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伟:85周年回视——何为五四运动的精神旗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290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4:26

进入专题: 孟令伟  

孟令伟 (进入专栏)  

2004年,是五四运动的八十五周年。

对于一个人来说,八十五岁意味着进入了耄耄之年,这是一个饱经风霜、步履蹒跚的年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八十五年内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又地覆天翻的变化,这些事件、这种变化都是五四运动中那些敢于俯视一切、踔厉奋发的先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料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老人和“五四”先人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五四运动期间,苏俄十月革命成了陈独秀、李大钊等运动主将眼里的新旗帜,“布尔塞维主义”的道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的方向。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继东欧剧变后庞大的苏联迅速解体,首发的社会主义国家毁于一旦。(http://www.yannan.cn)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两大旗帜,为了扫除封建旧礼教、旧文化,唤起国民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的先锋们为之呐喊呼号、宣传批判不遗余力,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摧枯拉朽,一往无前。到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几百万革命小将重新拿起批判的武器,向“四旧”全面开火,挖地三尺,玉石俱焚,其摧毁的力量不知要比五四运动厉害多少倍。然而随着“四旧”的“毁灭”,民主和科学精神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专制和迷信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民众的灵魂遭到史无前例的荼毒。

五四运动的基础是新文化运动,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和会消息传来,激起中国知识界特别是学生的强烈愤慨,以北大为代表的北京学生首先发起抗议示威活动,随后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民主运动。时间到了1999年5月,中国总理赴美访问归来不几天,中美达成协议的墨迹未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悍然用导弹轰炸了中国驻南使馆,使中国政府和人民蒙受了“从天而降”的耻辱,激起国民的极大义愤。在北京学生的带动下,各个大城市的学生纷纷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形成全国性的抗议爱国浪潮。

历史转了一圈,似乎又回到80多年前的起点上。当然,经过革命、改革和建设,今日的中国已远非五四时期的中国可比;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种种原因,五四时期提出的一些重要任务直到世纪之交还未完成。在当今中国的土地上,封建的东西仍然存在,反民主、反科学的现象时不时地出现;旧形式的礼教不见了,新形式的礼教还在起作用;旧的尊孔读经不见了,新的尊孔读经还在进行;压制个体自由、剥夺公民权利的问题仍然严重。此外,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处境仍不乐观,强国爱国还任重道远。

五四运动的伟大性是不容辩驳的,甚至可以说,这种伟大性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但又必须看到,在“五四”之后,由于国共分裂、阶级搏斗、军阀混战、抗日救亡、三年内战等暴力斗争一场接着一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是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使五四运动高扬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失去了正常的生长条件。从主观方面说,也没有处理好在革命和救亡达到目的后如何发扬民主、培育科学精神的问题。换句话说,正因为五四运动提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八十多年来人们才一直对“五四”情有独钟,“五四”情结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五四”的精神旗帜还需要高举。进入21世纪,这种期盼可以说呼之欲出了。(http://www.yannan.cn)

那么,什么是五四运动的精神旗帜呢?

有人说,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旗帜也就应当是爱国主义。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五四运动和在前的禁烟运动、义和团运动、和在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就没有多少区分了,甚至和古代历史上抗击外族的斗争也没有多大区别。毫无疑问,爱国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内容,但爱国主义不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更不可能成为五四运动的精神旗帜。

五四精神的核心、五四运动的精神旗帜就是自由和民主。作为一场自发的政治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实际上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自由民主;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要求个性解放;在学术上反对迷信盲从、偶像崇拜,提倡科学精神;在文化上反对文言文、八股文,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很显然,这些内容实质上都是、也无一不是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谈到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八十多年来,中国还能找出第二本比《新青年》影响大、影响深远、被国人一直念念不忘的刊物吗?而区区的《新青年》所以能享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不就是因为她吹响了自由民主的号角,而且吹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起码到现在)吗?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辨书》,鲁迅的《狂人日记》,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些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重量级文章,哪一篇不是浸透了自由民主的思想?年轻气盛的《新青年》和她的作者们,那时真是无所顾忌,高下在心;指点江山,势如长虹;激扬文字,所向摧锋;大有冲决罗网、‘横扫千古、澄清天下之志’。单是陈独秀的《敬告青年》,现在读来仍使人热血沸腾:“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些文字,真是自由的宣言。

传统的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爆发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这个观点从现在来看即使不能说不对,也至少能说不全面。因为第一,完整的五四运动既包括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也包括在此以前的新文化启蒙运动,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第二,假使当时没有爆发十月革命,有新文化运动鼓起的人心民气,也未必就不会转化为5月4日的反帝爱国运动;但没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就注定不会成为人们经久怀念的五四运动,她至多不过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帝运动而已。第三,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并未借助十月革命之力,但没有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的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就很难迅速传播。因为正是新文化运动带来的自由民主精神促进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才得以传播开来。当时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最著名、最主要的阵地就是《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是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转变为中国最初的马克思主义者、再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http://www.yannan.cn)

