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六一:谈读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75 次 更新时间:2011-12-04 21:22

进入专题: 读书  

吕六一  

读书是苦的。

不要以为喜欢读书的人就认为读书是百分之一百的快乐。“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句话是苏轼说的,苏轼当然不会不喜欢读书。鲁迅曾不止一次引用过这句话,而鲁迅爱书如命。当然,当一个人爱上读书的时候,不会想到读书是他人生的“忧患始”。我还很小的时候,大概还在上幼儿园吧,妈妈买一些画册给我看,我更喜欢看上面的文字,总觉得字太少,看不够。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童年的那本唐诗图册,选的都是绝句,一句话配一幅图,“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当时读到这些诗句的感觉,是梦幻甚至甜蜜的。那时候的我,绝对不会想到“忧患始”。

起初为兴趣而读书是单纯的,幸福的。但是,所有事情都很难能一直像开始那样的单纯幸福。读了近二十年的书后,一部厚厚的《纯粹理性批判》终于摆在你面前,你知道这是五百年来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读完它不仅是一项兴趣,一项任务,更是一项成就。然而伟大的康德同时又枯燥而冗长,你为字里行间闪耀着的思想光辉欣喜若狂,犹如在山间漫游时呼吸着高山上纯净清新的芳香,然而康德晦涩复杂的文风却又像你脚下的那些又尖又硬的岩石,你想再走远一点多看一些风景,就得忍受双脚被磨损出血的痛苦。然后你又遇到尼采,汪洋肆恣,雄奇奔放,高高在上,如正午的太阳般刺目,他使你如受当头棒喝,如获醍醐灌顶,心跳加速,双手颤抖,全身发热,汗流浃背,使你兴奋,又使你颤栗,让你又爱又怕。读书不仅仅是享受,更加是与作者的一场角力和较量,因为好的作者从来不会顺着读者的意去写作,他只写他要写的,任由你一个人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赶。这个过程非常的辛苦,很多人在中途停下来之后就没有再继续,更多的人连开始也没开始。而那些最终到达终点的人,刚喘过一口气,赫然又发现,前面还有另一段险路在等着他,永远如此。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旅程,有勇气开始并一直走下去的人并不多,因为实在太累,而且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项永远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与书之间讲缘分。人在选择书,书也在选择人。小资总能碰上张爱玲安妮宝贝,哲学家总能碰上胡塞尔海德格尔。但缘分也有很多种,比如说良缘和孽缘。和书刚一碰面,开始初恋时的感觉,就好像是找到了一个可以白头偕老的人与他/她喜结良缘,然而日子久了处下来,却发现渐渐不是那么一回事。读的书越多,就越觉得读过的书越少而还未读的书越多,书海无涯,不知何时才是个尽头。压力与焦虑与日俱增,最后甚至会失去碰书本的兴趣。一本又一本的书像是一个个索命的无常,强迫你跟着它们走,但最糟糕的是,你不知道该跟哪一个走才对,你恨不得自己有一千个灵魂,逐个逐个去偿了这些不知哪来的冤孽债,可惜你并没有。这就是所谓孽缘。

再者,读书在为你打开另一片天地的同时,也给你设置了另一种限制。维特根斯坦曾在《逻辑哲学论》中说:“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其实,一个人读的书的界限也意味着这个人的世界的界限。你读屈原陶潜李白杜甫,你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专家,而不是外国文学专家。你读伯林阿伦特哈耶克波普尔,你就是自由主义专家,而不是古典政治学专家。你这个人里面只有书,而没有你自己。你的所长正是你受掣肘之处,这也许就是读书的“瓶颈期”。下也不是,上也不是,只能吊在半空中,毫无办法。

而且,慢慢地,你会发现读书悄悄夺走了很多生活中的乐趣。比如与大自然亲近,比如和身边的同学聊天,比如和父母一起逛街,等等。闲暇时,翻翻画册,听听音乐,看一场电影,都比读书来得容易,吸引。而美术,音乐,电影都是不输于读书的艺术,读书让位于它们,似乎也不应该有什么怨言。只懂读书的书呆子是可怜的。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书呆子的可恨之处就是他们的可怜之处,即完完全全被书勾去了魂魄,而无视眼前鲜活灵动的现实世界。歌德在巨著《浮士德》中有名言曰:“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读书常教我们脱离现实生活,正如泰勒斯因为过于关注头上的天空而忘记了脚下的大地,还遭到了女仆的嘲笑。这是读书的一大罪状,实在害人不浅。

读书之苦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大。然而,还是要读书,因为不得不读。

读书是一条不归路,不能走回头路的。你读了一册薄薄的卡夫卡就不可能再去读郭敬明。你读了五册厚厚的《杜诗详注》就不可能再去读安意如。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口味已经被那一大堆纸质印刷品养刁了,它们成功地向你下了迷魂咒,当你再看到另一堆更大的纸质印刷品时,你不会认为它们叫“书”,而只是一大堆树皮而已——甚至连树皮也比不上。

正因为不能走回头路,你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继续读,而且要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神,越来越舒坦,越来越来劲,一直读到“身体特棒,吃嘛嘛香,一口气上五层楼还不喘气”的境界,一往无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直到这时,你才能发现,虽然读书很辛苦,但读了终究比不读好,总算没做亏本生意,于是庆幸,窃喜,得意,傻乐。又想起前几天误杀丛飞遗孀邢丹的那几个少年,如果他们读书的话,也许就不会稀里糊涂地夺去一条人命,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于是就更加庆幸,窃喜,得意,傻乐。

这些自然是玩笑话。对真正爱读书,并且以此为志业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命运,正如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命运一样。土地的收成有时很好,有时很坏,但农民并不会对土地产生彻底的怨恨。他们离不开土地,正如读书人离不开书一样。爱你的命运,这就是对读书人下的最高圣谕。对他们来说,现实世界未免令人失望,而现实以外的“神圣世界”(如果有的话)又深不可测,而书籍无疑是他们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来回往返的桥梁。他们一时探头看看这边,一时探头看看那边,一来一回之间,趣味无穷,但也暗藏危机,因为桥梁总归是桥梁,不是平地。很多人从桥上掉下去了。但总有人能优雅地掌握这其间微妙的平衡,他们因为这种人类最高超的技巧而伟大。他们是伟大的读书人。

读书辛苦且危险,然而人类世世代代以来就是在不断的吃苦和冒险之中生存、延续、发展的。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虽然它令人望而生畏。它不断使你吃苦,折磨你,但偶尔也会用一些快乐打赏你。有时你累了,倦了,烦了,好一段时间没碰过一页书,但最后你还是乖乖地又捧起一本书读起来,这就叫认命。慢慢地你又会重新发现它的种种可爱之处,忘掉从前被它折磨的种种惨状,好了伤疤忘了痛,最后还要长叹一声帮它辩护:读书是幸福的。

——这样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至少,套用丘吉尔评论民主制的话来说,在这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是坏的,但读书是其中最不坏的一种。

2011.4.18~19

    进入专题: 读书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761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