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稼祥:中国很高兴:评《头等强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58 次 更新时间:2009-09-03 08:03

吴稼祥 (进入专栏)  

一,一桌盛宴

好消息不断:中国今年上半年击败德国,成为出口世界冠军;GDP很有可能于今年底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科学发展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坏消息也不少:闹了“翁安”闹“石首”,烧过“拉萨”烧“迪化(乌鲁木齐旧称)”,日本和澳洲不顾中国政府反对礼遇热比娅,当局也不顾世界舆论囹圄某“狂人”……

中国到底成了“巨人”,还是患了“巨人症”?据说,刚刚出版的《头等强国——中国的梦想、现实与战略》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作者刘涛,留学德国10年,看来是取到了些真经。昨天下午我得到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已是深夜两点,掩卷移步,颇感欣慰。依我之见,作为对那本胡言乱语的烂书《中国不高兴》的回应,它是一本难得的有话好好说,并且试图把话说清楚的书。

这本书要给你的结论是:中国的优势不可避免,比如地缘优势、经济体量,甚至发展模式;中国的难题可以解决,比如中国与世界最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的5个鸿沟,经济鸿沟(“质”的,而非“量”的),金融市场鸿沟,高科技鸿沟,体制鸿沟和软实力鸿沟。他认为第一个被填平的将是经济鸿沟;金融和科技鸿沟早晚也会被填平。难一点的是体制鸿沟,最难填的是软实力鸿沟。但只要不急于求成,渐进而不激进,像精卫那样,海都能填,还愁“沟”填不平?

这意思是什么?意思当然是中国很高兴,中国命里注定要做世界头等强国。

结论似乎与《中国不高兴》并无不同,为什么一个高兴,一个不高兴?那是因为,高兴的不着急,不高兴的着急;高兴的不当头,不挑战美国,不高兴的要当头,要挑战美国,石头找大的碰;高兴的怀柔,不高兴的好战。

这就是理性的激情:它以全球格局为视野,国家利益为立场,普世原则为框架,传统价值为背景,历史教训为参照。简单地说,这本书不是一柄思想利刃,不以片面求锋利,不求创新以立异;毋宁说,它是一只箭韬,兼收各种理论的箭镞,瞄准中国和平崛起的靶心,纵有数箭失手,必有一羽中的。

在国际政治理论方面,它汲取了地缘政治学、自由主义、现实主义,甚至建构主义等4大流派的分析方法;在国内政治方面,它综合了自由主义、社团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政策主张,甚至保留了传统社会主义和儒家的某些思想。但这绝不是说,它是一盘思想的大杂烩;而是说,它是一桌观念的盛宴。不过,并非这桌盛宴上的每味菜都合我的口味。

二,世界“双黄蛋”

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得伊朗者得天下”。这个论断是建立在英国地缘政治学大家约翰.麦金德的欧亚“世界岛”和腹地“心脏地带”理论基础上的。按照这个理论,本书认为中国和欧盟一样,是“边缘—心脏”国家,并赋予中国陆权—海权双权合壁的身份,所以成了“天命大国”,美国则被定义为“两洋”海权国家而被世界边缘化。

根据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及其后继者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伊朗和阿富汗就成了世界的肚脐眼,那里是心脏的边缘,边缘的心脏,既是世界油库,又是海陆通道,因此前苏联和美国共和党政府对这个地区都垂涎三尺。

不过,我认为,麦金德的这个理论早已过时。它是“欧洲中心主义”在地缘政治学上的翻版。不过,文化上的欧洲中心主义与北美联盟,地缘上的欧洲中心主义与亚洲联盟,目的是联合北美在文化上统治世界,在地缘上通过统治亚洲统治世界。首先,一直统治这个地区的古波斯帝国从未统治过世界,而是总被世界统治和分割;其次,控制过整个“心脏地带”的苏联也没有支配全世界,倒是美国最终成为世界唯一霸权。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上并不止一个“世界岛”,而是两个,一个是欧亚大陆,另一个是北美大陆,地球是个“双黄蛋”。因此,美国不仅是两洋海权国家,更是大洲陆权国家,而且因为基本上没有恶邻而四境平安。这就是为什么它能成就世界霸权的原因。对美国来说,得伊朗可能得天下,它可以坐镇美洲,控制亚欧大陆。但任何一个欧亚国家,要想通过控制伊朗来控制全球,那是白日做梦。对欧亚政治体来说,宁可说得古巴者得天下,此是闲话,暂且不提。

三,规模与活力决定兴衰

如果说上述观念不合我的胃口的话,那么说中国是“天命大国”则有点倒我的胃口。天命大国怎么搞得差一点亡国灭种?如果说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的天命,怎么解释既没有规模,也没有资源,还远离所谓心脏地带的蕞尔岛国日本的兴起?

我2005年出版的《果壳里的帝国——洲级国家时代的中国战略》,虽然上了许多书店排行榜,虽然被评为2005年100本好书之一,但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界都假装没有看见这本书,好像我是来抢饭碗的。其实,我在那本书里试图解答的就是大国兴衰的规律,以及欧盟诞生的根源。

在我看来,兴盛的国家要么规模扩大,要么活力增加,但没有一个国家长盛不衰,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在规模和活力上都超过其他国家。古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的对抗,意大利商业城邦与东罗马帝国的对抗,葡萄牙、荷兰以及后来的大不列颠与中华帝国、印度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奥匈帝国的对抗,还有日本与清帝国的对抗,都是活力与规模的对抗,结果,活力战胜了规模。

在美国诞生以前的情况是,有规模的没有活力,有活力的没有规模。有活力的英国虽然通过殖民扩大了王国规模,但超远距离的统治,以及殖民地人民不能享有宗主国公民权的困境,最终导致不列颠日落。只有美国,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兼得规模和活力。比它规模大的苏联,以及和它规模相当的中国缺乏活力,和它活力相当的西欧国家没有它那么大的规模。从煤钢同盟开始,有活力的欧洲开始寻求规模;从1978年开始,有规模的中国开始寻求活力,美国从此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这才是大国兴衰的真相,这不是天命,是人命。

要想让中国的发展持续下去,第一当然是保持住现有规模,并维护稳定;其次,把经济上的活力延伸为有秩序、可持续的精神活力、社会活力和政治活力。如此,中国有福了。

2009年8月30—31日

进入 吴稼祥 的专栏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89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