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华尔街金融家与美国政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54 次 更新时间:2012-01-07 23:19

进入专题: 占领华尔街  

林行止  

“占领华尔街”这项始于9月17日的非政治性同时没有领导者因此可说没有正式组织的群众运动,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从新闻报道看,此项自发性的示威活动秩序井然,分工仔细,效率甚高,虽然曾有示威者走上布鲁克林桥“妨碍交通”而使七百多人被捕,稍后警方(一名副督察)且在没有充分示警之下以胡椒喷雾器喷向示威者(事后证实为一名摄记)面部,引起轩然大波,但市长亿万富翁布隆伯格出面为警方撑腰,风波会否平息,要看警方的取态而定。

经常号召群众上街的香港政治及民生团体,似乎没有派人去纽约实地取经,实在错失优化本地示威活动的机会。但不要紧,若能请目击或亲历其境的纽约示威同道来传授经验,一样有助提高本港的示威质素。据Salon.com一连数天的特稿,此次示威可供包括香港在内的世界各地示威群众参考之处不少,比如警方不准示威者使用扩音机,他们便采用“人肉扩音机”(human mic),发言人说话缓慢清楚且一句一顿,好让其旁的示威者把话一层一层传下去;他们又组织了多个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委员会,负责筹备食物、取暖衣物、信息中心、计算机修理站以至清理卫生间,令“占领”活动没有后顾之忧而能持续下去。

“占领华尔街”的目的在打倒“金融霸权”,促使政府改革华尔街。自从2008年把世界经济搞垮的“金融海啸”发生后,虽然华尔街鳄群被指为了私利,不惜投机倒把、伪造账目、内幕交易、欺骗客户,种种不道德甚至非法的行径,令人发指,可是,为了拯救这些大鳄免于破产(理由是投资银行以至商业银行一旦破产,受害的都是它们的股东〔管理层肤发无损且能挟资逍遥法外〕),国会通过动用七千五百亿美元的救援法案(TARP),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当然,纳税人的钱早已用光,这七千多亿元是无中生有加印的。

“金融巨子”炒卖失败由纳税人付款,另一方面却要削减赤字,对种种令低下阶层受惠的福利开刀,美国百姓怒火中烧,不言而喻。更使人气愤的是,数年下来,华尔街巨鳄的收入竟然有增无减,手风顺的对冲基金经理每年获利仍以十亿计,高薪投资银行家的花红动辄以亿为单位;“《财富》美国四百富”去年的个人财产总值达一万五千三百亿美元,几乎平“金融海啸”前的最高纪录。富者愈富,本来不是问题,问题出在贫者愈贫上。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百分之三十七点三的三十岁以下单亲家庭生活于贫穷线下,为二战结束以来最高数字。在如山的公共债务之下,生于优裕的“八○后”面对社会流动性不畅、失业率高企和贫困的前景,他们投诉无门、求助无路,最后被迫走上街头向华尔街讨回公道,情有可原。事实上,支持他们这种诉求的,美国各地以至海外都有,不少同情者以信用卡代购“外卖”送至示威区,而公开表态支持的有不少纽约不同行业工会如工业工人工会、运输工人工会、货车司机工会、教师联会以至全美最大规模的劳联-产联主席。值得注意的是,外汇大炒家索罗斯亦表示支持,前世行副行长、诺经奖得主斯蒂格利兹表态支持之余,指出当前经济困局不是资本主义有问题,而是经济制度被华尔街金融活动扭曲。作为建制中人(名义上当然完全独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中亦表示“有限度同情”(some sympathy)示威者对“打倒华尔街贪婪无厌”的诉求,可见“占领华尔街”师出有名……“反金融霸权”之风吹遍美国以至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已蔚成潮流,而民意所趋,相信此次旷日持久的和平示威活动为西方政府“微调”金融业的伏笔。

美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大本营,其政治进而经济命脉受资本家的操控,不在话下。而资本家以掌握资本的华尔街金融家(银行家、投资银行家)为代表,目前气势如虹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目的便是要改变这种“官银”勾结的政治生态。

