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宏:应当彻底反思所谓“自主创新”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50 次 更新时间:2011-07-09 17:45

进入专题: 高铁   自主创新  

吴向宏  

多方消息表明:在铁道部前任部长治下被吹得天花乱坠的“自主创新”、“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实属引进技术。媒体早就注意到重重疑点,包括所谓自主研发的机车,其说明书居然全是英文版的。几天前,前铁道部科技司司长周翊民更公开爆料称中国高铁纯属造假。虽然周先生说法中一些技术细节,也未必准确,但可以基本确认这一事实: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的确是从国外购买的。

在“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发生的丑闻,这并不是第一桩。几年前,就有轰动一时的“汉芯”事件。当事人购买了国外的芯片,打磨掉商标冒充自主研发的成果,居然赢得国内上下支持,一时也被捧为中国的骄傲。此外,国内很多自称“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如永中办公套件、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等之类,一个接一个地被指出极有可能是抄袭国外的开源软件。连关乎网络安全的监控软件“绿坝”也被认为有重大抄袭嫌疑。这足以说明,诸多失败的所谓“自主创新”个案,已经在制度深层上值得反思。

“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是最近几年刚刚流行的新名词。一些业界有识之士一直对此有质疑。理由很简单:一切创新都必须是新颖的,前人没有做出过的;一切知识产权都一定是独占性的,不会和他人无偿共享的。如果“自主”是指新颖的、独创的、非共享的,那么,一切创新和知识产权肯定都是自主的。“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同义反复,叠床架屋,毫无意义。反过来说,天下难道还有“被别人控制的创新”或者“不自主的知识产权”吗?

正因为“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这两个概念,缺乏理论和实际上的意义,所以,一旦它们成为公共政策,就会遇到难以执行的困局。在实践中,为了把所谓“自主创新”和“一般的创新”区分开来,为了把“自主知识产权”和“一般的知识产权”区分开来,政策执行者只好把“自主”曲解为“孤立”和“封闭”。于是所谓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就变成了孤立创新、封闭的知识产权。也就是说,在创新过程和结果使用中,要和别人尤其是国际上的创新活动割裂开来,另搞一套。

“自主创新”在实践中走向“孤立创新”,有两大负面效果。一是错误地鼓励了一批抛开国际先进经验、自成体系的“创新”。这类创新由于和公认接受的技术体系相割裂,很难形成市场。前几年曾被热烈报道但最终走上死路的EV D标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二也是危害更为深广的情况,就是当孤立、独自事实上不可能实现创新的时候,必然诱发形成大规模的弄虚作假现象。我不否认在某些领域,国家大力投入的情况下,有可能实现完全不借助国际资源的孤立创新行为,但总的来说,尤其像基础软件、微处理器、高速铁路这类已经发展很久、十分成体系的技术,你不借鉴、利用别人的东西,完全想自己搞一套,怎么可能呢?如果一定要鼓励、追求那种完全独自的开发,就等于是鼓励科研人员吹牛说谎,借鉴别人而不承认,甚至公认抄袭他人当成自己独立完成的东西。一旦这种现象成风,整个中国科研界的精神,就被破坏无余了。

有人可能争辩说,为了国家安全等等的需要,我们必须掌握完全独立自主或者说基本上独立自主的技术。确实,在关系国防、国家安全等核心技术的极少数领域,我国一直是坚持“独立自主”的研发道路,完全没有必要再加上一个“自主创新”的口号。而且,独立自主和创新,这二者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像“两弹一星”、“神舟六号”这种大规模科技工程一般是不称为创新,实质上也不追求创新的。载人航天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原子弹氢弹也都不是创新,仅仅是重复发达国家已经实现过的技术。换句话说,为了国家安全而追求技术的独立性,就必须一定程度上放弃先进性、创新性。相反,如果要独立自主,就很难形成领先世界的创新。

真正先进的创新,绝大多数都是建立在开放、借鉴的基础上的。“天河一号”核心处理器都是采用英特尔的芯片,这并不妨碍它曾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不妨碍它标志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创新能力达到世界领先高度。可以认为,“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这两个口号,在理论上难以成立,几年下来在实践上也很难说它有什么好的效果,反而是各种负面效应层出不穷。有关领导和政府部门应当认真意识到这个问题,对这个口号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应当下决心进行彻底的反思。

(作者系商业人士)

2011-6-24

    进入专题: 高铁   自主创新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05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方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