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滨:中国经济学如何进行理论创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8 次 更新时间:2012-03-31 10:54

进入专题: 经济学  

蔡洪滨  

3月29日今天上午,“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暨《学术前沿》创刊理论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隆重召开。研讨会以“理论自觉自信自强:路径与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为主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做了主题为“中国经济学如何进行理论创新”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关于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性,至少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国内都讨论中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秘诀是什么,中国的道路有什么特点。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是不是有一种特殊的发展模式。相应对照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上一个世纪,以欧洲、美国为主,有一种论调指出,未来随着中国模式的推出,经济学的研究是不是会往中国转,这是一种看法。

另外关于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在于我们中国自己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现在应该说面临着下一次全面转型的一个历史转折的关键十字路口。中国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可能比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还要重要,未来我们能进一步深化改革,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能成为世界上一个真正的强国,中华民族富强的梦想才能真正的实现。但是,未来的挑战显然也非常的艰巨。

我们现在讲经济发展转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既然面临经济全面转型的这样一个挑战,对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要求。所以对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应该至少从这两方面理解。怎么去创新?我提三点看法,最后讲一两个自己关心的问题。

第一个看法,刚才提到关于中国这种模式的提法。我个人的看法,我们需要多去总结中国过去三十几年成功的经验、中间犯的错误和教训,同时多做国际比较。但是中国模式的提法不宜操之过急。因为中国经济改革,经济理论,尤其是理论体系的创建,是对于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它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用孙中山先生上个世纪说的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显然还没有完全成功,应该说走了一半甚至一小半,未来的实践,还有待于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地提出一个模式,有可能不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日本其实就是一个例子,日本七八十年代经济的腾飞,使得大家觉得日本创造了另外一种新的市场经济模式,各种各样总结日本经验的文章研究、学术观点非常之多,从我们熟知的比如零库存、全员生产、主银行制度等等,在这之上很多人提出日本的模式,要主导世界。但是,事后也证明了所谓日本的模式,其实是经不起太长时间考验的,日本过去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之后,二十年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另外一点,过早提出这种模式,有可能甚至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可能起到一个误导的作用。模式就有各种变数,过去三十几年的中国模式,什么东西我们做对了,什么没有对。什么东西做对了,未来三十年继续做,什么东西需要调整甚至彻底的改变,这些东西需要深入的去研究。过早提出一些模式,可能使我们有些不是那么正确的东西延续下去反而影响未来的改革开放,影响未来的经济转型。比如说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段时间之内采用进口替代,发展得很好,十年、十五年做得不错,把它作为成功的模式,事后证明这种模式长期发展阻碍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我个人认为不能操之过急。我现在讲的这些是基于经济理论范围之内,经济学范围之内,经济模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提法,我认为过早。

第二个看法,我是想借用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少谈一些主义,多研究一些问题。关于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一个理论的创新,它的思想源泉在于什么,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现有的知识、现有的理论去研究现实面临的问题,发现现有的理论、现有的知识对于现在面临的问题解决不了,这要从新的角度探索出新的理论,一个问题的解决、影响,能不能带出一个新的理论,这种理论的积累,慢慢的形成了体系,成为一个自然科学发展的过程。

中国经济现在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同时有很多重大的问题值得去研究,所以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角度讲,应该说这是研究的一个“金矿”,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研究现实工作和重要问题。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尤其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速度进步还是非常快,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学术界,我们在经济学的学术界也有一些比较浮躁的现象。一个现象是说我们空谈的比较多,做研究的、做深入研究的不多。比如我们谈一些重大的问题,不平等的问题,房价的问题,大家都关心的这些问题,至少我没有看到太多的是基于很好的数据基础,有共同的一种分析,然后在数据分析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去讨论某个政策的好坏对不同人的影响,哪个政策需要做调整,更多的是一种观点和立场的重复。

另外,我们说的主义比较多,各种各样的主义,比如胡适先生文章里说,主义谈起来很容易,不需要动脑筋,听起来很好听,如果再加上精彩段子的话,一定有理论价值,同时在民众社会老百姓当中还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对于真正理解问题,对于真正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来讲,过多谈论主义,过多谈论这些大的口号,可能对于研究问题来讲,不是特别有帮助的。所以,第二个观点,我认为经济学的学术界应该少谈一些主义,多研究一些问题。

