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轻轻翻看一下作家余华的长篇力作《活着》,心中都不免产生一种阵痛,一种压抑悲愤的感觉。处在大历史下的个体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和弱小,无法掌控的命运是如此之痛。在余华冰冷的笔下,亡家、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等一幕幕生命的悲剧接二连三地上演,可是对于这些,主人公是多么的无助,除了苦笑,除了满怀心酸的坚强外,还能干什么呢?
一个人活着不容易,在扭曲的时代下活着更是不容易。目前生活在中国的人,无论是从40后、30后以及之前出生的人,还是建国后开始出生的人50后、60后、70后,乃至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代80后、90后,基本上都是生活在一个扭曲的时代下,自身的命运往往难以掌控,只能听任残酷社会的慢慢打磨,备感无奈。
建国之前出生的人,除了少数权贵子女外,绝大多数人都在不幸中度过。30后以及之前出生的人,在疾病、灾难、战争等各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成活率非常低,往往一个母亲生八个孩子死四个。那些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人,往往又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整个童年生活,实在难以与幸福挂上钩。过完童年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依次在中国大地爆发,各种艰辛、危险、血腥充斥在人们身边。40后出生的人,童年时,战争就几乎没有停止过,诸如饥荒、旱灾、水灾、通货膨胀之类的天灾人祸更是接二连三地发生,能够活下来就不容易,更何谈幸福?
时间在慢慢推移,终于到了1949年。这一年,共产党打败国民党,一个新的政权随之诞生。刚开始,即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那段时间,饱经苦难的国人,大都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共产党构筑的美好理想兴奋不已,各种希望和远景纷至沓来。在这短暂的几年里,国人基本上可以过着一种安稳的生活,纵使日子依然艰辛,可是却有希望。
可惜,好景不长,建国还没几年,三反五反就开始了。三反五反虽然有不少可取之处,但是其手段过于残忍,由此而死去的人非常多,而饱受欺凌的人则更多。很多人,仅仅因为自己的父亲做过教书先生,或者其它之类的非农民和工人职业,便遭受霉运,不仅要受到处分,甚至家产绝大部分都要被剥去,弄得这些人的境遇连一个普通农民都赶不上。在这段时期,这些非农民出身的人及其子女,生活非常心酸,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建国后出生的人以及50后,成分好的,免去了政治运动的冲击,在虚构的希望中生活。比起建国前出生的,以及60后出生的,家庭成分好的50后的童年虽然清贫,可是情况好多了。
等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场20世纪最大的饥荒悲剧性地发生在中国大地。关于这场震撼历史的大饥荒,当局至今不仅没有给国民一个答复,而且还一味地回避。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有限资料,由这场饥荒导致的中国平民死亡无比恐怖,其死亡人数可能在3000万——5000万之间,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总数。从微观上来看,多少家庭为此家破人亡,为此啃树皮,乃至有人吃沙子而死,其惨状,非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每当一看到这方面的有限资料,很多人都会感到痛心,实在不忍看下去,内心的折磨久久不能平息。
大饥荒期间,50后以及所有那些正值长身体的时候的人,不仅营养不良,身体长不好,而且整天饥肠辘辘,有稀饭喝都不错了。60年前后出生并能幸存下来的人,非常少。天天闹饥荒,出生率自然超低,而那些能够生下来的人,又是饿死一大批。整个三年大饥荒,除了享有特供的少数高干外,所有的人,不论哪个年龄阶段,只要是大饥荒结束前出生的人,都要忍饥挨饿。
大饥荒之后出生的60后,以及所有那些撑过大饥荒的普通人,还没过多少天正常日子,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一场比大饥荒更加恐怖的灾难。文革十年,全国彻底乱套了,文化、教育、科技受到全方位的摧残,民无不颤栗,人无不惶惶,一亿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60后出生的,学校没去上,童年、青少年荒废了。50后出生的人,由于心智还不成熟,便被文革大潮席卷进去,陷入集体无意识,不是跟着众人做了大量坏事,就是浪费青春年华。建国前出生的,不管成分好坏,不管是否高干子弟,都或多或少受到折磨。文革初期,起来造反的人,主要是那些中共高干子弟,可是没过多久,这些人的父母基本上都被打倒,于是又轮到工农初试的人得势,然而到了后期,这些人又被中央文革小组连根拔起,甚至某些地方出现军队镇压场面。
