主管安全的副省长也因此而被免职了,但随即见他又坐上了另一把同级的交椅。如此纷纷扬扬真真假假地直到两个多月之后的今天,才从媒体上看到陈家山矿难事故的处理结果是:三位矿长被免。

  

亲爱的朋友,看到这种种具有“特色”的省情国情,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你难道还不明白中国矿难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的原因吗?还不明白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举步惟艰收效甚微的奥密所在吗?那些被矿难夺去生命的矿工们英灵有知,真不知将何以安息于地下。

一次次的矿难发生,一次次的矿工死亡,一次次的高度重视,一次次的总结教训。然而,成效何在?出路何在?今天的中国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岂不让人痛心之极!

    进入专题: 矿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74.html
文章来源:燕南首发(http://www.yannan.cn)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