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领:七、教育中一个新世界观的诞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73 次 更新时间:2012-11-21 09:30

进入专题: 教育  

柯领 (进入专栏)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认知能力为核心的社会活动。现在,经过我对“美是教育的本质”揭示以后,教育变成了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我把这一转变称为教育的革命,所谓革命,就是世界观的改变。

——柯领

人类的教育在奔波了二千多年以后,现在正走向转折点。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对人的态度,才能根本上改变对教育的态度。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教育要回到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人的美好生活的理念上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的教育摆脱功利主义的纠缠而真正实现为人谋幸福的理想。

当今人类的教育变革,不仅需要对教育经验的现象学阐释,而且更需要对人类几千年教育经验的理性反思以及理性反思后提炼出科学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教育的经验是灰色的,唯有科学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之树长青。没有科学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必然是盲目的、片面的、事倍功半的,很容易被现实中的功利主义所左右而使教育失去为人谋幸福的理想主义的光辉。教育最高精神成就的真正基础应该是在教育的本质中去寻找。教育的科学化,首先应该确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也就是要回答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困扰古今中外教育界的世界学术难题,对这一难题的探索,在我思考了十二年以后于1997年1月6日的早晨,我直觉地发现了“美是教育的本质”。在以后对教育的本质的理性论证过程中,我又发现美不仅是教育的本质,同时,美也是人的本质与人类文化的本质。这样,长久困扰人类教育的世界学术难题,就有了一个可能是终极意义的解答。那么,美是教育的本质,对改进我们当今的人类教育究竟有何现实意义呢?我简单的回答就是,美是教育的本质表达了一种普遍性,这就意味着人类教育有了一个永恒的精神发源地,教育的中心由认知转向了情感,使教育的本体论产生了转向;意味着人类教育要按“美是教育的本质”这一根本规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建立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新体系;意味着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材编写与教育实践要整体地发生朝向美的转变;意味着为人类的教育建立了共同的基础,为实现人类教育的统一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教育应围绕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这两个维度展开,内心要有一种高贵的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去掌握求生存的专业技能,也就是“内圣外王”是人类教育的共同信念-----人类的教育需要经过“美是教育的本质”这个收缩点,才能确立一个新的存在:美是教育的本质,构成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此教育思想的彻照和穿透下,教育内容的五育结构,就应该是“美、德、智、体、劳”的有序结构才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教育的实践就应该在“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大信念的主导下,以培养学生“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为目标,围绕建构人生的三重境界,即“审美境界、天地境界、功利境界”全面而系统的展开。

总的来说,思想的溪流是由高向低奔流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决定了个人、民族与国家的生存状态。如果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使教育成为人们幸福的源泉,成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灯塔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就需要把“美是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及其人类文化的本质”这一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通过教育实践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体验并受益其中,让更多的人体验并理解“美是什么?美是和谐、是崇高,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美是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精神;美是无限的潜能;美是埋在社会地下的最根本的精神发酵力;美是一种无规范的规范;美是走向道德的基础;美是内在的道德;美就是幸福;美就是创造;美就是生产力;美就是生活。”这一深刻的道理;让更多的人体验并理解“审美教育是一种最大程度超越功利的为人谋幸福的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感性与理性、人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充分协调起来的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立足于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力的教育:美教会我们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该继承什么,该遗弃什么;教会我们对待世界文化,该拿来什么、该回避什么;教会我们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价值世界里,如何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进而学会艺术化的生活。因而,审美教育也就构成了人类最高境界的与最完美的教育”。不仅如此,境由心造,我们还需要整体地建立起“精神高于物质,精神成功高于物质成功,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的生存信念,并把这一信念贯彻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全过程中。

现在,在这个特定的时代,让我们回归生活、回归情感、回归人的感性存在吧!由感性经审美走向理性,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由此展开我们的人生历程吧!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情感永远是我们快乐生活与创造性生活的唯一源泉;教育永远有一个最根本的目的,这就是为人最大程度谋幸福。