后来,文革终于宣告结束,改革开放开始启动。70后,童年时期虽然荒废不少,可是青少年时期还是赶上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年代。80后、90后这些新生一代,出生时,虽没有父辈的艰辛,生活条件也改善一些,可是面对的问题依然很多。改革开放让所有的人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贫富差距却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更加凸显,日益恶化的社会坏境使得平民的处境愈发艰难。时下中国,虽然可以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年代,可是由于过去实在太过于悲惨,因此才让畸形的今日中国成为最好的年代。今日之中国,离中国梦的实现还有远远一段距离,生活于其中的人,依然活着不容易。
在网上,无意中发现有这样一段形容时下中国社会的经典语录:“油,加不起;路,走不起;学,上不起;病,看不起;房,买不起;墓,死不起;菜,吃不起;债,还不起;状,告不起;官,惹不起;婚,结不起;娃,养不起;爱情,伤不起;良心,对不起;跌倒的老人,扶不起;碾压的女童,救不起;在中国,我们竟然还活着,了不起。”
这段话之所以在网上如此流行,其原因在于这段话十分生动地道出了广大普通人的心声。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从降临人间那一刻起,各种令人担忧的问题便如影如随,直到晚年,依然还会因为墓价过高而担心“死无葬身之地”,真是怎一个惨字了得!除了个体命运的不幸之外,人与人之间愈发缺少信任,隔膜越陷越深,道德倒退到一个十分堪忧的地步。一个社会是否进步,是否文明,不仅需要参考经济发展水平,更需要根据全社会的整体道德素质来判断。今日之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庞大,可是贫富差距更大,普通民众的生活境遇大都略带心酸。道德素质的大面积下滑,破坏了社会的和睦,导致人与人之间彼此猜疑,明争暗斗,居民幸福指数可想而知。
当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来生活,每天能够自由自在的,那肯定是一件无比令人欢喜的事情,可是,今日之中国,有几个人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呢?小孩子,论道理应该可以无忧无虑,可是今天的小孩子总是被各种考试折磨,天天围绕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转。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为了所谓的成才,除了作业外,还有各种上不完的补习班和培训班。如此这些,让小孩子像成年人那样生活,为了各种现实的目的而忙碌,小孩子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化为了无法实现的梦想。成年人,特别是那些已经成家立业的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为生计而奔波,游走于喧闹的城市之间,干着又苦又累的活,却始终缺乏一份内心的安稳,各种担忧一直摆脱不掉。在这样的坏境下长期生活,内心不坚强,或者不乐观的人,很容易抑郁,乃至出现心理疾病,而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觉得,未来中国的心理咨询业肯定大盛。没有结婚的成年人,担忧程度虽然小于那些有家庭的人,但是同样会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内心的担忧和不安照样存在,只要存在合适的引爆点,焦虑就会折磨人。现在很多年轻人,缺乏朝气,却多了几分哀伤和老气,没有胆魄,却多了市侩,其原因正是在于现实的残酷。老年人,辛苦一辈子,本来还希望安享晚年,可是这又存在许多不确定,必须得看家境,倘若家境一般,不仅无法安享晚年,而且还要继续辛劳,直至行动不便,甚至还担心死后无处安葬。处在扭曲的社会、扭曲的时代下的普通人,不仅难以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且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都变得很困难。
余华的《活着》本来描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普通人的命运,可是在我看来,今天中国普通民众的命运,何尝不是《活着》的现实版呢?活着不容易,可是又只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