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2015年的国际形势和对2016年的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97 次 更新时间:2016-06-22 20:07

进入专题: 恐怖主义   一带一路  

吴建民  

【摘 要】2015年的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尽管世界不少地区还面临着冲突和动荡的形势,然而习近平主席对美国成功的国事访问、习近平与马英九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伊朗核协议终于达成、东亚地区的矛盾和分歧得到管控、美国和古巴恢复外交关系、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协议等6件大事的发生雄辩地说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继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交织冲撞,单极与多极之争近一步凸显,全球经济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也是世界经济格局的突出特征。展望2016年的国际形势,尽管国际形势变化莫测,要准确地预测是困难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有四点是比较明显的:第一,中东和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应对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二,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会持续;第三,亚太地区的争端会继续受到管控,中国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显现;第四,中美关系将经历一段困难和摩擦的多发期。

【关键词】 发展;共赢;2016;冲突;恐怖主义;一带一路;时代潮流


一、跌宕起伏的2015年

2015年的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与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交织冲撞,单极与多极之争近一步凸显,全球经济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

(一)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时代潮流不是抽象的,时代潮流是由时代主题所确定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既反映了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又指出了解决主要矛盾的路径。尽管世界不少地区还面临着冲突和动荡的形势,然而2015年发生的6件大事雄辩地说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继续向前推进。

1. 习近平主席对美国成功的国事访问

国际媒体十分关注习主席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关系如何不仅会影响到中美两国,而且会关系到全世界。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摩擦和矛盾,特别是围绕网络安全、南海、人权等。2015年在习主席访美之前,笔者先后两次去美国,会见了一些美国朋友和关心中美关系的人士。他们说中美关系的氛围不好,很担心这种氛围会对习主席访美投下阴影。国际媒体对中美之间的分歧做了大量的报道,好像中美关系注定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也有人预测这次访问会以失败告终。

访问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公布了49项成果清单,比2014年11月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达成的27项成果多22项。访问的成功受到中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中美不仅没有迎头相撞,而且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继续向前推进。

2. 习近平与马英九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消息传来,不仅受到两岸同胞的热烈欢迎,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肯定。会晤雄辩地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3. 伊朗核协议终于达成

2015年7月20日,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德国和伊朗关于伊朗核问题经过10年的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伊朗核协议受到全世界包括伊朗国内的欢迎。伊朗地处中东,而这个地区正是全球动荡、局部战争、冲突和仇恨的中心。如果伊朗核问题谈判久拖不决,势必会加剧本地区的动荡。伊核达成协议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全世界都是好消息。

4. 东亚地区的矛盾和分歧得到管控

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然而近几年来由于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出现了一些紧张形势,矛盾和分歧有所发展。然而,在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地区的矛盾和分歧得到了管控。

中日关系是亚太地区很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2015年对中日关系来说是十分敏感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安倍首相8月14日发表有关历史问题的谈话,中国在9月3日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不少人曾经担心正在恢复和改善的中日关系2015年可能再度出现波澜。然而事实情况是,中日关系尽管仍面临着困难,但两国关系改善的进程在继续。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雅加达会见了安倍首相。5月23日,习近平主席会见了由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的3000人代表团。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

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在推迟了3年之后,终于在2015年11月1日于韩国首尔举行,开启了中日韩合作的新阶段。11月1日晚,中日两国总理举行会晤,双方同意继续保持中日关系改善的势头。

2014年中越两国因为领土争端,两国间的紧张局势一度升温。2015年9月2日至3日,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访问中国并参加了阅兵仪式。2015年11月5日至6日,习近平主席访问了越南,两国元首年内实现了互访,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发展合作、管控好分歧。

围绕海洋领土争端,中菲两国关系出现了紧张。2015年11月10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部长访问了菲律宾,会见了总统阿基诺。习近平主席出席了11月17日至20日在马尼拉举行的APEC峰会。中菲两国的高层来往显然对缓和两国的紧张局势是有益的。

5. 美国和古巴恢复外交关系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与古巴的关系急剧恶化,到1961年1月断交,美国始终对古巴实行封锁禁运的政策。然而2015年双方经过谈判,达成了复交协议,于2015年7月20日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并重开大使馆,两国关系50多年的死结终于解开了。

