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昭根:制裁伊朗的中国困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22 次 更新时间:2010-07-23 19:34

进入专题: 伊朗  

储昭根 (进入专栏)  

日前,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宣布就制裁伊朗的决议草案达成一致。美国以六国名义在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会议上散发了该决议草案,要求在现有对伊制裁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制裁力度,制裁内容包括扩大军售禁运范围、限制伊朗投资海外敏感项目、监视伊朗金融机构活动等。

如此制裁力度,在能源、经贸和金融等领域与伊朗有重大利益的中国的态度就非常重要。2009年,中国已经取代欧盟成为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伊朗成为中国公司境外最大的建筑和项目市场。伊朗是国际石油组织第二大产油国、世界第四大出口国,是中国所购石油的第三大来源国,中国11%的进口石油来自伊朗,高达2314万多吨。

也正因此,自今年2月8日伊朗宣布将把现有库存中的一些铀浓缩至20%,西方对伊朗更强硬制裁呼声空前高涨时,中国政府一直不愿支持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但为何中国在最后关头,置自己重大的商业和战略利益于不顾,决定支持对伊朗制裁呢?这里涉及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以及中国的大国责任、中美关系等问题。

能源:要伊朗还是要世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2000至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由 2.41亿吨上升到3.88亿吨,年均增长 6.78%,原油净进口量由5969万吨上升至1.99亿吨,进口依存度也由24.8%飙升到51.29%,原油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警戒线50%。据预计,2015年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预计将达到65%,2020年可能达到70%以上。

这似乎表明伊朗丰富、便宜的油气资源对中国至关重要,维持与伊朗的友好合作能缓解中国能源安全的风险。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已签订多达上百个长期的大型合作项目。合作成果最突出的是中伊将签署亚达瓦兰(Yadavaran)油田项目和千亿美元液化天然气项目。亚达瓦兰油田位于伊朗南部,目前已探明原油储量逾180亿桶,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未开发油田之一。

今年3月,中石油取代法国公司,47亿美元拿下开发伊朗海上南帕尔斯(SouthPars)天然气田第11阶段合同。南帕尔斯气田估计拥有45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天然气储藏量的8%和占伊朗天然气总储量的47%。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有人甚至认为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无疑也是对中国的制裁,损害中国的商业和战略利益。

但换个角度看,世界上所有战略要道、石油运输生命线几乎完全掌握在美军及其盟友手上,中国想摆脱或对抗美国来维护石油进口安全几乎不可能。中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合同和阿富汗铜矿开采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华盛顿的确保。更不用说,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尚未摆脱来源地过于集中的缺陷,50%以上依赖于中东,且多为政局不稳定的国家与地区。

同样,伊朗的内贾德政权从去年连任以来始终面临反对派前总理米尔·侯赛因·穆萨维领导的“绿色革命”的持续冲击,反对派的暂时失利并不意味着伊国内局势的稳定。中国如果现在对伊朗过于偏袒,亲西方的势力上台往往会适得其反,损害中国自身利益。还有少为人知的一点是,充斥伊朗市场的中国廉价产品已经损害了伊朗的本国工业并危及就业岗位,只是伊朗言论受控制,国内民众暂时不知情而已。

就目前看,中国同意制裁未必损害现在的中伊关系。中国11%的进口石油来自伊朗,但中国市场更是占了伊朗石油出口量的40%。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影响力大增的中国成为伊朗开拓石油市场的一个绝好目标和最安全出口地。也就是说,与其说中国需要伊朗,还不如说伊朗更多地需要中国。

在这轮博弈中,经过中俄努力,在提交安理会讨论的制裁决议草案中比美国此前拟定的制裁草案弱化了许多,写入“不赞成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以及“维护国际经济贸易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没有把伊朗中央银行列入黑名单,避开了伊朗最大的经济支柱─能源行业,在公海也必须得到双方同意才能上船检查。

联合国2006年12月1737号决议、2007年3月的1947号决议、2008年3月1803号决议3次制裁伊朗决议,中国、俄罗斯都投了赞成票,但均没有影响双边关系。

责任:“一己之利”还是“大国风范”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这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是共识,当前任何全球性问题离开中国都不可想象,也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更何况,中国是联合国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中国当然不能只追求“一己之利”,这不仅关乎中国的国际形象,而且也关乎这些大国是否具有塑造稳定的冷战后国际安全秩序的意愿与能力。

在伊朗问题上,中国应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中国现在既不能一味为伊朗辩护,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立场。因此,在坚定地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支持加大对伊朗制裁的同时,外交斡旋的大门并没有关闭。中方强调安理会的有关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局势转圜,有助于推动通过对话与谈判妥善解决伊核问题,而不应影响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不应影响正常的贸易和国际经济复苏的势头。应该说,外交努力和制裁并举的“双轨战略”,不失为中国的明智选择。

更重要的是,伊朗核问题还会严重影响中美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曾试图寻求与伊朗进行对话。奥巴马曾说:“如果像伊朗这样的国家愿意松开它的拳头,他们将看到我们伸出的手。”但一年多下来徒劳无果,结果却成了美国国内抨击奥巴马伊朗政策失败的靶子: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写道,“伊朗松开了拳头,打了我们耳光”。这更让美国坚定了对伊朗进行严厉制裁的决心。

今年4月12日,由奥巴马召集的全球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此次峰会是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1945年在旧金山举办创建联合国的会议以来,由美国主办的最大一次世界领袖的聚会。核安全已是奥巴马政府外交的重大议程,奥巴马本人也早有个“无核世界”梦想并且因此而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事实上,在制裁伊朗的决议草案达成一致前一天,伊朗刚刚为躲避制裁而先发制人地与巴西、土耳其敲定了一项核燃料交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将把1200 千克纯度为3.5%的浓缩铀运往土耳其境内,作为交换条件,伊朗将在一年之内得到在俄罗斯和法国加工提纯的120千克浓度为20%的浓缩铀,以从事医学研究和作为核电燃料使用。

伊朗没有根本放弃自产低浓铀,包括不会停止将自家的铀浓缩到20%,实际上仍不接受安理会多次向伊朗提出暂停铀浓缩的要求。所以美国白宫强调,伊朗仍然坚持将继续进行铀浓缩,并越来越接近制造核武器的水平。在这种局面下,甚至一直不同意对伊朗制裁的俄罗斯也表态,希望尽快就制裁投票。

中国如果在此事上与美国迎头相撞,中美关系必然出现另一个“拐点”。这不仅与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的重要共识背道而驰,而且中美对抗的实质是,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所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相对抗。这种结果恐怕亦是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更关键的是,在5月24日至25日刚刚在北京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发表《中美能源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强调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在保障能源安全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责任,也面临共同挑战。因此在制裁伊朗前,美国正在试图把波斯湾国家沙特和阿联酋等联合起来向中国保证,如果支持对伊朗制裁,他们将弥补中国石油进口的损失。

应该看到,只有这种安全才有可能是可持续的安全,这种合作才可能是风险指数最小的合作,这种利益才是中国最需要关切的核心利益。这也是4月初以来就伊朗核问题开始9轮大使级磋商、中美双边20多轮密集磋商的具体、真正战略意义的成果,也意味着中国外交正在逐渐走向应有的成熟。

进入 储昭根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伊朗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500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