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做学问莫买椟还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19 次 更新时间:2013-04-16 23:06

进入专题: 学术评价  

余三定 (进入专栏)  

目前,学风浮躁、学术垃圾、学术造假等现象甚嚣尘上,原因何在?我认为,学术评价体系的错乱是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要用“错乱”一词来描述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因为它已经大大超出了正常,呈现病态。

其一,过分量化,太重数量。当前在学术评价方面,“数量崇拜”近乎登峰造极。据《中国青年报》说,有的地方护士提高职称都需要写多少篇论文。还有的说幼儿园的阿姨也被要求发表论文。即便以具体事务、实践工作为主的党政干部,也热衷于发表论文、著书立说。我们的高校管理部门对高校的评估、检查、验收名目繁多,花样迭出,而大多数的评估、检查、验收都是充分量化、数字挂帅。其结果是不少高校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各种数字统计不断攀升,而质量和内涵则令人忧虑。好在还有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可以抵御世俗的“数量崇拜”,坚持做真正的学术研究。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不久前说:最近教育部的一个讨论显示,按照人均科研量、人均发表量、人均经费量计算,北大中文系可能会排在很多院校后边,但有一个指标北大中文系超过其他院校,那就是论文发表的被关注、被引用率是全国最高的,排名第二的也只相当于北大中文系的一半,“发表论文要关心的不应是数量多少,而是它在社会上有没有引起反应”。

其二,级别崇拜,太重“衣裳”。当今的学术评价中,与“数量崇拜”紧密相连的是“级别崇拜”。高校管理部门制定的各种评估、检查、验收细则中,在评价学术单位或个人的学术水平、学术研究质量时,基本不看学术成果的实际情况和实质内容,只看项目、获奖、论文、研究基地、平台、团队等贴的“标签”是否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在具体的论文统计和评价中,也不重论文本身的质量和水平,只看重文章是否发表在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这样“只认衣裳不认人”,催生了不少学术贿赂,甚至还造成一些骗子去办假“C”刊。

其三,本末倒置,违拗常理。当前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后果是,迫使学术研究者在具体的学术研究行动中舍本逐末,学术研究由“追求真理”被异化为“追求指标”、“追求数量”。也就是说,导致本来是以探索真理、追求真理为唯一目的和目标的学术研究被异化为主要为了迎合评价体系、追求评价指标的功利行为。迎合学术评价的“指标”甚至被某些学者、研究者当作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终极追求,这样就消解了学术研究的神圣性、崇高性和严肃性。这实际上完全变成了“买椟还珠”故事所描述的情况:只留下漂亮的盒子,而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我觉得,今天学术评价体系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分重视“椟”而忽略了“珠”。

面对学术评价标准的错乱,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必须下重药、猛药。我建议:应该淡化、弱化学术评价,让那些靠搞学术评价活动捞钱、发横财的机构和人士转行去做实实在在的学术研究工作,以改良学术风气,恢复学术生态平衡。在学术评价方面,学术管理部门出台的政策越少越好,设的“法”越少越好,“折腾”得越少越好。对此,我们还可以将学术界与文学界进行类比。在文学界,并没有人(机构)去对众多文学刊物人为地划出类似“C”刊之类的“高规格”刊物,但文学界刊物在社会中的影响、知名度和权威性却在读者的自然选择中分出了高低;并没有人(机构)去对众多文学家(作家)进行量化的僵硬考核,但作家的水平、成就、影响也在读者阅读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对学术界与文学界作一个比较,可以借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学术评价体系就像各种激素、化肥一样刺激着所谓学术成果在疯长,看起来蓬蓬勃勃,实际上却缺少内涵和营养。

进入 余三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学术评价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07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