第三,从研究的方法来讲,什么样的方法适合于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我个人认为应该走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做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应该说有一些非常好的研究方法,比如在大样本的数据基础上,怎样提炼出有意义的因果关系,这是很好的工具,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很好地去借鉴,是对人类知识和人类文明的忽略。有一个感受,现在要建立中国的经济学,要把经济学研究大本营放在中国来,有些人拼凑一些概念,拼凑一些方法,这些是站不住脚或者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但是有另外一种看法,我们是搞市场经济,西方的经济学的模型,是不是搬到中国来就可以用呢?这种看法我认为也是非常不对的。这里头,比如说最近西方的一些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在唱衰中国,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纽约时报上写社论,去年年底的时候,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会比美国次贷危机更严重的一次危机,而这次引起的危机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灾难。以他为代表的美国所谓经济学家看中国,对于他们的方法、对于他们的模型和分析框架很熟悉,看中国往往会看走眼,这些方法本身没有错,理论逻辑也没有错,但是背后的假设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另外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国内有不少经济学家说美国的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一个理论是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最简单的公式是说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乘以社会经济总量等于货币量乘以货币速度,基本上这个公式一看四个变量,如果经济总量一下子很难改变的话,价格和货币供应量就联系在一起,大的方面讲,这有没有错,没有太大的错,在美国是挺适合的。在中国,判断中国房价的走势,这样一种观点就是简单照搬,在美国四个变量中,把两个变量作为固定基本不变,另外两个作为线性的关系,在中国没有做这样深入的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在中国实际上经常是在变化的,不是一个不变的因素。所以,有的时候货币的供给量增加了,它的价格不一定上升,因为它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了。这个假设在美国和在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

国际贸易理论,最新的贸易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出口应该是有效率的企业出口,在中国的话,做一些实证研究会发现,这个结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形式完全不一样,和现有的贸易理论完全不一样,不简单的说这些理论不对,应该发现这些理论背后在中国为什么会不对,不对的原因是它的假设和我们的现实不一样,它的假设是说,一个企业要出口,到海外出口,比开发国内市场要难。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的制造企业,你在广东,你在上海,可能你去开发国际市场比开发成都的市场、开发西安的市场可能还要容易。所以,这里头不同的理论,在中国的适应程度,必须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国外的经济学家不主张调研,但是回到中国一定要做调研,原因在于中国一个政策出来以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三十几个省,情况很不一样,一个政策到各个地方实现的程度也不一样。同样是一个数据,从陕西出来和浙江出来,它背后的故事不一样。你简单的说,用国外的数据方法,哪怕中国的数据算几个数字后,背后的机制、背后的原因,可能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我认为我们需要掌握好方法,只要是世界好用的分析方法都可以用,但用在中国要确实了解中国的情况,结合好的方法为中国的实际,这样才能作出有意义、有创新型的理论工作。

最后简单讲一讲我自己关心的一个问题。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现在社会上讨论得很多,大家都很关注,因为我们正好进入中等收入,未来能不能从中化解中等收入陷阱,对于中国未来二三十年发展至关重要,对这方面的研究众说纷纭,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说,中国的经济结构,这个指标有错误,那个指标有错误,或者说要这样走才能走对,你那样走就跨不过去,你仔细研究世界各国经验和教训就会发现,有些国家跨过去了,有些国家没有跨过去,跨过去的国家哪些方面做得对,哪些方面做得不对,没有跨过去的国家哪些方面做得对,哪些方面做得不对。有些国家,你看经济政策很一般,比如韩国,韩国跨过去的时候,它用的经济政策,它的替代也好,工业化政策也好,其实在很多国家看来,很多经济理论看来,这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最近有两三个很著名的经济学家研究墨西哥,墨西哥是天时地利人和,市场环境、交通离美国便利,美国又专门开放了自由贸易,它的人口和美国的流动,但是几十年来经济一直在中等收入徘徊。然后就看它的经济政策,发现它的经济政策找不出毛病,它又做了很深入的改革,又做了宏观政策的调控,诸如此类等等,没有明显说哪个东西做对了,这个国家就会做得好。

