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滨:中国消费被严重低估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54 次 更新时间:2014-04-30 09:33

进入专题: 中国消费  

蔡洪滨  

 

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学术界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体现在当前政策导向中的一种主流观点是内需失衡,即所谓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过多,消费太少”。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存在误读。

先说消费问题,我认为,如果按国际可比口径算,中国消费被严重低估了。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住房消费被低估。美国住房消费占家庭消费的20%,占GDP的14%,其计算方法是:如果你租房住,租金就是你的住房消费;如果你是自住房,也按等价租金来计算。中国的住房消费仅仅占居民消费的8%,占GDP的3%,比例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不一致。我们不是按等价房租计算,而是对房子的历史价格按照50年折旧来算。如果按国际同口径计算,中国住房消费占GDP的比重至少低估了5%。

第二点,服务部门的消费被严重低估。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印度是57%,泰国是53%,而中国仅45%。人们经常拿这个数据来论证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比重太低,但是数据背后的不可比性往往被人们忽略。以医疗和教育消费为例,中国医疗价格是国家管制的,教育价格也被人为扭曲,都未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中国服务业存在大量的家政、中介等非正式的现金交易,他们的劳动产出没有纳入统计。

此外,在中国特殊的会计制度下,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招待费用,这些条目都没有被统计成消费。我们曾经用世行大范围的企业调查数据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差旅费和招待费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国际水平,这些不同形式的个人消费,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都变成了企业成本。

如果用以上因素对统计结果进行调整,我觉得最保守估计,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可以提高大概10个百分点,在6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再来看投资。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多年来被严重高估。将每年各省公布的当地GDP数据加总起来,都要高于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据。例如,2009年各省GDP高出全国2万多亿元,2012年高出5.76万亿元,2013年高出6万多亿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各省之间在统计中的重复计算,二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注水,这两者都主要集中在投资领域。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认为中国经济中消费低估了10%,投资高估了10%,加在一起GDP总数可能差不多。现在官方统计投资占GDP比重47%,比重应该减少10%,也就是37%左右。日本、韩国早期经济增长的时候,投资占GDP比重也是40%左右。据此判断,中国经济不存在失衡问题,我们的投资比例仍在正常区间。

有人说37%的投资比例还是过高,美国现在投资仅占17%,发达国家普遍不到20%。这种简单类比是非常错误的。经济学上并没有最佳投资比一说,因为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情况都不一样,投资比例多少算合适,不能一概而论,没有人能明确告诉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例应该是多少。

对经济形势的错误判断,干扰了我们对政策导向的选择。中国经济现在增速放缓,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在所谓的调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框架下,一些正常的合理投资受到质疑,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不但公共投资的积极性下降,民间投资积极性也受影响,很多民营企业家持观望态度。

刺激消费抑制投资,也就是所谓的再平衡,不会使中国经济回到正确的轨道,只会使经济在错误轨道上越行越远。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民营企业投资没有信心,没有可能做长期投资,这是经济持续下滑的最深层原因。这种认知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经济还会持续下行,真的有可能导致衰退甚至危机。

我们要纠正这个错误判断,必须回归经济增长的本质。官方所谓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都是从需求角度讲,总需求的调整只是短期之内调节宏观经济的平衡,解决不了长期经济的增长问题。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增长要依靠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质量改进提升生产率,这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进入专题: 中国消费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3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