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剑峰:理解香港,真实离真相有距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26 次 更新时间:2011-01-09 21:49

进入专题: 香港问题   陈冠中  

石剑峰  

陈冠中,上海出生,香港长大,曾多年住在台湾,现定居北京,这样的生活经验也使作家陈冠中对大陆、台湾、香港三地能有更整体的理解。所以,陈冠中前晚来到东方艺术中心做客“早报文化讲堂”时,开场就说:“三地人还不太理解对方,这是我去了三地后的感觉。我个人感受挺悲观的,跨文化理解是很难的事情。”

前晚的演讲题目是“六十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其实是一堂历史课,为在座的听众普及香港的前世今生,而正是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些历史片段,才造就了如今的香港。“大陆对香港的理解已经算最接近真实的,但这个真实还是跟真相有距离。香港还有些面向和维度是我们不知道的,这是今天我们希望做的事情。”

1920年代:为何要唱“老调子”

当时英国殖民者唱老调,一方面是真爱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维护殖民统治,反对新文化。

陈冠中的演讲从1927年鲁迅去香港做演讲说起,从鲁迅不太愉快的香港之旅窥出香港为何保留那么多中国传统。“我介绍1920年代香港是想说,大家当然理解香港,但其实还可以再复杂一点。”陈冠中说。

鲁迅在香港青年会做了两场演讲,在演讲里他批评香港殖民政府“唱老调子”,演讲的名字也是后来广为人知的《老调子已经唱完》,里面有一句著名的话是:“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

陈冠中介绍说,1981年有人写文章回忆了当时鲁迅的演讲,他当时听完鲁迅演讲之后问鲁迅,我们香港文化不发达,甚至是个沙漠之区,怎么办?据回忆,鲁迅说,“就算是沙漠也可以改一改。”很多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原来这个标签的源头可能是1927年,也可能更早。”只是一座城市被贴上标签后,很难再改掉。“香港在1927年贴上文化沙漠标签,到今天,我们还是不断在提起。可是鲁迅当时也说,就算文化沙漠也可以改的。”

陈冠中在演讲中重提“鲁迅的老调子”是为了介绍当时特殊的香港社会背景。“什么是老调子?很多任港督爱中国传统文化,1920年代的殖民政府主动提倡国学,提倡中国传统文化,反对白话文。在报纸上连载的神怪、言情、色情小说基本上还都是文言文创作。而那个时候的民国政府早已经规定,所有教科书用白话文,报刊不再用文言文。”所以鲁迅骂香港殖民政府“唱老调子”。“中国已经过西方思想的浸礼,倡导新文化,而殖民地政府却告诉香港人,你们要保留中国文化,千万不要学西方传到中国的新文化。这是因为新文化里面有对殖民的批判,反对帝国主义,这是殖民政府不乐见的。所以当时英国殖民者唱老调,一方面是真爱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维护殖民统治,反对新文化。”

香港为什么顾忌新文化?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事件,香港和广州响应上海,举行了省港大罢工,大罢工是国民党左翼和共产党在香港策动的。“五卅事件中,上海罢工5个月,香港罢工16个月,当时香港人口75万人,参加罢工的有25万人。省港大罢工,还不只是反殖民,也是劳工运动,他们当时给了6个要求给政府——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减少房租、居住自由。所有的诉求,除了减少房租,其他都是政治诉求,普遍选举到现在还没做到。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宪政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反殖民主义的诉求在省港大罢工中同时出现。”“省港大罢工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所以殖民政府顾忌北边来的新文化。”

也是在同一时期,殖民政府还在香港大学开设中文系,最早的中文系聘请的老师都是前清遗老遗少,用旧方法来教国学。一直到许地山到了香港后,才在中文系引进了西方学法,改造中文系。1949年之后,香港还是国学重要基地,比如钱穆在1949年后建立新亚书院,香港是新儒家的重要基地。

1840年代:为何大清律令长期适用

在香港,最后一条大清律令废除要到1970年代——就是不准纳妾。

讲完1920年代的香港,陈冠中把香港历史往前推到1840年代,“当时英国政府对军队占领香港岛很不高兴,认为占领了一个荒岛有何用?”