6. 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协议

2015年12月13日,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长期的艰苦谈判,终于达成了最后协议。消息传来,举世欢腾,这是2015年年终最好的消息。

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问题。2015年是自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温度在升高,冰川在融化,极端灾害的天气越来越频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这也涉及各国的根本利益,所以谈判非常艰苦。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大会未能达成协议。人类曾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持悲观态度,但此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2014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与习近平主席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元首的联合声明给陷于僵局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带来了希望。2014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秘鲁开会,各方谈得非常艰苦,但仍未能打破僵局,最后大家决定采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的提法才达成了协议。2015年9月中美元首又就此发表了第二个联合声明。中美两国是全球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两国首脑达成协议,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015年11月2日至3日,巴黎气候大会的东道国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问中国,气候变化是两位元首会谈的重要议题之一。两国元首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2015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抵达巴黎后,当晚与奥朗德总统进行了工作晚餐;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致同意共同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

2015年12月11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最后阶段,习近平主席又与奥巴马总统通电话,双方重申中美要同各方加强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这对国际社会有利。12月13日,在会议达成协议后,奥巴马总统发表电视讲话,盛赞中美合作对达成协议发挥了关键作用。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协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国家参加,并在如此高的级别上达成的应对人类面临的严峻气候变化挑战的协议。这个协议的意义非同小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代表旧时代的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仍在顽强表现,并有新的发展

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然而,今天的世界是从旧世界演变过来的,代表旧时代的冷战、对抗、冲突、仇恨的潮流仍然不肯离去。欧洲曾经是昔日美苏冷战的主战场,中东是美苏当年争夺的关键地区。长期的冷战所形成的强大惯性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并有新的发展。

2015年对欧洲来说是多事之年,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经济危机、难民危机接踵而来,恐怖主义成为欧洲当前关注的首要问题。

1月7日,蒙面枪手袭击了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的总部,造成1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漫画家。枪手在袭击时自称是来自也门的基地组织,并高呼“为先知(穆罕默德)报仇”。

11月13日晚,巴黎市中心及其北郊的法兰西体育场发生系列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7起枪击、6次爆炸、1起屠杀人质),已造成132人死亡,352人受伤。仅在巴塔克兰剧院,恐怖分子就打死了100多人。法国总统奥朗德随即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封锁了边界。11月14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当日在社交网络上发表一份正式声明,宣称对11月13日晚间在巴黎发生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负责。消息传来,世界各国同声谴责恐怖主义的暴行,并向法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声援。

2015年笔者多次去欧洲开会,难民危机成了欧盟面临的大难题。尽管欧洲接受了一部分难民,但这仅仅是开始,还会有大批的难民源源不断地向欧洲涌来。德国总理默克尔是一位颇得民心的总理,但是德国民众有不少人对她处理难民危机的办法持异议,她的民望在下降。

笔者出席了2015年9月1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慕尼黑欧洲安全峰会。会议一开头,巴伐利亚州的负责欧洲事务的国务部长在会议开幕式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欧洲正在经历着严重的难民危机,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许多欧美人士先后发言,对难民潮带来的复杂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是没有人明确回答出现难民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在会上发言指出,难民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这三场战争。这三场战争把中东地区原有的脆弱平衡打破了,导致这个地区陷入了长期的动荡、战争和冲突之中。

2003年2月,希拉克总统与笔者有一次单独谈话。他告诉笔者:“布什总统下决心要打伊拉克,我反对。打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历史证明希拉克总统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什么布什总统当时坚持要打?那是因为他相信打能解决问题。习近平主席说得好:“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停留在过去。”脑袋停留在过去,以为按旧时代的游戏规则办事能行。殊不知时代主题变了,游戏规则变了,战争解决不了问题了。

10月26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接受CNN采访时承认,他曾经积极支持小布什总统打伊拉克,现在看来打伊拉克打错了。没想到把萨达姆搞垮后,带来了这个地区的大乱,打出一个伊斯兰国。他承认他自己有责任,误信了错误的情报。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他即将发表的家族自传《命运与权力》一书中,异乎寻常地点名批评 当时小布什任总统时的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过于强硬,害了他的儿子。他还批评他的儿子在2002年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他说:“历史将证明这些言论没有任何益处。”

