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01 次 更新时间:2011-09-03 10:15

很高兴参加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我昨天下午看了一下小平同志关于起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共有九次讲话。这个《决议》是由邓小平、胡耀邦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历时一年多,组织了四千人进行了认真地讨论,这是前所未有的。小平同志第一强调实事求是,我们评价历史问题必须实事求是。第二强调从制度上找原因,制度上找原因我理解也包括体制上,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这是能不能深化改革的关键,也是能不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的关键。为此,我想讲几点看法:

一、政府主导配置资源的教训非常深刻

从我们国家来说,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沈阳有两个相邻的工厂,一个叫沈阳变压器厂,一个叫沈阳冶炼厂,这两个都是政府主导,变压器厂需要大量的铜,由主管的一机部从云南等地调到沈阳。冶炼厂生产的铜由冶金部从沈阳调往全国各地。一墙之隔的两个厂由于行政主导,没有市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国外计划经济国家的教训也不少。匈牙利是第一个取消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国家,当时在我们国内争论也很激烈。有人批判说:“取消指令性计划,就是取消计划经济,取消计划经济就是取消社会主义。” 1956 年我率领一个代表团考察了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体制改革,我问匈牙利主管计划工作的副总理:你们为什么要取消指令性计划?他回答说:“我们国家计划局按照平衡表编制指令性计划,但执行的结果,有的完成了百分之五百,有的只完成了百分之十,但谁都没有责任,说明这种计划是主观主义的,脱离实际的。”捷克的“拔佳”皮鞋是名牌产品,但后来搞了计划经济,就没有名牌了。因为国家计划部门按照全国人口 1600 万人(当时捷克和斯洛伐克是一个国家)每人两双皮鞋做计划,计划执行结果是,老百姓需要的没有生产,而生产出来的往往没有人买,一方面满足不了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大量积压。道理很简单,皮鞋的需求多种多样,个性化很强,男人与女人不一样,大小和小孩不一样,城里和农村不一样,国家计划部门主观编计划,生产部门按产值高的安排生产,产需严重脱节,其结果造成的资源浪费是可想而知的。

今年七月,为研究图们江的开发开放,吉林省组织了一次赴朝考察,我在考察中发现朝鲜仍在坚持所谓的“社会主义”。迄今他们还不允许农民养牛,为什么?因为牛作为生产资料,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生产资料必须坚持公有,所以只能集体养。农民出工要坚持集体劳动,但出工不出力,在地里磨洋工。我们上街吃饭,要跑很多路,才能找到一家国营饭馆。商店很少,只能国有国营。老百姓生活用品,按人口配给。这种体制怎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怎么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二、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是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计划与市场的争论长达一百年,长期以来,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时资本主义。所以我们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种提法,想说明,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为主”,把市场作为调节手段,起辅助作用。 198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有人仍强调有计划是重点。一直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和方法。根据小平南方讲话精神,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都强调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变化,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结果。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所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

三、强调“中国模式”会影响改革的深化甚至使中国改革倒退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在全球率先使经济走出了困境, 2009 年实现了 9.2% 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这种背景下,引发了“中国模式”的争论。

有人认为,应该充分肯定“中国模式”,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巨大成就来佐证“中国模式”的伟大,中国所以出现奇迹,就是因为形成了“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政府主导,二是受控市场。我认为,所谓模式是定型的东西,如果把政府主导、受控市场作为“中国模式”,就会转移我国的改革方向,就会影响深化改革。 2009 年 1 月 6 日《光明日报》报道了我的观点:“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纷纷出手对金融危机进行干预,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应对严重经济衰退的通常做法,并非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否定。”“我国仍处于穿透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消除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能由于紧急或危机状态下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而否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政府的政策如何撬动市场力量应该成为考虑的重点,而短期不得不直接介入市场的行为应避免过度,同时要考虑经济运行恢复常态时的‘淡出’安排。”温家宝总理对这些观点非常重视,于 2009 年 1 月 9 日作出了批示。所以,不能把应对危机的政府主导的政策措施,用模式加以固定下来,否则社会就会扭曲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由此可见,政府政策的重点在于撬动市场,而不是代替市场。

四、正确理解宏观调控和政府的作用

现在,一提宏观调控往往与政府的作用和政府主导联系起来, 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宏观调控和政府的作用。

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下发挥基础作用,这是十四大的表述。后来到了十四届三中全会,表述有所改动了,改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在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时,我提出“要从源头上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议。我提出,原来的表述并不科学,因为:一是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还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支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二是资源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还是资源配置在政府的作用下发挥市场的作用?三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是政府主导型还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四是宏观调控的含义是什么?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经济的运行。五是谁代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国务院当然是代表国家,但省市也说自己代表国家,所以各地都争要宏观调控权。起草小组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并经中央同意,不再提“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只强调“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十四届三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正确表达。应该说这个表述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但在实践中还是强调国家宏观调控下,过多的强调政府的作用。

目前各级政府和部门中过分强调自己的宏观调控职能,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性控制的翻版。必须明确,政府宏观调控不是资源配置的前提,配置资源的主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向更加广阔的领域纵深发展的新阶段,经济、行政、科技、教育、文化、司法、社会乃至政治等诸方面的改革交织在一起,性质之深刻、任务之艰巨,将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特别要实现 2020 年的目标,任务更艰巨了。 2020 年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要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有不到八年时间了,怎么实现这两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有紧迫感,真正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同时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不然有落空的危险!

进入 高尚全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81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