可见,五四运动的精神旗帜、五四运动的精髓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自由与民主和对自由与民主的追求。爱国主义也只能是自由民主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换言之,“五四”的爱国主义是学生和民众以自由爱国精神对抗北洋政府专制卖国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是经过自由民主启蒙后迸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是弘扬民权基础上的爱国主义而非听从专制号令下的爱国主义。

如果从更深层的眼光看,五四精神其实只有两个字:自由、或者说是对自由的追求。从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抨击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偶像崇拜,到1919年5月4日为抗议“巴黎和会”举行游行示威,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再到后来为抗议北洋政府逮捕镇压学生举行罢课、罢市、罢工,实质上都是用个性自由挑战枷锁奴役的表现。人们常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而思想启蒙首先是人格的启蒙。像陈独秀所说的,“我有心思,自崇所信”,“人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以自由、自信、自主之人格,运用自己的勇气与理智,向一切束缚人、奴役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和信条宣战,谋求人的发展和解放。“五四”的先人们正是从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开始走向思想启蒙的。民主和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两大旗帜,然而用自由的眼光看,民主不过是表达个性自由的一种手段,是个人权利在政治上的体现;而科学不过是自由精神在学术领域的贯彻,没有自由的探索,科学就会成为迷信或教条的婢女。所以自由才是五四精神最精致的本质。

站在新世纪之初思考上个世纪发生的“五四”运动,不仅仅是感到对一些问题必须重新反思,而且深深感到“五四”对现实的压力,“五四”对未来的挑战。“五四”作为一个运动早已结束,运动的志士们早已长眠于地下,但“五四”的旗帜还需要高举。继续“五四”的事业,仍然是摆在全体国民尤其是青年面前的任务。(http://www.yannan.cn)

继续“五四”的事业,就要超越暴力革命和救亡运动的局限性。暴力革命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暴力革命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第一,它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第二,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且会造成大量的人众死亡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第三,暴力革命不能代替民主和科学精神的生成与培育。在好的情况下,革命只能为民主和科学的成长开辟道路;在不那么好的情况下,暴力革命还会抑制民主和科学的成长。救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甚至要超过暴力革命,救亡运动对一个要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来说是绝对必要、绝对不容亵渎的。但救亡运动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如在救亡的同时容易滋长盲目排外和民族狭隘情绪,在反对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的同时,却没有留住西方一些可借鉴的民主和科学的东西。更不容忽视的教训是:救亡的成功能恢复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却不能自动带来民主和科学的发展;反而可能出现利用独立后的政治权力压制民主和科学精神成长的情况。所以,继续“五四”的事业,就不能停留在对革命和救亡光辉的回顾中,而要冷静地看到它们存在的局限性。要敢于突破和超越这种局限性,从身边做起,从具体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做起,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诸领域做起,从改造环境和开启心智并举做起,不求雷霆速震,但求坚持不懈,逐步完成“五四”未竟之事。

继续“五四”的事业,就要从单纯的爱国主义圈子中跳出来。跳出不等于不继承“五四”的爱国主义,但不能笼统地讲继承,而要弄清“五四”的爱国主义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今日讲爱国和“五四”时期的爱国又应有什么不同。更重要的是,继续“五四”的事业绝不能局限于爱国主义,而要从更广大、更深层的意义上理解“五四”,解读“五四”,发扬和推进“五四”精神。(http://www.yannan.cn)

继续“五四”的事业,就要以敢于冲决罗网的自由精神,和依然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反民主和反科学的东西作斗争。和封建主义和准封建主义的东西作斗争,和新八股、准八股的东西作斗争,和新迷信、准迷信的东西作斗争,和新的不公正、不平等的东西作斗争,和一切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伤害人性、扼杀人的创造力、剥夺人的权利的东西作斗争。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不断发育民主和科学成长的环境,圆“五四”未圆之梦。

继续“五四”的事业,就要重提启蒙,以“五四”启蒙之胆魄推进今日的思想解放,加强对国民性的改造。改造那些历久沉淀的萎琐、麻木不仁、安于现状、“套中人”的国民性格,注入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精神、新思维,最终重塑国民性格。这种启蒙是国民的自我启迪,这种解放是国民的自我解放,这种改造是国民的自我改造,这种重塑是国民的自我重塑。五四旗帜应当成为公民心中的旗帜,继续“五四”的事业应当成为全民的事业。(http://www.yannan.cn)

进入 孟令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孟令伟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16.html
文章来源:燕南首发(http://www.yannan.cn)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