人生需要有根本,教育必须要从人生的根本上下功夫,循序渐进,个体才能健康地茁壮成长。教育就象种树一样,最关键的就是根部的培育,根部茂盛与扎根深入,生命的种子才能长大成材。从根本上看,教育就是训练身体与陶冶心灵。用玩耍与体育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文学、美术来陶冶心灵。生命要“野性而又高贵”,这一教育思想应作为画龙点睛的灵魂,贯穿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中。玩耍与体育使人“野性”,音乐、文学、美术使人“高贵”;野性就意味着身强力壮、吃苦耐劳、追求自由;高贵就意味着情趣高雅、追求卓越、严于律己。这一奠基性的品格,为一个人的一生打下了强大的精神基础,这是一切杰出人才的共同素质。好的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主要就是围绕这两个维度展开的。这就是教育 的普遍法则。

突出了以上建设教育根部的重点,现在,我们还需要对教育更上一层楼地建立一种“新的世界观与新的方法论”——教育要以人的幸福为中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来自内心对学习、工作与生活之美的体验;人的心理是“情、知、行”合一的结构,情感为本、认知为末,与教育是心·脑·手合一的结构相对应。从宏观上看,教育是围绕“情、知、行”合一这一结构而展开的,情感是主体认识与行动的动力,主体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情感活动主导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情感活动的强弱,决定认识活动的深浅程度,决定实践活动的方向与大小。就培养人的过程来说,教育根本的规律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人类的教育经验表明:高尚的情感与健康的价值观主要产生于密切接触伟大的文学、艺术与哲学作品的过程之中。伟大的名著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就在于名著是许多为美、真理与正义而献身的高尚心灵的创造,在于它怀着爱与崇高的情感保存了人类最多、最丰富的美、真、善、爱的价值,是人类价值体系承上启下的最坚实、最完美与最可信赖的纽带,对人类能健康地生存与发展起永恒的价值导向作用。就全面培养人来说,美感的培养永远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美感由内而外地激发人们对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热爱并使人心领神会地享受其中;美感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教育说到底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对美感的唤醒;教育需要通过审美把激情、诗意、意象、冥想与慨念、判断、推理、体系引入人的感觉,以发展出一个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的新的需要系统,这个新的需要系统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它使人既能享受感性的狂欢又能享受理性的狂欢。生命、美、自由三位一体-----人类的教育实践要以培养人的美感为中心而阶梯式的系统地展开:人的美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美的内化到美的外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被动感受——主动接受——实际表现这么三个阶段,与此相应的教育也可大致划分为感美——立美——创美这么三个阶段。婴儿时期主要着重进行感美的教育,即侧重用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形式来培养小孩感受美的能力,并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幼儿与小学时期要以培养审美的人为中心,着重进行立美的教育,即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使儿童已萌发的对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得到确立,并积极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创造美的活动【课程主要有音乐、文学、美术、舞蹈、生态世界观、公民与社会、数学、科学、朗诵、写作、手工、游戏、运动、自由活动、野外体验式学习等】;进入中学后要以培养具有审美精神的和谐发展而又有创造能力的人为中心,着重用世界文化的精品来进一步提高感美与立美的水平并重点进行创美的教育【课程主要有人文学科的课程: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摄影、戏剧表演、艺术史、公民与社会、中西人生哲学、生态世界观与生态学、宗教、科技发展史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外语、历史、地理、艺术设计学、社会学与生活、人类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市场营销学、投资理财等;活动课程:体育、劳育、实验、社会研究、兴趣活动小组、野外体验学习、各类型的专题讲座、参与寒暑假的各种训练营等】,即逐步使学生们的审美意识的冲动在对世界文化精品的欣赏、模仿与创造性的表现中,在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与哲学美的综合理解中,得到较复杂和较高级的实现;进入大学后就要以培养具有世界文化胸怀的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为中心,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审美空间,更全面地提高学生们的感美、立美与创美的水平并向熟练应用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课程主要有人文学科的课程:中西哲学史、中外艺术史、科技发展史、生态世界观与生态学、美学、宗教、伦理学、文学、音乐、绘画、设计艺术、舞蹈、道的哲学、禅的艺术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系统科学等,外语、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与生活、人类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军事学、逻辑学、法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等;专业技术课程:理、工、农、医、文、史、哲、教、法、财、金、管、音、美、体、舞等专业课程】。在这一课程结构中,人文学科课程是核心、是灵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是理论基础、是方法,专业技术课程是理论联系现实的实践、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训练、是多向度的拓展。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应把人文学科的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建设放到核心、灵魂与本体的地位。因为人文是埋在地下的精神基础,是国家走向强大的必须的精神土壤;人文、民主与科学是一个整体,人文能充分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为个人灌注有浪漫、有深度、有品味的精神生活,为民主灌注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为科学灌注充满创新精神的审美价值,为社会灌注生态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因此,人文是立人之本,科学技术是立人之术,二者合一,才能造就出抱持健康价值观与充满创造活力的个体。这就是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在这里,我还要进一步重点强调的是美育、德育与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在我看来,人的内在的道德力量是靠完美人性的培养来完成的;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美确定方向,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向导;一个人与一个社会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需要从美育开始:事实上,美育、德育与宗教的最高价值就在于建立人类超越个人功利的崇高信仰。信仰就是在人们心灵深处产生的恒定不变的内心信念,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审美的价值判断,是人生摆脱精神空虚、走向幸福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具有无限自我意识的有限自我对人生与宇宙的一种把握方式。共同的信仰则是民族、阶级与社会群体相互联系的纽带和凝聚力。信仰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是伴随意识觉醒和认识发展而出现的观念形态,体现了人类对自我和环境的理解与直觉体验,并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感情、意志和生活方式。

