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知识和财富选择退出 改革缺乏后续动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27 次 更新时间:2010-09-09 10:29

进入专题: 精英外逃  

郑永年 (进入专栏)  

最近两则新闻引人深思。一则是香港高校今年招收了1400多名内地高考尖子;另一则是关于所谓的“第三波移民潮”——越来越多中国的富有中产阶级,通过技术或投资移民等方式,前往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居住。前者属于知识移民,后者属于财富移民。换句话说,知识和财富从中国“退出”而进入了另一些国家。

1970年,当代政治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O.Hirschman)发表了一部题为《退出、声音和忠诚:回应公司、组织和国家的衰落》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赫希曼讨论了公司、组织和国家是如何衰落及防止衰落的几种途径。根据他的研究,组织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失去组织成员的“忠诚”,即如果组织成员“退出”了组织,那么组织必然衰落。如何保持组织成员的忠诚?有两种途径。一是组织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容许组织成员发出“声音”,批评组织的不足,从而令组织改进其服务。但如果组织不能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或者在组织成员不满的情况下不容许发出“声音”,或者在组织成员发出“声音”后服务依然得不到改善,那么组织成员就会选择“退出”。一旦选择了“退出”,那么组织的衰落将变得不可避免。

简单地说,目前出现的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反映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人们对“声音”机制的效用已经失去了信心,开始选择“退出”机制,也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用脚投票”。

最近几年教育移民的发展表明,越来越多的高考尖子毫不犹豫地选择“退出”中国高教体系,到海外寻找他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另外,这些年每年都有数万人“退出”高考,即不参加高考。这两方面的情形清楚表明人们对中国教育体系的高度失望。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这些年社会上的“声音”不可说不大。但是,这些“声音”显然并没有发生作用。每次改革总是被既得利益所操纵,成为他们追求私利的机会,从而恶化教育体系。在“声音”不发生效用的情况下,人们很自然作“退出”的选择。

财富的“退出”也有几乎同样的背景。历史上,移民的大多是社会的底层。但这一波移民的主体则是(上层)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作“退出”的选择,也同样说明了这个群体对有关现存制度体系正在失去信任。

中产阶级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这个群体的“退出”很难理解,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发展强劲的国家。从发财致富的角度,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作“退出”的选择。实际上,很多作了“退出”选择的人仍然离不开中国。只不过是今天赚了钱,明天就存到海外。这表明他们对有关体制毫无信任感。

根据赫希曼的研究,如果人们选择“退出”,那么结果就是“声音”的消失,而“声音”消失的结果,就是体制改革压力的消失,这样一个体制就会走上衰落的不归路。简单地说,随着知识和财富的“退出”,中国的内部改革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其它社会一样,知识和财富是中国社会最有能力发出“声音”的两个群体,一旦这两个群体选择“退出”,改革必然缺乏动力。

进入 郑永年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精英外逃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589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财经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