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引发的“中国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5 次 更新时间:2011-11-21 14:35

进入专题: 欧洲债务危机  

新华视点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刘敏、黄深钢、姚玉洁)继希腊之后,意大利、西班牙债务危机加剧,近日又传出法国将下一个“沦陷”的说法。德国总理默克尔称:欧洲正处于二战以来“最艰难时期”。

欧债危机引发“中国思考”。百姓欢迎的高福利制度为何成为欧债危机的“推手”?外贸需求萎缩给中国带来哪些困扰?中国应从欧洲产业“空心化”中汲取什么?

欧洲忙着“去福利化”我国急需“补欠账”

德国媒体公布了一组数据:被认为欧洲最勤勉的德国人每周上班4天至5天,一天有4.5小时午休和咖啡时间,人均年休假173天;另外一些事实:德国用于养老金等社会福利的负债高达5万亿欧元,希腊与意大利参议院先后实施财政紧缩。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测算,欧洲国家占据全球薪酬最高国家“前三甲”、几乎全覆盖的免费医疗、福利支出平均占政府总支出的50%左右,其中法国高达70%。

“危机暴露出一些国家寅吃卯粮无力负担高福利的弊端,欧洲可能因此进入‘去福利化’进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田德文说,“但这不能否定高福利制度本身的积极意义。欧洲之所以长期保持稳定和经济发展,则是受益于其福利制度。”

相比之下,现阶段的中国需要探讨的并非高福利是否可行,而是如何补上历史欠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网”。

43岁的甘肃人李代松3年前来北京打工,一双儿女都在老家。上个月施工时摔伤了手臂,除工地上赔偿的一部分外其余800多元都是自己出。他有三盼:农民工看病减负、孩子跟来北京有学上、收入能提高一些好给父母养老。

“就业难、上学贵、不敢生病”,类似的困惑在低收入人群中很有代表性。近年来,我国社保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等陆续出台确立,但针对农村人口的户籍改革、就业、培训、社保等制度还有待完善,第二代农民工的子女教育等问题也期待取得新进展。

与此同时,腐败、公款消费屡禁不绝,部分行业的“隐形福利”加重分配不均。

“不破则不立。”浙江省国际经贸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如果不破‘垄断’,则我国每年增加财政支出提高社会福利的成果就会被抵消。”

“我们的做法要与西方有所区别。一些国家政府高筑债台支撑福利的做法不可取。”田德文说,“我们设计制度时应考虑公平、效率、与社会发展阶段兼顾,特别是制度设计决不能‘嫌贫爱富’,不能让基层劳动者‘出了力却伤了心’。”

贸易保护再抬头 结构“转型”更紧迫

受欧债危机加深或导致美国银行业信用恶化的影响,纽约股市17日继续下跌近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反作用于新兴经济体外贸出口。

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贸易顺差收窄15.4%,其中10月份顺差收窄超36%。世贸组织统计,前10月欧美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占其发起总量的一半。

“欧债危机会拉低中国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出口减少7%。”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阿蒂斯说,“中国正面临世界贸易停滞和贸易保护主义风险。”

眼下,尚德、英利等国内知名太阳能企业正忙于对美国发起的“双反”调查进行抗辩。本月10日,美国商务部正式立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中国清洁能源产品遭受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

“这是一个坏典型,一旦美国诉讼成功,其他国家可能效仿。”国内一家太阳能企业负责人说,“影响会慢慢体现出来,已有迹象显示国外客户开始持单观望。”

从传统刚性需求产品到新兴产业遭遇反垄断反倾销,从做空“中国制造”到美参院执意通过人民币汇率案,欧美主要贸易国这些行为均释放出一个信号:争夺海外市场和贸易顺差的“战斗”已悄然打响,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并且,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对我国贸易摩擦增多,上半年“金砖四国”对我国发起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近7.8亿美元,为历年来最多。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第3季度以来已感受到“阵阵寒意”。义乌海关数据显示,当地外贸出口额环比2个月下滑,10月份对欧贸易环比下降超25%。商务部预计,我国出口环比增速回落的态势可能持续到明年。

汇率上升、成本涨价、贸易摩擦,国内外因素交织让一线外贸企业倍感压力。

但也有一些企业正通过产品与管理创新,意在危难中寻机抢占产业升级制高点。正泰太阳能科技公司是杭州一家大型太阳能生产企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销量不降反增,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一倍。

“面对贸易摩擦,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积极应诉。”国家发改委专家张燕生说。

“但根本上,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减少受人掣肘的风险。”他说,“一方面我国应当通过降低税收、藏富于民扩大国内消费,加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应当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警惕实业“空心化” “中国制造”需加力

欧债危机有一个显著的产业背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大量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不振时无力“输血”。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在欧债危机背景下部分地区和行业也“状况频出”,最近的一个例证便是温州大量企业出现“债务危机”。

游资从实体经济“抽离”,四散进入房地产和高利贷领域,不但加大了我国房地产调控的难度,且直接推高了物价水平。“抑物价”已是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温州“债务危机”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实体经济“空心化”。调查发现,出现“空心化”苗头的原因,一是对房地产和放高利贷暴利的渴求,二是做实业和产品艰难,三是“羊群效应”。

浙江一家服饰公司董事长徐政杰告诉记者,几乎没有不搞“多元投资”的:“别人炒房或放贷轻松进账千万,你做实业辛辛苦苦才赚人家零头,这种刺激受不了。”

宁波华星轮胎公司原来有800多个员工,现在仅剩400多人了。谈起日益萎缩的“家业”,董事长黄金德说:“融资难、用工贵、原料涨,让人担惊受怕。”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温州“百强企业”中,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不乏知名制造企业。

在温州,一些企业关停转行,一些企业外迁至东南亚国家,部分传统行业已出现明显萎缩。一度占据全国产量90%的温州金属打火机行业已萎缩五分之四。近年来还不断出现“不行动、不退出、不注销”转做投机的“僵尸企业”。

一些地区实体经济出现的新动向已引起政府重视,国家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浙江在内的多个地市也出台具体政策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之下,一些地区重新出现了企业“回归”实体经济的现象:

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公司已在东阳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厂长陈俊健说:“厂区开建时,电力局、环保局、建设局还专程来看过,为我解决实际困难。”

截至今年8月,东阳市共引进了“回归型”项目178个,签约投资总额240亿元。

有关专家指出,欧债危机警示我们,不论政策还是企业界都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预警机制,不能如“温水煮青蛙”直到事态严重才重视。当务之急是梳理和清除影响“中国制造”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改革和调控“挤压”投机性资金在房地产领域的获利空间,防止生产性资本“抽离”实体经济。

    进入专题: 欧洲债务危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690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