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则征:胡耀邦的知识分子情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64 次 更新时间:2012-04-29 17:32

进入专题: 胡耀邦   知识分子  

吕则征  

人的深情所在,人的理想所寄,人的才情所系,构成了人的情结。人人都有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情结,而情结犹如种子,犹如引擎,生长在人们的心灵,引导着人们的心灵,以至形成生活情趣、人格追求和事业境界。

中共领导人都有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知识分子情结。他们论述知识分子的言论,可谓汗牛充栋,车载斗量;领导人与知识分子结为朋友的,不可胜数,不计其数。但如胡耀邦对知识认识之到位、对知识分子认识之深刻、对知识分子真心爱护且赢得了知识分子衷心爱戴者,则不多见。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浓得化不开的知识分子情结。这个情结,首先源于他是一个知识分子,源于他的善良本性,源于他的建设伦理。

胡耀邦的好学,是出了名的。刻苦自学,成为饱学之士。

在延安时,得到王稼祥的称许;后被陆定一誉为“大知识分子”,许多专家都惊异于他理论水平之高。哲学、历史、经济学上的一些重要论述,他张口即来。许多诗词散文名篇,能大段背诵。1983年第一次出访日本时,有记者问他此时的心情,他用鲁迅的诗“心事浩茫连广宇”作答。他主政团中央时,给团干部开列的书单,足以看出他的博学。即使在剥夺工作权利,下放劳动时,他置周围弥漫的悲观绝望的情绪于不顾,点上灯,在蚊帐中看书。孜孜不倦的学习,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苦苦思索,使得他精神浩瀚,心忧天下。修炼出一种知识分子的秉性、气质、和情怀,磨砺出思想家独有的理性。

自己是知识分子,才能把知识分子引为同道,才能与他们休戚与共,同呼吸、共命运。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他们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主政科学院、中央党校、中组部、中宣部以至干总书记,胡耀邦与无数的知识分子打交道,赢得大家的心悦诚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胡耀邦自觉地做一个知识分子,使自己了解知识分子,懂得知识分子。很会领导他们,很容易与他们交朋友;而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则异常欢迎这样的领导。人心顺畅,风正气顺,开创工作新局面,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因为他是知识分子,所以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深刻到位。

胡耀邦对知识分子的论述集中体现在198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的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在这篇题为《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的光芒照耀我们前进》文章中,他说:“尊重知识,欢迎知识,渴求知识,努力把知识变成建设新世界的巨大力量,应当成为我们共产党人和一切建设者所应有的优良素质。”(《1895-1995世纪档案》第608页 中国档案出版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知识分子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科学文化知识和脑力劳动相对集中在知识分子这一部分人身上的状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会存在。因此,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绝对必需的智力因素,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造成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风气,并且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把这看成是‘基本建设’,并且是‘最基本的基本建设’。”(同上 第610页)

或许有人说,如此重要的大会,如此重要的报告,总书记发出的自然是党中央的声音,是代表党向世人的庄严宣告,不是哪个人的意见。是的。据知情人讲,“他的文章和讲话稿,一般不用别人代笔,多是自己动手。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就告诉起草人自己要写的题目、文章结构、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要阐明的观点和论据以及到哪本书的第几页去找需要引用的某个段落或句子。”(满妹著《思念依然无尽——怀念父亲胡耀邦》第306页北京出版社)通篇报告,充满了胡耀邦特有的气势和风格,由此不难断定,即使有一个起草班子,有人代笔,但却是胡耀邦思想的精彩呈现,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智慧。

他一改过去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批判他们身上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改造利用”等提法,从人类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建设的角度,论述知识分子的伟大作用。在他任总书记期间,中国知识分子所迸发的工作热情前所未有,大家心情舒畅,思想活跃,呈现出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喜人局面。知识分子真正告别“臭老九”,成为“香饽饽”。

因为拥有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对知识分子真心尊重,遇事商量,绝无颐指气使、权大真理多。

1983年6月1日,中央召开民主党派会议。会上,胡耀邦说出了“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两句话。散会后,前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尚志请示胡耀邦:能不能把这个对联写进报道中?“什么对联?”胡耀邦问。“就是‘勿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胡耀邦笑了笑:“那算什么对联?我不过是总结大家发言罢了。”由于胡耀邦是即席讲话,准确起见,李尚志把采访本递给他看。“有个字不对。”胡耀邦边说边用笔将“勿”改为“毋”。李尚志正准备离开,胡耀邦又把他叫了回来。“我还想改两个字。把‘致力’改成‘务期’,你看怎么样?”“不好。”李尚志非常干脆地答道。胡耀邦开玩笑说:“你这个记者这么厉害呀?我讲的顺口溜,我自己要改都不行吗?版权是我的嘛。”“不好就不要改嘛。”李尚志坚持自己的观点。其他领导人过来了,爱同记者开玩笑的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丕显笑着揪李尚志的耳朵:“你这个记者好大胆,敢与我们的总书记吵嘴,该揪耳朵。” 李尚志赶紧说:“不敢,不敢,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向总书记提个建议。”他把刚才争论的内容向其他领导人作了汇报。他们也主张不改为好。胡耀邦哈哈大笑起来:“斗不过你们年轻人。好,就按你的意见办,不改啦。”(《真话》第4节 刘青松著 九州出版社)