不过陈冠中介绍说:那个时候,香港绝对不是荒岛,新界最早书院在宋朝就建立了。英国人占领香港的时候,当时有40多个学校,就算香港岛也有9所学校。当时香港岛有7000人口,有港口和聚居点,主要人口是农民。湾仔、柴湾、薄扶林、石排湾等都是当时的地名,当时赤柱就有100多商铺。“英国占领香港的时候,就已经是汉文化之地,并非是所谓荒岛和化外之地。”

“英国占领香港之后宣布了一道影响香港至今的命令:香港是一个自由港。”“第二任统治者又宣布香港适用英国的普通法,对大清律令和乡规民约都是承认的。在香港,最后一条大清律令废除要到1970年代——就是不准纳妾。香港的乡规民约在新界到现在都还是被承认,比如土地遗产传子不传女,因为普通法还没有一个案例。除非有新界原住民去法院起诉这样的继承行为,然后赢了官司,那么才有可能废除这一乡规民约。”

陈冠中想要解释的是,如今香港这样的一个自由港面貌,追溯原因可能是因为英国人的统治者本来就想什么都不做,让这里的华人社会自生自灭。“香港曾经有隔离法,比如半山不准华人居住,这条法律直到1930年代才改掉。英国人根本不想管你们,他们占领香港的目的不是改造香港这个社会。”陈冠中举了一个例子,欧洲殖民者看不惯香港的“婢仔制度”,主张废除,但拖拖拉拉直到1930年代才立法禁止买卖女性,执行要等到1950年代。

追溯150多年前的香港,陈冠中说,“我这里就是把香港社会复杂化。”

1970年代:为何是福利主义加资本主义

我们现在的香港其实是1970年代变化以后的香港。

1997年香港回归,可在历史上,中国政府有多次机会提早收回香港,比如1945年之后,国民党本来有机会收复香港,这也是罗斯福向蒋介石承诺过的,但是英国人不肯,甚至不惜一战。“国民党军队只好止步不前,而共产党在香港成立的东江支队也撤出香港,英国人承诺共产党在香港公开活动、办报。1949年以后,解放军也承诺不会进入香港,所以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是英国。”“现在看来,当时还好有一个香港在。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一大半外汇是通过香港过来的,它也是当时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扇窗户。”

陈冠中同时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就是1949年以后的香港党员被要求强调爱国爱香港,但绝对不宣传社会主义,不要煽动和资本家对抗。这是非常微妙的,直到1967年持续数月的反英抗暴运动。“1966年‘文革’,1967年,‘文革’小组占领了外办,外办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个时候香港的左派基层就发动反英抗暴运动。没几个月,外办又恢复了正常,所以这一运动很快就下去了。当时的工人运动从劳资纠纷演变成群众运动,最后以暴力运动收场。正因为暴力运动,很多香港人离开香港,或者倒向港英政府。”

可也正是这场暴力运动,1970年代,英国人改变了策略,引进了福利主义,比如1970年代开始强制实行带薪休假,造公屋,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中文成为法定语言,建立廉政公署。“我们现在的香港其实是1970年代变化以后的香港。”

正是这一改变,陈冠中认为,导致1982年中英谈判的时候,香港这种经过福利主义改造的资本主义被认为有可取之处,所以才会有“一国两制”,还让深圳学习香港。“如果谈判时的香港还是1960年代的香港,很难说当时谈判的时候会让香港保持原有的社会形态。”到了1980年代,香港真的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了。

陈冠中在演讲最后给出的结论是,“同样,我们香港看大陆和台湾也不要那么简单,这是我观察香港的经验。认识历史真相,对我们三地互相理解都是好的。”

    进入专题: 香港问题   陈冠中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28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东方早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