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振东:选举需要敌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31 次 更新时间:2012-01-14 17:41

进入专题: 台湾地区选举   台湾政治  

邹振东  

对于候选人来说,选民常被分为三种:我们的人、他们的人和中间的人。于是,选战获胜的方法归根结底也就是三种:增加“我们的人”,减少“他们的人”,争取“中间的人”。而要从整体的选民中分割出一块“我们的人”,就要有“我们”共同的东西,简单的如出身、籍贯、性别、姓氏——好比金门选举,陈、李都是大姓,其中陈姓更是一等一的大姓,只要动员所有姓陈的投姓陈的,估计就没李家什么事了,复杂点的比如信仰、理想等等。

而在所有的“共同”里面,“共同的敌人”是能量最高的。大敌当前,往往信仰、理想、恩怨统统靠边站,中国的一个成语最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同仇敌忾。没有什么“共同”,比“共同的敌人”更能让人们团结在一起了。

悲情,制造敌人

政治人物需要敌人,正如电影编剧需要敌人一样。美国需要邪恶国家,正如007电影需要恐怖分子、阿凡达需要入侵者一样。电影中那些怪兽、屠夫、残忍的外星人、冷血的机器人,是某类型电影大片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的确是人性的弱点,我们一方面谴责暴力,爱好和平,可是如果一部动作片、悬疑片、科幻片一旦没有了敌人,有谁愿意去看呢?

选举更需要敌人。这就是为什么每到大选前,美国鹰派声音就会甚嚣尘上。1994年,刚刚坐稳位置的李登辉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核心,迎接1996年第一次直接民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接受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采谈,抛出震惊台湾和世界的声音——《生为台湾人的悲哀》。““这之前,掌握台湾权力的全都是外来政权。就算是国民党也是外来政权呀!一想到牺牲许多台湾人的‘二二八事件’,《出埃及记》就是一个结论。”

“二二八事件”、“未来政权”,当李登辉顺利地用这些符号建构起“仇恨和敌人”后,他孜孜以求的“台独”载体——“台湾生命共同体”就有了情感和逻辑基础。而民进党此后完全继承了李登辉的衣钵,在民进党的历史叙述中,台湾的历史就被建构成:“一部四百年的台湾史,就是台湾人民不断被‘外来政权’欺负的和压迫的历史。”

民进党就这样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悲情的政党。为什么民进党喜欢打“悲情牌”?很简单,选举需要敌人。悲情牌是选举的共生物,没有选举,就没有悲情牌。一个政治人物平时好好的,该吃吃,该玩玩,什么好处都捞了,有一天突然开始玩悲情了,不用猜也知道,选举到了。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民进党上台后还在打“悲情牌”。如果说,此前按照李登辉的歪理,“什么时候才有台湾人的出头天”,那么民进党都已经执政了,还有什么好悲情的呢?

但台湾就是怪,执政党不像执政党,他还要玩悲情;在野党不像在野党,他还在端着一个架子。本来,街头政治是在野党的专利,因为体制往往掌握在执政党手中,如果体制内解决不了问题,在野党就只好诉诸街头。街头政治,曾经为在野的民进党赢得政治身份、获取政治利益发挥了巨大作用,“没事也要上街”,甚至一度成为民进党的政治符号,但是执政后的民进党还是要走上街头,还是要把自己打扮成被欺负的对象。在“3•19枪击案”中,“中共和国亲联手派人刺杀陈水扁,阿扁是在为台湾挡子弹”,这样的耳语,无非是因为选举需要制造敌人。即便是对陈水扁的揭弊,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造成这样的谎言:“阿扁是因为要让台湾人民独立和幸福,得罪了统派,所以他们就要陷害阿扁,可怜的阿扁,当上了‘总统’还要被人欺负,要是倒退回国民党的两蒋时代,他们敢对‘总统’这样吗?”一个贪腐的“台独”分子,就这样被打扮成“落难的英雄”。

没有敌人,就创造敌人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中共”常常成为民进党口中的敌人。

其实,“中共”并不是民进党现实的敌人。“中共”不在台湾收税,不在台湾争选票,不选市长,不拼立委,跟民进党没有现实的利益冲突。真正跟民进党抢地盘、争席位的是像国民党这样的台湾内部的其他政党以及其他个人。你只要看看民进党什么时候开始骂“中共”最多,你就知道民进党是把“中共”当真正的敌人还是工具上的敌人。真正把“中共”当敌人的是曾经的国民党,天天叫嚣着要“反攻大陆”,到了后来,两蒋也开始把“中共”当做假想敌,因为他们知道已经无法“反攻大陆”了,但是为什么还要反共,因为不创造一个敌人来,如何巩固自己在台湾的统治?民进党更是如此,不选举的时候,它很少骂“中共”,但是选举一到,莫名其妙,“中共”的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就特别多。

没有敌人,就必须创造敌人。如果现实的竞争对手,难以让选民产生不共戴天的仇恨,最佳的办法,就是把远方的某一个力量妖魔化,然后把对手指责为那“妖魔力量”的内奸。民进党对“中共”就是如此,先把“中共”妖魔化,然后把竞争对手指责为其“同路人”,是所谓的“卖台集团”。这样一个舆论战策略,成本低,收益大,几乎屡试不爽,民进党用起来当然乐此不疲。

在民进党执政时期,我曾经和一位台湾名嘴聊天,谈到这个现象,他不免哀叹:某种意义上说,最应该感激“中共”的其实就是民进党,他们靠骂共产党和“中共同路人”,骗了多少选票?——这位台湾名嘴的话,话糙理不糙啊!