两次说“共产党应该起誓”,表明对知识分子遭遇的痛惜,给知识分子以极大宽慰。

1979年夏,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的胡耀邦为马寅初平反,含着眼泪说:“当年毛主席要肯听马老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突破10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共产党应该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

1980年2月,胡耀邦参加全国剧本创作会。在讲话中,他特别指出,要爱护文艺队伍。说到激动处站起来,举着攥紧的拳头,提高声调说:“我们的党要发誓,坚决不许对文艺作品妄加罪名,无限上纲,因而把作家打成反革命!” (满妹著《思念依然无尽——怀念父亲胡耀邦》第402页 北京出版社)

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文明与野蛮,善良与丑恶的试金石。

自1950年胡耀邦就辗转询问他中学英语老师喻科盈,直到1981年底,获悉老师现在安徽省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且已退休。当即去信问候。翌年7月,胡耀邦热情邀喻先生北上。这对阔别52年的师生,相逢当日畅谈3个多小时。胡耀邦执弟子之礼甚恭,留喻先生在京游览10天。临别时,又请老师到中南海共进晚餐,合影留念。(同上 第414页 )

改革开放之初,春寒料峭,“左”风阵阵。胡耀邦冒着风险,顶着压力,为思想界、艺术界勇于探索的知识分子保驾护航。他的民主作风、他的宽容大度、他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他对知识的尊重,为知识界撑起了高歌猛进的天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积聚了最可宝贵的智力资源。1987年1月6日,胡耀邦参观岳麓书院。有人备好纸墨要他题词,想让他写“千年学府”。他想了想,说:“还是尊重知识好。”说罢,挥毫写下“尊重知识”四个苍劲的大字。(同上 第420页 )

有人说,知识分子不是仅仅有知识,而且是心忧天下、关注民瘼,与人类文明相契合的人。从胡耀邦的民主思想,可以领略到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风范。

在1979年6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二次会议的小组会上,胡耀邦曾经很激动地说:“我始终支持任何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大家都在宪法的保护下享有最大的自由。尽管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及这次人大会议上,不少同志点名也好,不点名也好,批评我背着中央搞违犯‘四项基本原则’的所谓民主化运动,助长无政府主义,但我坚持认为我那样做是从大局着眼想的,即使多数人反对,我仍要保留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认识,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以贯之的思想。

1989年1月,胡耀邦在湖南长沙九所宾馆与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第甫交谈时说:“中国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学’四个字,我们为之奋斗了近70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还需要继续努力。”

王元元在《日常生活中的胡耀邦》中表达了这样的切肤感受:“他脱离了从古到今的专制意识。他的人格更趋向为现代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人格,不封闭,用现在的话说,是和世界接轨的。”

胡耀邦逝世后,有人在灵堂留言簿写道:“民主先锋!” 这正是对胡耀邦民主风骨的真实写照和历史作用的高度概括。

胡耀邦有被“极左”迫害的惨痛经历。1930年,被列为“AB团”嫌疑名单。“AB团”是国民党的秘密组织,到苏区窃取情报,造谣惑众从事破坏活动。苏区“肃反”扩大化,大搞逼供信,使不少人有口难辩,屈打成招。一旦被认定为“AB团”成员立即被杀害。当时有人诬告胡耀邦是“AB团”,年仅17岁的胡耀邦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要被处决。后被证实,他连什么是“AB团”都不知道,才幸免于难;文革时,被打倒,遭到游街、殴打、辱骂、批斗等人身侮辱。一个受难的心灵,彻底反思专制独裁的危害,痛切地认识到,愚昧与专制是联在一起的,它们远离知识文明,与民主科学背道而驰。

他的知识分子气质,来源于他的反思。而反思、批判,则是一个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品质。由此,人们就不难理解他推动真理标准讨论的勇气;他的知识分子情怀,来源于他的彻底的人道主义。由此,人们就更容易看清他为受难的人平反的古道热肠,以“下油锅”的决绝为恢复人的尊严而拼命硬干的冲劲,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呕心沥血奔波不息的身影。

他从未没有整过人、伤过人且帮助过无数人。他的所言所行,有着他对生活沉重而深刻的思考,有着与人为善的天然本性,因而散发着生命的温暖和光芒。胡耀邦的知识分子情结,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书写着为民请命的高贵。

    进入专题: 胡耀邦   知识分子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280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