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2010年大国关系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28 次 更新时间:2010-01-27 09:31

进入专题: 大国关系  

吴建民  

(1月25日,中国外交学院前院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欧洲科学院副院长吴建民在新华网“纵论天下”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2010年世界变化有四大趋势

由于在观察大国关系变化的时候,必须懂得当今世界的大局势,今天的世界是从昨天的世界演变过来的,所谓大趋势就是它是影响全局的,所谓大趋势,就是它影响的时间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根据这个标准,我认为2010年世界的变化有四大趋势值得注意:

第一,和平、发展、合作的大趋势。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面讲到“和平、发展、合作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个讲得是非常正确的。

当今世界变化就是从旧世界演变过来的,旧世界是一种战争、革命的时代,其特点是冷战、对抗和冲突,这个时代过去了。今天进入了以和平、发展与合作为主题的时代,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潮流。新旧的东西在较量,但是趋势很清晰,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占主导。随着这股潮流的壮大,我想世界上出现了几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大国没有分裂成对立的军事集团。这是多少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现象。

二,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的重要性下降。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过去人类历史上此前很长的时间里面,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谈不拢,经过多次斡旋不行,最后就打,一打就解决问题了。但是今天怎么样?和平与发展、合作的潮流在增长。我到美国去跟美国朋友谈:你说,伊拉克战争解决了什么问题?美国人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相反给美国人出了一大堆难题,这些难题可能今后几年乃至几十年美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处理。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三,“零核”理想开始受到认同。你看看美苏在冷战期间双方制造和储存了大量的核武器,这些核武器当量可以摧毁世界若干次,世界摧毁一次和摧毁若干次的差别不太大,双方花了多少钱不太明确。当然,有人说有一个理想是“零核”,但是这也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必将销毁核武器的思想最早是中国人提出来的,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这个理念,这个理念在世界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零核”的理想和跟世界没有核武器的理想人类开始受到认同。美苏当年花了多少钱造核武器?不管怎么样,今天美国和俄罗斯都同意销毁核武器。过去老一代的领导人做出这样的预言:最后不是核武器消灭人类而是人类消灭核武器,这个预言是很有远见的。奥巴马上台标志着原来冷战、对抗的趋势有所减弱,单边主义失败了。去年9月奥巴马到联合国大会讲话,公开承认世界的问题美国一家解决不了,美国需要世界,就表明了这样的变化。

第二,一批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大趋势。主力军在亚洲,因此,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这个大趋势非常明显。

第三,世界正处在“三大革命”的前沿。这三大革命是指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新的生活方式革命。有两大动力推动这三大革命。第一就是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世界崛起的进程是这样的:首先是西方国家崛起,它们崛起的时候人数很少,几千万人,几亿人了不起了,但是他们拥有了全世界的资源,当时他们的崛起是可持续的。可是现在正在崛起的是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这些国家崛起,资源、能源的瓶颈更突显出来了。第二大动力就是气候变化,这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一场新的能源革命蓄势待发,我们首先要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使能源效率要大大提高,同时我们要逐渐转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能源一变就会带来新的产业革命,新的产业革命也会带来人的新生活方式的革命。一切浪费的、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变化。

第四,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矛盾在发展。今天世界上很多热点地区,你仔细深究一下,大概都看到这种矛盾对抗的影子,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对抗有非常深的历史渊源。大家回顾一下历史,伊斯兰教是后起的宗教,从它诞生以来,它和基督教之间的矛盾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世纪为什么讲得少了,被两次世界大战掩盖了,冷战之后出现了9·11,这就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还在发展。

我所讲的这四大趋势,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前三个趋势是相互促进的,发展中国家崛起没有和平发展合作的大趋势,往前发展是不可能的,发展中国家崛起包括中国等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显然会壮大和平的潮流和大趋势;新的能源革命、产业革命、新的生活方式革命会进一步壮大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这是相互促进的。但是世界上碰到很多地区冲突和矛盾的地方,这就是我讲的第四个大趋势,这个大趋势还会在新的潮流中有所发展。大国关系首先要弄清楚这四大趋势,这四大趋势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2010年大国关系发展的总态势是合作

其次,我想讲讲大国趋势在2010年发展的总态势。我的看法是,在以上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国关系的总体走向,应当说是有合作,也有矛盾和冲突以及摩擦。这二者之间谁是主要的?我想,主要还是合作,合作面是主导,这是由于世界变化所造成的。为什么大国之间合作面是主要的呢?有两大根本因素决定了这样的局面:

第一,全球化加深各国间的利益相互依存度。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严峻的金融危机是非常好的例子。如果设想一下,40年前美国爆发了这样的金融危机,这种危机对中国不会有任何影响,中国人还会说是危机爆发了,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40年前中国人还在搞文化大革命。可是这场危机到来的时候,胡锦涛主席讲的八个字在世界广为流传,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因为大家已经连接在一起了,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样的一种连接在一起的相互利益的关系。第二,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也好、恐怖主义也好、跨国犯罪也好、流行疾病也好,这些挑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应对,人类只有联合起来。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大国关系虽然有矛盾、冲突、摩擦和交流,但是主导面是合作。