解构是妖魔化的终结者

当对手在妖魔化敌人,一般的做法是针锋相对,揭露对方的丑恶行径。但是这样的方法效果往往有限,理性的声音不如感性的声音更容易洗脑,而谣言比真相的分贝大一千倍,速度快一万倍。

用严肃的方法对付妖魔化,只是用“真常识”对抗“假常识”,而“假常识”还是披着常识的外衣,只有把造谣者的行径围剿在常识之外,才能让大多数人是对谣言产生免疫力。而解构就是妖魔化的最后终结者。

所以,我高度评价台湾中天电视台的《全民最大党》栏目,这一个政治模仿秀的栏目是一档娱乐节目,可是它对政治的影响力不亚于任何严肃的政论节目,事实证明娱乐节目有政治,在台湾这个泛政治化的社会,政治的娱乐化是解构荒诞政治的最有效的工具。

比如说,《全民最大党》有一个小版块叫“阿洪之声”,两位主持人模仿台湾地下电台的主持人如何造谣生事。台湾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甚至“天要下雨”,“高铁晚点”,两位模仿的地下电台主持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将之说成是“中共”在搞破坏!比如说,有一次台湾出现黑衣人事件,“地下电台主持人”又说成“那是阿共的阴谋啊”。问他为什么,他的逻辑很简单:“凡是黑的都是大陆的啊,比如黑手机、黑心棉,最重要的是黑龙江也是大陆的啊!”

如果再发生类似“两颗子弹”这样的事件,当地下电台再开足马力说这是“阿共的阴谋”时,看过《全民最大党》这个节目的人,一想起那个“黑龙江”的笑话,谁还会信呢?

用游戏精神化解敌人

这段时间,马英九最头疼的可能就是“三只小猪”。

事情的起因是,蔡英文在台南造势,有三胞胎姊妹捐出“三只小猪扑满”。台湾监察部门只是提醒了一句未成年人选举献金法律上有限制,却被民进党因势利导发动为“小猪扑满运动”,民进党发言人表示,“发起运动,除实践为人熟知的小猪精神,用心不偷懒才能有成就,也是为了反制国民党的打压,期许民众一起用小猪的力量,力挺民进党,化不满的怨气为拼‘大选’的利器。”

“打压”——多么熟悉的字眼,民进党又一次用悲情制造出了“敌人”。三个小姑娘,“三只小猪”,大怪兽,剧本浑然天成,再经民进党文宣高手一改造,国民党就一直被动挨打。马英九跟蔡英文民调原先那么大的差距,因为“三只小猪”竟至生死一线。而且,小猪游戏还没完了,以后“三只小猪”回娘家、小猪嘉年华呢!

国民党也试图用“平安福”来反制,但没能破解“三只小猪”困局。收效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平安福”较“三只小猪”缺了游戏精神。

台湾人是爱玩的族群,“三只小猪”对绿营动员有限,真正打动的是中间选民,那些民调滑到蔡英文一边的选民,不过是被“三只小猪”的游戏精神所吸引和打动。“三只小猪”塑造出的清新勇敢可爱的形象,才是国民党难以应对的罩门。

所有的一切不妨回到游戏精神来。既然,“三只小猪”脱胎于童话和动画片,那么我们不妨从童话和动画片里去寻找破解“三只小猪”的答案。民进党版本的“三只小猪”,其故事架构就是小动物对抗大怪兽。如果去除了大怪兽,“三只小猪”就失去了意义。

美国和中国大陆有两部流行动画片似乎可以给人们以启示:一部是《猫和老鼠》,一部是《喜羊羊和灰太狼》。在现实生活中,猫和鼠,羊和狼,永远不可能和平共处。但在动画片中,猫时常被老鼠欺负,狼成了永远吃不到羊的可怜虫,特别是灰太狼,其怕老婆怕得要死、爱老婆爱得要命的性格赢得众多女性的喜爱,“嫁人要嫁灰太狼”成为流行语。在动画片里,猫和狼不再是威猛暴力的形象,而是通人性的小可爱。

国民党何不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马英九打扮成整天被民进党欺负、怕老婆又爱老婆的“马太狼”。马英九的厚道在台湾已经深入人心,而马英九的“好丈夫”形象也是台湾女性的最爱。如果“三只小猪”对抗的“大野狼”根本就不存在,“三只小猪”靠什么聚集选票呢?

马英九既然是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那就应该有胸怀有气度地邀请台湾各种颜色的猪,不管是蓝的猪,还是绿的猪,到他官邸做客,嘉年华上,一只灰太狼和一群五颜六色、戴着“平安福”的可爱小猪们,手拉着手载歌载舞,晚会的高潮是:大灰狼终于掀开他的头套,露出马英九那经典的憨厚笑容,啊,原来大灰狼其实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不,准确地说,是一只被民进党披上狼皮的“马”呀!

一边是一直在制造仇恨、一心要制造敌人的猪,一边是一心想推动两岸和平、一直在促进族群和解的“马”,中间选民会选哪一边呢?(作者为厦门卫视总监)来源: 南方周末

    进入专题: 台湾地区选举   台湾政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06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