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2004年世界发展大势评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02 次 更新时间:2005-03-08 11:20

进入专题: 国际形势  

徐坚  

回顾2004年,伊拉克战争引起的世界性震荡逐渐转化为地区性动荡,世界再现总体平稳态势 。然而,围绕和平与发展问题,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若干深刻变化仍在继续,一 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一、国际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不确定因素增多

2004年,国际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主要得益于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这集中体现在三类关系 上:第一,谋求单极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与其他抵制单极化、主张 多 极化的各大国之间围绕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得到控制,双边关系重新回到以合作为主调的 发展轨迹上来。美国与欧、俄、中等各大国在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发生尖锐矛盾,反映双方 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短期内不会消除,甚至还会有新的发展。而 与此同时,美国与其他大国间的合作领域也在日益发展,防止双方的正常合作与交往不受彼 此之间的矛盾干扰,是双方的共同需要。因此,2004年,美国与坚决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欧、 俄等大国之间均在主动控制和缓解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对修补受损的双边关系有一定效 果。这有利于国际总体形势保持稳定。第二,中、欧、俄、印等主张多极化国际秩序的大 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向深入发展。2004年,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及中印之间 的合作继续加深,有利于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欧俄、俄印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有新的发 展。第三,追随美国的某些国际力量与世界反霸力量之间也在争取加强双边关系的协调。就 大国而言,新”“老”欧洲之间的关系、中日关系等在这方面比较突出。这类关系尽管出 现了令人关注的困局和问题,对亚太和欧洲两个地区的形势带来消极影响,但凭借双方深厚 的合作基础,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是可控的。

与大国关系相对稳定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是当前世界有关热点地区的持续动荡、紧张和战乱 。最为突出的是伊拉克战后秩序、巴以冲突、阿富汗重建、伊朗及朝鲜半岛两个地区的核问 题等。这些问题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 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 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 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 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 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 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 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 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 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 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 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 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 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 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 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如伊境内连绵不断的恐怖袭击和暴力事件、持续 攀升的美军伤亡人数、美军虐俘丑闻以及始终不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找到一条法理上站得 住脚的理由,等等。美为借助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帮助其解脱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窘境,单边 主义姿态有所收敛。不过,迄今为止,美谋求霸权的势头没有因此而受到根本性遏制。美在 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 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 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美为谋求单极世界霸权而采取的战略 攻势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

在布什政府第二届任期,美对外战略将保持一定连续性,一些基本特征在中短期内不会发生 根本性变化。第一,美为其世界霸权谋求制度和法律保障、建立单极世界秩序的战略目标不 会改变。争取使美世界霸权最大限度地实现制度化、合法化,建立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世界 新秩序,是美两 党的共识。第二,美加强对国际地缘政治中敏感地带控制的方针不会改变。美历来重视地缘 政治因素在国际战略平衡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美针对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正全面、系统 地调整其全球战略部署,以便为给其新的霸权战略在地缘上提供更好的依托和保障。北约东 扩计划、大中东改造计划、对独联体国家渗透计划、亚太军事部署调整计划,是美全球战略 部署大调整最重要的几个组成部分。从地缘上看,这些计划涵盖整个欧亚大陆,并将大西洋 、太平洋乃至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一体贯通,形成整合两翼(欧洲和亚太),突破中央( 中东、中亚、南亚等地),彼此呼应的态势。美全球战略部署调整意在一箭四雕,即整治穆 斯林国家、牵制欧洲、挤压俄罗斯、看住中国。布什第二届政府可能会在某些局部和具体步 骤上调整美全球战略的实施,但不太可能触动其整体框架。第三,美倚重军事优势加紧 争夺国际战略制高点的趋势难以改变。目前,美军费开支占世界军费开支的一半,美超强地 位最突出的方面反映在军事上。美在推行霸权战略的过程中,正不遗余力地利用其在世界新 军事革命中抢占的先机,全面加强美军的机动反应能力,扩大美战略优势地位。2004年8月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今后10年中将逐步调整大约7万名驻扎在西欧和亚太地区的美军地面 部队,以适应21世纪战争的需要。美在军事技术和能力上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对称优势 ,是其实施全球战略大调整的前提和保障。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阵线内部矛盾与分化加剧

2004年,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 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 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 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 国和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反倒使伊拉克成为又一个恐怖主义的滋生中心,恐怖主义活动愈演 愈烈。“反恐战争”使世界出现“越打越恐,越恐越打”的怪圈。这种现象同美国反恐战略 中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一是反恐动机不纯,利用反恐图谋霸权,伊拉克 战争是典型例证。伊拉克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本来没有关联,现在却变成了滋生恐怖主义的 温床。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对伊拉克制造 “莫须有 ”的罪名,强行发动一场旨在实现其大中东霸权计划的入侵战争,在伊拉克社会和阿拉伯世 界激起强烈反美情绪。二是将反恐斗争等同于军事斗争,治标不治本。恐怖主义袭击无论手 段如何残忍,破坏如何严重,本质上仍属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的反恐斗争应更多倚重司法、 公共安全、情报和金融体系中的资源和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而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更有待 于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配合。反恐过分倚重军事手段,不仅伤及大量无辜,而且难以触动恐怖 主义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三是美国将巴以冲突同国际反恐混为一谈,不但促使巴以双方继 续以暴易暴,而且加剧了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为国际恐怖势力所利用。