信仰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相信“精神高于物质”的内心的力量,与美、真、善、爱的价值内涵相联系。美是什么?美是和谐、是崇高,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真是什么?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符。真是科学的美;善是什么?善是一种利已与利他合一的行为意识与行为实践。善是道德的美;爱是什么?爱是一种付出、一种给予、一种分享、一种责任、一种默默无语的操心与关怀。爱是利他的美。

信仰是人对终极价值的肯定、持有和关怀,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与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显然,美、真、善、爱是人类终极关怀的最高价值,理应构成人类的共同信仰。没有信仰的人,一定缺少审美价值判断,心理是一种不稳定的、消极的被动状态,很容易被环境所左右,从而走向功利、走向投机取巧、走向享乐主义的人生道路;有信仰的人,信仰确定方向,有明确的审美价值判断,会产生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内心信念,心理是一种稳定的、积极的主动状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要,人生需要信仰、社会需要信仰、世界需要信仰。对美、真、善、爱的共同信仰,把个人同社会、国家与全球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类走向健康的信仰主要有三条道路:

(一)、由美育模式走向信仰:受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崇高形象的启示而走向对美、真、善、爱的信仰。

(二)、由理性模式走向信仰:受人生哲学、科学、道德伦理、政治信条的启示而走向对美、真、善、爱的信仰。如对“人生即选择”的信仰、科学信仰、伦理道德信仰、绿色和平信仰等。

(三)、由宗教模式走向信仰:受“上帝”、“佛”、“真主”、“道”的启示而走向对美、真、善、爱的信仰。

爱美是人的天性,唯有美的人性、神性、物性才具有永恒的生命。信仰不是强制的、给予的,而是发现的,是由心灵的审美共鸣,经长久的审美内化而形成的审美价值判断。一个人一旦在心灵深处形成了关于美、真、善、爱的审美价值判断,并把这种审美价值判断用于主导自己的认识与行动,使认识与行动受美、真、善、爱价值的约束与支配,这就标志着这个人有了信仰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对美、真、善、爱的崇高信仰就没有真正的道德。所谓道德就是内在美、真、善、爱价值的自律。