我们都很清楚,政治家要公开承认错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布莱尔首相要公开承认自己错了?老布什为什么要写书批评他儿子当年的重臣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重要的原因是,在新世纪美国发动的三场战争造成的严重恶果正在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证明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行不通了。

2014年6月29日,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拥有权威地位。伊斯兰国成立之后,策划了各种恐怖袭击,杀害人质,引起了世界的公愤。

2014年9月22日美国宣布对伊斯兰国实行空中打击,此后美国的盟国也参与了空袭。

2015年9月30日起,俄罗斯空军开始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频繁出击。

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和俄罗斯都标榜在打击伊斯兰国,照理讲各方可以联合起来,形成统一战线,集中打击伊斯兰国。俄罗斯多次倡议成立反恐联盟,但是美国不予响应。双方打击的目标不一样,相互之间的指责愈演愈烈。

2015年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轰炸机被土耳其击落,这是北约成员国的武装部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土之间的紧张关系、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骤然升温。

尽管双方都试图控制紧张局势升级,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双方都讲了一些硬话。俄罗斯总统普京11月2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警告说,俄方不能排除未来还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可能性。如果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话,俄方必须做出必要的报复行动。26日普京还说,在俄方看来,土方正蓄意把俄土关系推进“死胡同”。普京同时表示,他仍在等待土耳其方面就击落俄方战机一事道歉,并与俄方商讨赔偿事宜。

针对普京的谈话,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6日表示,“如果有一方需要道歉,侵犯我们领空的人才是需要道歉的,我们的飞行员和武装部队只是履行职责。”但此后11月28日,埃尔多安对俄方战机被击落表示遗憾,希望事件不要继续升级,同时谋求在巴黎气候大会期间会见普京总统。

 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在持续;中东的大动荡看不到尽头。


(三)单极与多极之争进一步凸显

 在回顾2015年的国际形势时,亚投行问题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金融问题,而是单极、多极之争的反映。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截至2015年10月9日,共有53个国家正式签署《亚投行协定》。

2015年3月12日,在亚投行的筹建过程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英国在欧洲大国中率先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这件事情对美国震动很大。继英国加入亚投行后,共有17个欧洲国家加入了亚投行,美国显得十分尴尬。

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过去几十年,东亚经济的增长率大约为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多。几十年的大发展使东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然而东亚也好,亚洲其他地区也好,基础设施不足成为越来越明显制约经济增长的短板。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短板。

美国对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十分敏感,不仅自己不参加,还试图阻止盟国参加。但是美国的许多盟国没有听美国的意见,自主决定加入了亚投行。这件事情在国际上引来了众多的评论。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英国报刊评论称,英国试图同中国建立“特殊关系”。英国一向以与美国有“特殊关系”感到自豪,今天却要同中国建立“特殊关系”。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两极体制寿终正寝,从此世界进入了一个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主线是单极和多极之争。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还想“再领导世界一百年”,美国要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不赞成单极世界,因为一方面世界在走向多极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可能是一个更加和平、更加民主、更加繁荣的世界。

不久前笔者去新西兰,出席一次关于中美关系的研讨会,听到不少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朋友发言,他们希望美中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而不要走向对抗。他们强调他们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选边站队”是世界上许多中小国家的共同呼声。需知,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国,作为美国的盟国提出不愿意选边站队,这是意味深长的。这说明在世界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里,一大批中小国家的独立性增强,不选边站队本身就是对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支持。


(四)全球经济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1%,与2015年7月份的预测相比,下调了0.2个百分点,比2014年低0.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提高至3.6%。

具体而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在2015年、2016年将分别为2.0%、2.2%。美国和英国的复苏进展最快,货币政策看来会逐步收紧,而欧元区和日本的复苏更为不确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2015年经济增长为2.6%,2016年将升至2.8%。得益于石油价格下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条件的改善,欧元区经济温和复苏,2015年、2016年将分别增长1.5%和1.7%,但各经济体的增长表现依然不均衡,预计2015年、2016年德国经济增长分别为1.5%、1.6%,法国经济增长分别为1.2%、1.5%。2015年日本经济将恢复正向增长,预计日本经济增长2015年为0.6%,2016年为1.0%。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2015年、2016年将分别为4.0%、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发表不久,消息传来,日本经济2015年第二、第三季度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陷入了衰退。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需求不足造成的。如何应对需求不足成为全球经济中的头号大问题。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就是针对需求不足而提出来的。