中美关系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第三点,着重讲一下中美关系。今年是建交31年,中美之间有没有矛盾和分歧呢?当然有。我们两个国家政治制度不一样,历史文化传统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这就决定两个国家之间必然有很多的矛盾、分歧和意见不一致的地方,经常会有一些摩擦,这是必然的。从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到现在,这么长时间,回头看这31年,中美关系有了大发展。我1971年11月11日随同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代表团到达纽约,后来常驻纽约。我在美国前后住了十年,刚去的时候到大街上看看,到美国的超市看看去,有什么东西是中国造的啊?没有任何东西是中国造的。那个时候买的都是其它国家制造的东西。现在去美国,去了以后,很多美国朋友说:吴大使给你选一件礼品。一看是中国制造,想买一个中国制造的礼品很困难。现在,这种双方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关系谁都想不到。但是为什么这30年如此迅猛地发展?就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利益,一个巴掌拍不响,共同利益是双方需要的,共同利益对双方都有好处,所以才有这么大的发展。正是由于中美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这31年中美关系才有了巨大的发展。

中美之间的分歧有没有?当然有。比如台湾问题、售武的问题,中国人非常反感向美国人进行交涉,西藏的问题美国人有些表态我们也很不赞成;贸易摩擦问题也不时有一些,这些中国人都是有意见的。但是你再想一想,这些问题是今天刚刚冒出来的吗?不是,是相当长时间都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当然会使双方关系引起摩擦,有些交涉也并不太愉快。但是回头看这31年,有这些问题并没有影响或者使两国关系停顿甚至完全倒退,这就说明双方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都考虑了大局。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要回顾一下小平同志当年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看法。从邓小平到今天的胡锦涛主席: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也有分歧,但是我们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这是中美双方很重要的论断。1989年中美关系跌入低谷的时候,邓小平讲了16个字,“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这16个字今天仍然是适用的。我们之间有矛盾,有很多意见不同的东西,有摩擦,中国人对美国人的一些说法很反感,这是必然的,但是从大的情况来看,保持和发展中美关系,使得两国关系能够继续向前推进,这符合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就像胡锦涛主席多次讲到的,美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双方的关系好不仅有利于双方,而且有利于世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的关系出现矛盾和分歧时不进行交涉,当然要进行交涉。有摩擦,有争论,有的时候甚至不愉快,但都会理性客观地考虑未来长远的发展。这是我关于中美关系的看法。

中日关系和则两利损则俱损

第四点,中日关系。把中日关系放在世界大变化的背景下来看,我认为中日关系在今天中国的外交棋盘上的重要性在提升。为什么国际关系的重心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转移呢?亚洲在崛起,亚洲怎么崛起的?亚洲崛起是经过五个大浪潮:战后第一个崛起大陆的是亚洲,在亚洲第一个崛起的浪潮是日本。现在回过头来看,日本人发明的出口导向型模式,日本依据这个模式很快崛起了;第二个浪潮的是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韩国,大体上也是这个模式;第三个是70年代属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等这些国家的崛起,也是大体上遵循着出口导向型模式;第四次就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了亚洲崛起国家的大潮;1991年印度实行改革,也加入这个大潮。中国崛起的模式大体上也是出口导向型,这种出口导向型对我们国家后来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现在我们的外部情况、外部环境有所变化另当别论。亚洲曾经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巨大贡献的地区,亚洲的崛起会改变21世纪世界的面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们要回顾从毛主席到胡锦涛主席,一再强调中日之间世代友好。邓小平讲到中国同外国的关系,唯一一个讲到23世纪的国家就是日本。邓小平是有一个大智慧的人,他看得很远。他为什么讲到23世纪的只有日本?就是因为中日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邓小平1984年3月会见到访日本首相中根康弘时讲到这个话:“我们要看到20世纪中日友好、21世纪友好、22世纪友好、23世纪友好”。在世界大变化的情况下,亚洲崛起的大趋势会改变世界的面貌,国家关系的重心在向太平洋、亚太东移,在这个东移的过程中,中日关系好会使这个势头更好,中日关系坏会使这个势头受到影响。所以中日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

所以如何看待鸠山提出要重视亚洲?我认为日本的政策符合世界变化的大趋势。世界在变化,日本如此重视亚洲是一个新的现象,大家知道在历史上日本脱亚入欧,现在要回到亚洲来,我们很欢迎。中日之间的问题,大家都非常了解,我们经历了一场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造成极大伤害的战争,这个账应该记到日本军国主义头上,从毛主席到胡锦涛主席都说明了这个思想,我们不应该把这个账记到日本人民的头上,这是不对的。在今天世界大变化的时候,就像胡锦涛主席多次讲的,两国和则两利,损则俱损。我们要提升日本在外交当中的作用,这样做对中日两国有好处,对世界有好处。

    进入专题: 大国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149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华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