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政权是阿拉伯世界的一种新型政权,这种政权追求国家的强大、反对西方干预、坚持石油国有化、重视教育、依托军队建立强大军事力量,同时强调阿拉伯世界的统一,代表着阿拉伯世界最有可能走向复兴的方向。阿拉伯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它的复兴和统一是西方国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会千方百计对卡扎菲政权进行打压和制裁。
美国帮助树立“利比亚模式”
综合媒体报道,2003年,卡扎菲审时度势,开启了与西方的和解之路。他宣布放弃核计划,继而就20 世纪80 年代几次爆炸的赔偿问题与西方国家谈判。在打击“基地”组织和其他极端组织方面与美国的合作则在2001年就开始了,因为他们也威胁到了卡扎菲自身。布什政府将卡扎菲的变化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美国是希望通过卡扎菲来确立一种新的模式,即在美国的压力下,从前的反美国家可以改变立场,自动放弃支持恐怖主义和发展核计划的诉求,成为美国的朋友。对美国而言,卡扎菲和萨达姆代表着两种道路,被列入“邪恶轴心”的其他国家要么学卡扎菲改弦更张,要么学萨达姆国破人亡。美国当然希望那些国家以卡扎菲为榜样,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回首布什八年任期,利比亚成为布什惟一值得欣慰的成功范例。首先,美国希望“利比亚模式”对伊朗和朝鲜起到示范作用,从而推动伊核问题和朝核问题的解决。其次,美国试图通过利比亚推动阿以和平进程。布什去年7月任命的首任驻利比亚大使,此前曾在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任高级外交官。具有这种工作背景的大使到曾经坚决反对以色列的利比亚赴任,其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都是值得玩味的。第三,布什试图证明,利比亚的转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伊拉克战争的积极意义。
卡扎菲按照美国和西方的要求放弃核计划,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全力求“变”;在这一轮的中东变局中,卡扎菲为求自保顽强挣扎,又力求“不变”。殊不知,重要的不在于“变”与“不变”,而在于是否符合美欧的利益。只要违背了美欧的考虑和安排,等着他的就是军事打击。
历史恩怨得以化解,利比亚又切实按照西方国家的要求放弃核计划并合作反恐,卡扎菲似乎已经摆脱了萨达姆的命运。没想到2011年北非的变局又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使得利比亚继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成为21世纪西方军事打击的第三个伊斯兰国家。
模式本质依然是反美
美英法的军事打击标志着布什政府打造的“利比亚模式”已经破产。其中的关键不在于卡扎菲,而在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利益因中东变局而发生了变化。
2010年12月17日始于突尼斯的中东变局不断扩散,掀翻了突尼斯的本阿里和埃及的穆巴拉克,也冲击了利比亚。2月11日穆巴拉克下台,2月16日利比亚政局开始动荡。反对派开局良好,但随后就抵挡不住卡扎菲的迅猛反击,节节败退。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恰恰是卡扎菲执政42 年来处心积虑巩固权力的结果。首先,卡扎菲自己是1969年通过政变上台的,执政期间又经历了数次政变,因此对军队不十分信任。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几个儿子逐渐成年,他将权力向自己的家族集中,儿子们帮自己掌握着实权:三儿子萨阿迪和小儿子哈米斯负责精锐的特种部队,四儿子穆塔希姆担任国家安全顾问,长子穆罕默德掌管通讯部门,次子赛义夫被视为继承人。
这与埃及穆巴拉克时代军人集团执政的情况有很大区别。在埃及,穆巴拉克离开,军人集团的影响还可以维持,因此将军们抛弃了穆巴拉克;在利比亚,卡扎菲一旦离开,整个执政集团都将失去权力。其次,卡扎菲招募自己所属的卡扎法部落战士和北非、西非等国的雇佣军,由自己的儿子统领,实质上是精锐的家族卫队。而对于其他部队,则保持装备差、训练差的状态。而对于反对派来说,虽然人数众多,但基本是一群“乌合之众”,缺乏战斗力。第三,卡扎菲执政42 年来,通过不断变更国家组织管理机制,将正式的政权组织系统彻底打乱,先后建立起来的人民委员会、人民大会和革命委员会,互相交叉重叠,责权不清。在正式组织机制混乱的背后,是所有人效忠于卡扎菲个人的非正式机制。对于反对派而言,缺乏可以利用的有效政权组织机制,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正是这些安排,特别是在部落众多这一特殊国家里,使得卡扎菲政权得以几十年来面对各种挑战屹立不倒。因此可以说,没有外部势力的干涉,反对派是不可能战胜卡扎菲的。
卡扎菲在利比亚要维持一个“不变”的局面,而这恰恰违背了美欧因中东变局而出现的策略之“变”。卡扎菲这颗倔强的孤子搅乱了美欧的整盘棋局,所以后者才会下决心对他动手。 21 世纪以来,中东地区存在着两个阵营:以伊朗为首,包括叙利亚、真主党、哈马斯在内的反美激进阵营;以埃及、沙特为首,包括约旦和海湾其他国家的亲美温和阵营。两个阵营的核心区别是对美国的立场。利比亚模式的实质,是通过和平方式使其改变反美立场,加入到第二个阵营,或者至少不支持第一个阵营。停止支持恐怖主义和核计划,只是结果和现象,其原因和实质是改变反美的立场。2003年以来,卡扎菲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亲美阵营的国家大致分为两类:以埃及为代表的共和制国家和以沙特为代表的君主制国家。不管是什么制度的国家,美国关注的核心是该国政府是否亲美,只要亲美就支持。这些国家本身,尽管在政治体制、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和外交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但是依赖美国的支持,很少受到外来压力实施变革。美国的支持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政权生存的一个支柱。
这一轮中东变局,在美欧看来,主要是中东国家内部民众政治经济诉求的表现,并非以反美、反西方为目的。因此,针对不同国家,美欧采取了三种立场。对于埃及式的亲美阵营共和制国家,顺应民众的部分诉求,改变领导人长期执政局面,扩大政治参与,以现任领导人下台和政治体制调整来维持甚至扩大美国的影响力。对于沙特式的亲美阵营君主制国家,出于石油和遏制伊朗等因素考虑,维持君主制和王室统治,在这一前提下可进行政府的微调以缓和矛盾。而对于反美阵营国家,则全力推动反政府力量通过示威游行的方式,力图达到政权更迭的目的。(艾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