美国前财政部长如鲁宾、保尔森等,俱出身华尔街投资大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则可算是“炒家出身”,与华尔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他副部级的要员,来自华尔街的更数不胜数……银行家摇身成为政府官员,难免予人以“小偷当警察”(Poachers become gatekeepers)的观感,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人诟病的地方。事实上,这种“旋转门”确令金融业蓬勃发展,华尔街在数十年间取代了英国和欧陆的地位,执世界金融业牛耳,令美国在金融事务上号令全球,华尔街巨擘“功在国家”,彰彰明甚。因此缘故,他们对美国政治影响之大,令人口呆目瞪不敢相信。

美国奥国学派重镇、无政府资本主义(Anarcho-Capitalism)倡议者罗思伯(M. Rothbard, 1926-1995),1984年出版一本小册子:《华尔街银行和美国外交政策》(Wall Street, Banks,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第八章题为“洛克菲勒、摩根和战争”,对华尔街巨头为了私利而干政的内情,有非常透彻的论述。这里说其大要,让大家了解华尔街金融家与美国政治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来已久。而“占领华尔街”的民间活动若有所成,极可能会动摇美国国本!

上世纪三十年代,洛克菲勒极力推动对日战争,因为日本的崛起,不仅抢高东南亚橡胶和石油价格(分薄美国视为囊中物的重要战略物资),“有损美国利益”,更重要的是,日本入侵东三省,有鲸吞中国之势,这可能使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失去其拥有“专利”的中国市场。洛克菲勒对欧洲则持“不干预”态度,以其与德国银行有密切关系。摩根的处境则反是,它与英法银行关系非同小可,因而主张痛击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可以说是这两大财阀的“分赃之战”(coalition war),摩根保住了在英法的利益(不致被德国侵占),洛克菲勒的亚洲利益则失而复得。这里笼统指摩根和洛克菲勒,不详写它们的代表人物如国人比较熟悉的艾奇逊(D. G. Acheson)和尼尔逊•洛克菲勒出任政府要职的活动。

现在仍“大做中国生意”的基辛格(现任财长盖特纳任职“基辛格合伙人公司”,受知于基辛格而通过纽约联储局入仕),担任尼尔逊•洛克菲勒的私人外交政策顾问多年;长期任摩根集团要角、战后“跳槽”至洛克菲勒旗下大通银行任职(最后出任世行行长及驻德高级专员)的麦克莱(J. J. McCloy),说服卡特总统让伊朗逊王流亡美国,结果引发导致卡特无法连任的“伊朗人质事件”!

洛克菲勒创办的外交关系委员会(CFR)和三边委员会(Trilateral Commission),人才辈出,不少身居白宫要津,造就大通及摩根等金融机构成功地“引导中东油元投入第三世界国家”,这些银行都大发其财,最终第三世界有太多的“大白象”,危机爆发,中东油国损失不菲。

在罗思伯笔下,对白宫以至国会有影响力的“投行”,还有雷曼兄弟、高盛、JP摩根和大家比较陌生的Dillon Read、 J. H. Whitney、 Sullivan & Cromwell和Clark Dodge & Co. 等等,它们的要角在政府内的差事,不仅仅限于财金系统,国务院、国家安全局、国防部和中情局的决策层以至部长,均常见他们的身影,而这种情况在战后杜鲁门时期便愈趋明显。

大约近十年来,高盛高层轮番出掌白宫要职,在保尔森掌财政部时,笔者曾有论述;有这位投行出身的财长,才有全面向华尔街倾斜的“救市计划”,保尔森的前同事旧同行大都安然过关而且过了关便是神仙。不过,由于至今并无一名华尔街巨子要为“金融海啸”负责被起诉遑论被绳之以法,彰显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平,才激发起此次同情者支持者赞助者日多的“占领华尔街”示威。从汹涌的群情以至两党政客必会设计把示威成果据为己用看,华尔街被“整肃”很难避免,此事在大选前会成为竞选政纲。不过,大选尘埃落定后会否贯彻,则是未知之数,因为华尔街的势力深入美国政治内核,敷衍民情的“微调”不能避免,但真正改造改革则不大可能!来源: 东方早报

    进入专题: 占领华尔街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95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