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再现“帝国”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全球利益与实力的扩张,一方面是中国人内心的种族优越感。……中国若想在更加强大时仍低调审慎,就需要预先思考,提早规划。……简单的做法,是仿效日本的“和平宪法”,对何种状态下动武,做出公开、明确且具有极大规范作用的宣示。宪法的一个主要作用,是避免国家被善变且易于被煽动的民意所挟持。
中国若想避免过度的扩张、避免外界疑虑的霸权倾向成为现实、避免成为一个“帝国”,就得认真的面对近代西方帝国的历史,然后再思考为什么中国可以或应该避免重蹈覆辙。我们要醒悟:重蹈覆辙是非常可能的,而且未必受到非议。这是因为近代的帝国主义,多数并非刻意规划出来的,而是被利益所引导的;换句话说,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任何国家,包括中国,都可能被引导出帝国的行为方式。
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
西班牙的美洲帝国,开始于商业性的扩张;大量的美洲黄金、白银,不仅促成了帝国的发展,甚至也是欧洲其他国家发展的动力,代表性的就是荷兰。荷兰成为帮助西班牙上层消费的掮客,在成为“欧洲马车夫”的同时,促成了资本主义相关制度的形成,并在之后以强大的商业船队进行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代表性的殖民地包括南非、印度尼西亚与台湾。
荷兰与英国的帝国事业,最初都是步步为营的。两国各自的东印度公司,在其帝国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是在最后,才半推半就的接替了“公司”,协助建设一个更有秩序的殖民地,使非正式帝国成为正式的帝国。英国直到东印度公司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印度次大陆,才在1857年的印度暴动——或说民族起义之后,设立了正式的印度殖民政府。
较晚发展的德国,证明一个后发展国家,其实不需要殖民地也能够发展。但是德国却在十九世纪后期,欧洲进行全球征服的时代氛围下,走上帝国主义之路。
当时的西方,伴随着白种人优越论,推动了帝国主义的扩张,而这种帝国版图的推进已经无视利益之多寡,与西、荷、英等早期帝国的商业利益先行,有着极大的差异,反而较为近似美国赢得冷战之后的新保守主义,其动机是幻想着向全球各国输出民主,而无视本国国家利益之所在。
中国何妨出台“和平宪法”
中国可能再现“帝国”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全球利益与实力的扩张,一方面是中国人内心的种族优越感。
去年利比亚大撤侨,证明中国在海外利益受到威胁时,可以大规模的动员力量;这一次是和平撤侨,但未来什么时候演变成以“维和”之名进行干涉、什么时候甚至出现单边的军事介入,不免会引人揣测。
中国近年造舰能力大为提升,“崑仑山”舰之后有“井冈山”号(编按:两者皆为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两者下水时间相隔三年),第三、第四艘大军舰也在建设中。远洋投射力增长以后,就像“一个手拿槌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不使用几乎是不可能的。未来在面对几乎手无寸铁的弱国小民,中国人洋洋得意之际,给人种族主义之感,也非不可想象。
中国若想在更加强大时仍低调审慎,就需要预先思考,提早规划。因为现在多数中国人仍谦冲自持、愿意中国韬光养晦,而随着国力上升,“不高兴”的自负会愈来愈普遍。
倘若只是国内的牢骚,对世界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若是伴随着超级大国的地位,就意谓着以邻为壑的可能。对朝鲜、对韩国、对日本,对各个东南亚国家,这都意谓着极大的风险。
简单的做法,是仿效日本的“和平宪法”,对何种状态下动武,做出公开、明确且具有极大规范作用的宣示。宪法的一个主要作用,是避免国家被善变且易于被煽动的民意所挟持。
我们相信中国必将愈来愈民主,但民主需要被规制。用宪法规制民主,是美式民主的一大发明;对于众多盲目信仰民主的中国人,这一点犹具启发意义。
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台北)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