当前国际反恐斗争中另一个问题是某些国家用双重标准对待恐怖主义问题,国际反恐阵线的 分化倾向愈来愈明显。美俄在反恐问题上的对立情绪加剧。俄罗斯别斯兰恐怖事件发生后, 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借此将车臣问题国际化,对俄车臣政策的质疑之声压过了对恐怖分子的 谴责,激怒了普京和俄朝野人士,对俄美反恐合作是一个打击。

四、世界经济强劲增长,但喜中有忧

2004年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 达5%,成为二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预计美国和日本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将达到4%以 上,欧洲将增长2?2%以上,亚洲发展中经济将实现7 %以上的增长。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初见 成效,在抑制了经济过热现象的同时仍保持快速发展,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以上 。?

2004年,世界经济区域化取得进一步发展。欧盟东扩和欧盟6月峰会通过欧盟宪法草案是这 方面引人注目的事件,对未来欧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亚在筹建自由贸易区过程中也 取得明显进展。这主要体现在:东盟自由贸易区有新的发展;随着中国—东盟货物贸易的协 议以及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签署,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构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部分东亚 国家同美国等区域外国家已经签订或正在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2004年,世界经济在强劲增长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因素。其中比较显著的问题是 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美国财政和贸易双重赤字困扰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 保护主义上扬和对战略性资源的争夺引发的恶性竞争。

国际石油价格在2004年曾突破每桶55美元,许多原材料价格亦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 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尽管世界经济经过结构性改革,对石油危机的吸收能力比20多年前大 为提高,但国际原油价格的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的抑制作用和通胀压力仍不容忽 视。不仅如此,世界各国经济对高油价的承受力很不均衡。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达经济体 由于替代能源、低能耗的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抵御高油价冲击的能力相对较高。而 新兴工业国家如中国、韩国等严重依赖制造业的经济,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的敏感性则 比发达国家高得多。由于新兴工业国家当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与日俱增,高油价的 冲击如转变为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将是沉重打击。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需求上升是国际 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直接拉动因素,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来对石油 、原材料的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经济层面的供求关系并非解释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及其对世界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唯 一因素。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还来自国际战略因素。某些国际势力对于一些国家的 迅速发展怀有不健康的心态,试图通过控制世界战略性资源维护自身地位,制约他国的发展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控制。日本在中俄石油合作 问题上搅局,亦有长远的战略考虑。这些因素对国际能源价格的走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一,加剧了石油产地如中东地区的动荡,直接影响国际石油的实际供给和市场对国际能 源供求关系的心理预期,推动国际油价走高。其二,妨碍国际能源合作实现共赢格局,容易 在国际战略资源问题上引发恶性竞争,不利于世界的共同发展。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是当前世界经济中的又一不健康因素。在多边贸易谈判受阻的情况下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并出现明显的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的趋势。中国已成 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贸易保护主义在某些国家(如西班牙)还酿成排华事件 。日益增多的国际经济摩擦折射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政治和社会问题。

2004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4770亿美元,贸易赤字超过5000亿美元,是当前和未来世界经济面 临的又一个突出问题。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2003年9月底,美国欠海外各类债权人的债 务总额达64940亿美元。当“双赤字” 膨胀到一定程度,而美国政治经济形势又发生重大变 化的时候,它就会破环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平衡,成为一种非常危险的因素。

五、中国因素成为2004年世界形势中的一个突出看点 ,中国对世界的意义和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同时上升

2004年,世界对中国的关注进一步加强。这与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日益上升的地位密不 可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高举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旗帜,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 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在对外关系上取得一系 列成果。

从周边关系看,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了新阶段,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全面、实质性合作, 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妥善处理周边敏感问题,对年末印度洋海啸受难国 给予了大力、无私和及时援助。从大国关系看,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保持稳定与发展,中美 元首就今后四年发展中美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国彻底 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中国与欧盟全面战略伙 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在经贸、科技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取得长足发展。中国全面加 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胡锦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亚非拉国家,有力推动 了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中国还开展了与巴西、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的 对话,启动“中阿合作论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成果,成为拉美会议和 美洲国家组织观察员,就“中拉合作论坛”与拉美方达成共识。在多边外交领域,中国支持 联合国的权威,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建设性地参与了伊拉克、苏丹达尔富 尔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第一次派出成建制民事警察分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亚太经 合组织、亚欧会议等场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执政为民”、“外交为民”是外交工作的宗 旨。2004年世界各地发生的危及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事件明显增多。中国外交通过加 强机制和能力建设,千方百计地维护境外中国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中国外交 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力发展经济外交,积极推进对外经贸合作。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 04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总额预计将突破1?1万亿美元,有望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位。今 年我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也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年实际吸收外资超过600亿美元,规 模继续位居世界前列。今年前11个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8亿美元,累计对外投资 达到350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里库佩罗称“中国正脱颖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引 擎”。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的同时,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影响也在加强。对中国 的国际环境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外部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 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 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 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 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 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 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 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 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再次,台湾问题对我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我国 国家安全在本世纪面临的最大隐患。涉台外交在维护我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 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 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我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挑战,我 们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 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 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 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 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进入专题: 国际形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1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