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宏:“两会”热点调查不应回避人口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77 次 更新时间:2011-09-16 00:31

进入专题: 人口问题   计划生育  

吴向宏  

提要:我绝不否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功绩。事实上,计划生育是中国在过去20年里发展超过印度的重要原因。但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老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内需严重不足。抚养和教育下一代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晚育、少育的家庭会趋向过度储蓄;倒金字塔的人口结构大大加剧人们对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担忧,从而增加储蓄倾向。

“两会”在即之际,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官方网站,联合人民网等,推出了“2009年两会热点问题调查”,共列出20个备选的“热点”话题。令我吃惊的是:其中居然没有任何与“人口问题”或“计划生育”相关的选项。

这是不应该的。计划生育,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基本国策怎么能够不是两会讨论的热点问题呢?除非说,这个“国策”已经完全定案,没有任何争议或讨论的必要,所以不“热”了。但这显然不符合事实。真实情况是,过去两年来,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争议越来越响亮,质疑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声音越来越高调。去年的两会上,已经有不少代表提出议案,希望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今年我就不相信没有类似议案出现。

两年前,CNN国际频道做了一个“下一代印度”专题,令我深受震动。其核心论点是:目前印度人口中,不到25岁的年轻人高达5亿,占总人口的40%多。相比之下,60岁以上人口占11%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年轻的印度,暮年的中国。以此推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将进入偿还“人口债务”的阶段;而印度大规模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到来。未来10-15年,在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竞争中,这会成为中国的一个很大劣势。

请不要误会,我绝不否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功绩。事实上,计划生育是中国在过去20年里发展超过印度的重要原因。人口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就是供养人口(青壮年劳动力)和受养人口(儿童和老人)的比例。在执行严格一胎化政策的早期,老龄人口尚未显著上升,儿童人口却显著下降,总地来说,受养人口是不断下降的,这就助推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印度人却为养活庞大的儿童人口付出了代价。过去20年里,中国在经济平均增长率、基础设施建设和减少贫困人口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印度。

这就像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国通过摆脱短期人口负担,像兔子一样跑在了前头。然而,如果一胎化政策长期执行,老龄人口的相对数量上升速度,最终将超过儿童人口的相对数量减少速度,全社会的总受养人口比例将不减反增。到了这个拐点上,计划生育政策反而严重破坏社会发展的基础。背负沉重人口重压的印度,到目前为止还是那只慢腾腾的乌龟。但是,乌龟的压力正迅速转化为动力。如果兔子再不觉醒,不及时作出改变,结局就会像寓言里一样:后发先至的乌龟笑到了最后。

最令人忧心的是:在龟兔赛跑故事中,睡觉的兔子无非输掉一场比赛,最后也算是到达了终点。但在我们这个故事里,中国如果继续拒不醒来,继续拒绝反思人口政策,其后果将是不可承受地严重。因为它关乎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

任何一个族群,其发展的最首要目标,必定都是保障本族群能生生不息、繁衍壮大。我们要振兴中华,要发展经济,要增长GDP,要保护环境,所有这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不过是要让中华民族能够子孙万代,能够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环顾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在努力扩大本族群的人口。凡是有人口政策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鼓励本国国民多多生育。唯有中国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以强制手段减少本种族的人口,这样的政策行为,在文明史上恐怕也绝无仅有。

我理解有些环境主义者、资源主义者整天担惊受怕,害怕世界上人太多,地球资源不够用了。问题在于:当所有其它国家都不操心、都在继续鼓励或至少是放纵生育(包括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时,为什么中国人如此主动地压缩自己种群的数量、削减中国人对世界资源的消费呢?是嫌外国人夸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还夸得不够吗?美国据说是全世界的领袖,负的责任比中国应当大得多。但美国就宁可不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也要维护美国人继续贪婪地消耗化石燃料的权利。相比之下,中国人是多么地为全人类着想啊。

我也理解有些环境主义者、资源主义者整天忧心忡忡,担心中国人太多了,中国的资源不够用了,无法“可持续发展”了。中国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依据某些高深模型,得出了一个中国“极限人口”为16亿,超过就会崩溃的理论。但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比中国人口密度更高的国家,有人统计过共56个,其中大多数比中国更加富裕和繁荣。如果把这56个国家假设成一个,其总面积仅7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06年高达21亿。依据中国的 16亿人口极限理论它们早就崩溃了。然而这56个国家2004年人均GDP为5511美圆,是中国同年人均GDP(1100美圆)的5倍。

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让生育率保持在一定的合理区间,一个能够让种群人口数量保持基本稳定、让新老世代得到及时更替的合理区间。太高或太低的生育率,都会伤及种群正常繁衍,破坏发展的可持续性。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人多力量大”、“生育越多越革命”、“光荣妈妈竞赛”的鼓励生育政策,曾导致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过快膨胀,就业出现严重危机。正是这个错误的人口政策,促使我们在70年代中开始反思,到80年代不得不用限制生育的人口政策来纠正。这在当时是合理、及时的。但是,对10几年的高生育率,用将近30年的低生育率来“纠正”,早已经走到了相反的错误方向,“过犹不及”了。若不赶快刹车,难道我们还想在不久的将来,再矫枉过正一次,重来新一轮“光荣妈妈竞赛”吗?

今天,中国就业压力进入了一个新的相对增大时期。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也找不到工作。这些都让计划生育的某些维护派们以为找到了新的弹药。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就业难,不是因为人口太多,而是因为工作机会太少!而工作机会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老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内需严重不足。首先,抚养和教育下一代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晚育、少育的家庭会趋向过度储蓄;其次,倒金字塔的人口结构大大加剧人们对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担忧,从而增加储蓄倾向。因此,目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国内就业紧张的形势,恰恰对扭转人口政策、放开生育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也创造了更有效、更合理的时机。

希望在本次两会上,人口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讨论,从而使人口政策走上更加正确的轨道。

    进入专题: 人口问题   计划生育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547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大河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