但是你再深入分析,你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哪个国家跨入中等收入陷阱?日本、韩国、东亚四小龙,什么国家是陷入中等陷阱最典型的国家?拉美这些国家,他们的区别不在于他们政策,不在于他们的资源等等。但是有一个区别是什么呢?在这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尤其拉美国家,它的社会流动性很差,它的社会结构的固化,付费的教育和教育程度的相关性,拉美国家都是0.6几,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这些国家,一个年轻人,一个小孩,他要学好的教育,最好的机会是什么?他必须要生在父母教育背景很好,如果生在父母背景不好的家庭,基本上这样的社会,你没有一个得到教育的机会。反例是什么呢?日本、韩国、东亚社会,对于教育公平,对教育重视程度,是世界上度独一无二的,日本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反映了什么呢?这些国家的最大差异,是一个社会流动性,是全社会的年轻人能不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经济,能不能看到这样一种希望,说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管我自己的出身怎么样,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什么这一点重要,从经济学角度讲,经济学长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长期经济在发展,我们讲到美国另外一个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在国外的经济学理论,经济总量由哪几个经济因素构成,资本、技术、劳动力,西方的经济制度都是什么制度,好的制度是什么,保护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作用是什么呢?人们有积极性投资于资本、投资于创造。所以西方的经济理论关注资本积累和创造的积极性,他们没有关注的一点是什么?是劳动力的投入。劳动力投入,不是说他们不重视,西方这些理论也说,劳动力不只是问你一个人能干活,而是问你能干多少活,所以是人力资本的概念。但是人力资本的投资,现有的经济理论从来没有关注。为什么有的社会年轻人愿意去读书,园艺学到各种各样的技能,愿意提高自己的技术劳动生产力,有的社会年轻人的话,愿意呆在家里面,愿意看电视,愿意聚在一起的话,做坏事,抽烟、赌博,在街上闲逛。不同的社会,你到街上去看,你看年轻人的状态你就知道社会有没有活力,现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关注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原因在哪?从西方的理论讲,道理很简单,一个人投资人力资本,这个东西没有人把它夺走,如果建一个厂房,可以会夺走,他们关注保护产权,但不关注人们是否愿意做人力资本投资。实际上人力资本投资,在有的社会来讲,它的积极性可能是长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样的话,从中等收入陷阱就可以延伸到经济增长,再从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我们可以延伸到一个社会需要解决的这种结构性的不平等性的问题。

我们现在讨论很多不平等,各有各的说法,共同富裕,分蛋糕,怎样使经济做得更好。要与长期经济联系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些概念,有些是有偏差的,有些甚至可能对长期经济增长来讲,可能是有妨碍的。具体来讲,可以做很多深入的研究,我现在讲一个角度。

发达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很平等的,美国其实经济上非常不平等,最富的20%,占了它的财富的百分之多少?24%。这个国家是非常经济上不平等。但是在地位上平等。人们之间这种等级的观念很少。另外一些国家,像日本,它是经济上非常的平等,大多CEO与工人的工资差距是三倍、五倍,所有的大学教授,日本东京最好的教授,得过诺贝尔奖,但是和一个大学教授的工资是一样的,但是地位非常不平等。企业也好,政府也好,社会上也好,只要是说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地位高出半截,你鞠躬要鞠到什么地步呢,你要给他提包,你要给他提鞋。一个社会要有未来的发展,你很难做到什么呢?地位上有不平等,经济上又不平等,如果地位上不平等,经济上又不平等,这个社会贫富共存。如果经济上不平等,地位上平等,大家坐在一起,不管你多富,不管你的地位多高,坐在一起我们平等讨论,我们在一起干任何事情,那没有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上,地位不平等,经济又不平等的,你凭什么让地位低的人去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所有你应该做的事。不愿意去做,你在家里头,你有的东西他没有,这个他也受不了,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些角度思考未来中国怎么去发展,要思考这些问题的中间,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国外的经验,很多问题我们中国在国外没有看到,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不断作出深刻理论的阐释或者深刻理论的创新。只有这样不断地积累,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根基与世界水平的经济学,才能真正迎来它的春天。

    进入专题: 经济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17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