笔者出席了11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会见了美国前任财政部长萨默斯。萨默斯是在国际经济领域中最早指出“需求不足”的人士。笔者肯定他发现了这个全球经济面临的大问题,同时告诉他,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就是针对全球需求不足而提出来的。如果这些倡议能够得以实施,那不仅中国会受益,全世界都会受益。然而为什么美国对于亚投行、“一带一路”、丝路基金如此保留?大概是误读了中方的好意,萨默斯表示赞成笔者的看法,美方确实误读了。从全球范围看,要求加强国际合作、创造有效需求的呼声在提高。


二、2016年国际形势展望

展望2016年的国际形势,尽管国际形势变化莫测,要准确地预测是困难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有四点是比较明显的:


(一)中东和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应对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东和北非地区成为全球动荡、冲突、局部战争和仇恨的中心已经有快5年的时间了。今天全球大国在这里角逐,地区大国在这里争夺,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在这里延续,教派仇杀在这里愈演愈烈,民族矛盾在这里爆发。因此,这个地区的大动荡、大搏斗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治版图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化。

2016年上述状况会继续,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难题,吸引大国外交的主要注意力。同时, 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动荡会继续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恐怖主义的袭击和难民潮就是其突出的表现。欧洲会继续是中东和北非动荡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2015年是恐怖主义袭击大爆发的一年,各国进一步认识到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如何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将是2016年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国在应对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会进一步增强。


(二)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会持续

 乌克兰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跌入了冷战结束以来的低谷。美国等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了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困难,但俄罗斯民众对普京总统的支持有增无减。

围绕叙利亚危机,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矛盾在深化,双方对立的情绪在加深。奥巴马、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意大利总理伦齐和代表法国总统奥朗德出席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2015年11月中旬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了简短会晤,决定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再延长半年,即延长到2016年7月。

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在2016年看不到转圜的可能。双方紧张关系的持续会增加解决叙利亚危机的难度。


(三)亚太地区的争端会继续受到管控

中国对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展望全球,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是全球局势中的光明带,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对比中东、北非的动荡,欧洲面临的各种难题、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全球而言显得更加珍贵。2015年亚太地区的紧张得到一定的控制和缓和。2016年,尽管由于美国的因素,南海地区的复杂形势可能还会有一些曲折和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这个地区的紧张有可能进一步降温。特别是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南海地区行为准则的谈判加速,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会进一步得到控制,东亚地区的合作势头会逐步增强。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的峰会将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世界各国对这次峰会均很期待。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工作午宴上介绍了中方的打算,提出2016年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受到各方的好评。

2016年杭州峰会定会对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带来一股清风。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作用的发挥,全球经济需求不足的现象会得到一定的改善。需求增加了,就会增加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


(四)中美关系将经历一段困难和摩擦的多发期

 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民主党、共和党在大选中角逐争斗已经开始。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时,中国问题不是争论的焦点。然而今天则不然,从选战中所暴露出来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在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的选战中,不顾事实地拿中国来说事的情况在增多。

不久前在香山论坛上笔者会见一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们私下不无忧虑地说:“今后两年可能是中美关系的多事之秋。美中双方如何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使中美关系不出大问题,这成为一个摆在美中双方面前的课题。”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当中最突出、最敏感的问题。2016年1月16日台湾将举行大选,台湾政局的变数增多。此外,奥巴马政府2015年12月中旬宣布向台湾出售10亿美元的武器。这些均会增加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鉴于以上,2016年将是中美之间的摩擦、矛盾多发期。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摩擦,成为中美双方外交上面临的重要课题。

尽管世界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国际局势的发展感到悲观。人民要和平、世界要发展、国家要合作,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不管今后代表旧时代的潮流如何顽强表现,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和曲折,但时代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进入专题: 恐怖主义   一带一路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032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东北亚论坛》2016年第2期:3-10页,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