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思想界分化为左右、左右派系逐渐成形的十年,那么本世纪初至今,则是左右思想派系转变为政治力量的十年。马克思曾有句名言:思想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确实,中国的左右派系之思想从其问世不久起,就各自掌握了部分群众,从而具有了可以相对影响现实的物质力量。但是,从物质力量到政治力量,其间有一个跨度。在此过程中,思想和它所掌握的群众,都在发生嬗变。
思想的变化是不再追求普世性,不再执着于普遍性真理,而是开始甘于充当为特定的人群所接受,成为固定某部分人谋取利益的理论工具。垮出这一步,可以视之为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自我觉悟”,由追求抽象、绝对的真理,一变而为服务于、有时甚至是服从于具体的、特殊的人群和利益。正因如此,近几年思想版图上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虽然谈论和致力于“超越左右”的人不少,也出现了一些自命为“中间”的思想小团体,但左右翼的主流形态是,左的越左,右的越右,左右之间的分歧和距离,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思想是现实的反应,只是在主张上先行于现实一步而已。思想界的这一变化,与物质世界利益分化、阶级差距越来越严重的变化是一致的。正是这两方面的合力,推动了思想派系到政治力量的嬗变。
从跨出这一步开始,思想派系的代表人物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学者和思想家,而更多地成为了政治活动家。在派系内崭露头角的,也不再只是能够提出新颖、独到观点的人,而更多是那些能够提出具有吸引力、震撼力的口号,能够及时介入重大敏感事件,能够做出各种夸张言行的行为艺术家。在各种思想学术活动中,不断有牛鬼蛇神穿插其中。派系内的评价标准在发生变化,人物角色的言行也随之发生变化。只有从这样的角度,才能理解近年来思想界代表人物那些越来越夸张、明显不符合学者本分、显得有些“反常”的表演性言论和行为。
民众方面发生的相应变化是,思想立场越来越明确、稳定,越来越只能够听得进来自某一特定方向、甚至是特殊代表人物的声音。“阶级立场”、意识形态越来越取代具体分析,抱团、站队、随众的心态在增强。用官方原来的话说,这是“阶级觉悟”觉醒了。正因如此,各思想派系所掌握的群众越来越指向清晰、结构稳定,这是思想派系能够演变为政治力量的基本条件。在这个基础上,社会力量已经按照左右阵营被划分为几大政治版图。其中,左翼的传统地盘是:利益受损被社会边缘化的底层民众、怀念过去时代的普通市民、部分感觉理想失落的老干部、左翼学者和部分青年学生。就人数而言,左翼不算少;但就拥有的资源而言,直至今日左翼依然力量有限。但是,在加入另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民族主义后,左翼的力量就强大了。
就政治、经济主张而言,民族主义无所谓左右。但在中国的具体语境下,由于民族主义必然立足于集体而非个人的价值取向,由于中国与作为右翼政治理想蓝本和利益现实奥援的美国之间的战略冲突,作为右翼主干的自由主义天然拒斥民族主义,于是将民族主义推向了左翼阵营,使左翼声势徒涨。由于国家利益的基本取向,几乎所有左翼都是民族主义者。除此之外,民族主义的地盘还包括:部分工商业主、大批技术白领、部分现职官员、城乡居民的主体部分。即使单列出来,民族主义可能也是当下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力量。事实上,传统左右两翼占据了政治版图的两端,中间留下大量的空白地带。填充这种空白的,主要就是民族主义。
右翼的基本地盘是:先富起来的部分人(包括大部分工商业主和部分贪官)、大部分人文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毛时代被打击严重的部分老干部以及随胡赵受贬的部分官员、在各地官民冲突中遭波及利益受损的特定人群。右翼未必人数更多,但其掌握的资源不少,最重要的是,它执掌了大部分的民间话语权,所以声势最隆。在左右之争还局限于思想之争时,右翼占据天然优势。现在,斗争正在由思想领域进入政治领域,双方都在整合各自的现实资源。左翼取得优势的希望在于,强化和密切与民族主义的联合。正因如此,人们看到,有政治眼光的左翼代表人物纷纷在加紧向民族主义靠拢。加入民族主义的变量后,左右之争其势可能发生逆转。
从外部看,政治版图已经瓜分完毕,几大板块泾渭分明。然而从内部看,各个板块内部还是一片混沌,群雄逐鹿,群龙无首,每个人都要寻找自己的位置,欲成为“领袖”者不知凡几。各个阵营都在经历自我组织化、结构化的内部整合阶段,这是政治力量成形的关键一步。而中国政治也确实走到了这一步,由原来的一强独大、万马齐喑,正被迫走向政治开放,一个百家争道、万马奔腾的时代即将来临。今天被官方闭锁的政治空间,到那时就将成为无人认领的权力盛宴,每种势力都需要争夺自己在其中的席位。现在民间划分出来的各个政治版块,无一不瞄准着那个时候的空白和席位。在自然界雷雨将至时,许多生物会有所感应。人类社会也不例外,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人,早已预感到一个大变、大争的时代即将来临。这种巨变的发生是必然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是官方力量能够长期阻挡的,却被外部力量的变化而催熟。最明显的是网络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左右阵营由思想到政治的嬗变过程,也加速了各政治派系的成形及其内部自组织过程。所以,当此之时,左右派系内部的争夺和布局愈演愈烈,许多人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内部竞争上。一些动作看似是针对的外部事物,其实却是在对内部人表态;一些人之所以声音突然变大,不是观点变得激进了,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辩识出自己的声音。
从文革后至今30年,中国思想界经历了几重变奏:前10年的“去政治化”,崇尚“纯淬”的思想学术研究;第二个10年经受了经济化、商品化的冲击,最近的第三个10年却在重新开始政治化。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为学术而学术”的学者,很少有专注于“求真”的思想家了。这或许才是人间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