我们应该看到,以上的教育结构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核心的教育结构。审美情感是一种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心理动力,它鼓励人们冲破结构性的生存,追求自由,追求变化、多样与创新,追求动与静的内心体验,追求动态平衡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走向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在这里,在教育为实现理想的艰辛的跋涉过程中,真理显现了出来,美育已突显为整个教育的中心,教育就其本质上来说只有发展到美育的高度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美育,就是美的教育,也就是以美为中心来实施的一切教育。显然,在人类求生存与求发展的偏偏倒倒的过程中,由于有美的存在,人类才有得救的希望。正因为如此,在美的绝望、孤独而又英雄主义的召唤的过程中,审美构成了人的最后归宿,美育构成了教育的最后归宿,美学构成了文化的最后归宿。这大概就是人类的命运吧!

美是教育的本质作为普遍真理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一个正确前进的方向,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观正在地平线上渐渐升起,它是我们在苦难中期盼已久的胜利的日出,是我们人类的教育能健康地生存与发展的守护神,它让我们的教育实践不再犹豫、不再摇摆、不再徬惶,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了自信、勇敢和坚强,我们需要屏心静气并满腔热爱去倾听它、关注它、跟随它,好让它不断的茁壮成长,由树木变成森林以笼罩大地,由小溪生成江河汇成大海。美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文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美。美是天地人的共同精神,是宇宙、人生与艺术的生命力的表现,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象征。美是人类心灵克服自私,走向自我觉悟、走向宽容、走向彼此欣赏、走向团结互助的必由之路。

一切有苦难感的人们,与其埋怨黑暗,不如自己点亮一支蜡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要抱怨、不要悲伤、不要放弃,让我们首先回到内心世界屏心静气、心平气和去仔细感悟美、欣赏美、体察美作为本质的整体存在,然后,找到感觉后把美作为变革的基地,化悲痛为力量,把苦难感转化为一种变革现实的创造的力量,再走出去,去信仰美、去跟随美、去竭尽所能地改变不美的现实。人类因为有美,才有得救的希望。只有美才能拯救世界-----建设人类高度生态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统一的社会,需要我们通过审美教育在人们的内心营造一个变革的新基地,在这个基地上,美的本体论、认识论与实践论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从这里出发去建造一个以美为本体的世界。

我们应该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哈佛大学“八大智能教育理论”为中心,正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一场“朝向艺术、美学与生活一体化”的教育运动。这是一场通过“艺术与美”来解放人与解放社会的运动。“艺术与美”将引领人类执著地追求着自己情感生活的和谐发展、追求天地人我的整体和谐,为我们时代日益增强的潮流带来了新的世界观、新的思维方式与新的生活理想。事实上,作为“艺术本体论与审美解放论”的古典与现代的审美精神,正在渗透到我们当今的生活方式之中,使我们的建筑、电影、音乐、诗歌、小说、散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正在朝向唯美性与实用性方面发展。我们的言语、精神气质、行为、服装、风度由于渗透了古典与现代的审美精神而别具一格,更加美好。让我们把个体纳入整体地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时代变革的潮流中去吧!

最后,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当代,朝向“艺术、美学与生活一体化的教育运动“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渐渐的兴起。当转变正在发生时,衰落中的文化与教育及其传统的习惯是会拒绝变革的,甚至会更加僵化地固守过时的思想,机械而又可怜巴巴地作最后的抵抗。但是,历史会超越它们,它们都将不可避免地继续走向衰落和解体,而正在兴起的作为拯救人类最后机会的充满“美与爱”终极关怀的朝向“艺术、美学与生活一体化的教育运动”却将以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悲壮而又底气十足地以压倒一切的力量继续生长,并且最终必将获得领导地位成为引领整个社会变革的中心。

当这个转折点临近时,认识到这一重大的进步性变革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阻挡,我们因此有理由对未来充满希望。

2011年11月10日于旧金山

进入 柯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教育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78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