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从大学精神谈大学的软环境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58 次 更新时间:2010-04-19 10:57

进入专题: 大学精神  

陶东风 (进入专栏)  

中国的大学教育在新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大学的数量、面积,大学生、研究生的入学人数、毕业人数等等,都翻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教育就没有问题了。其实问题很大。软环境建设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什么是软环境?软环境是不能用量化指标和物质空间来衡量、只能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的精神环境和人文环境。它不是大楼,不是器械设备,甚至也不是科研经费,但是却比这些更能体现大学精神。原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一句话:“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大学的标志不是它有大楼,而是它有大师。我体会梅先生说的“大师”并非实指,而是隐喻,是指大学特有的精神、生活方式、风骨气韵。这种精神,这种生活方式、风骨气韵凝聚成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分明能够感受得到、呼吸得到的气场,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中。它不是那些可见的摆设,不是簇新的大楼,不是宽阔的柏油马路或高级轿车,也不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但比这些所谓“硬件”更能体现大学的品位。它像自然表情一样挂在每个教师和学生的脸上,在他们的每个步态、每个笑容、四肢的每次自然摆动中,你都能够体会得到、捕捉得到。这种“气场”就是我理解的软环境。大师就是在这样的大学“气场”这孕育出来的。

遗憾的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相对应,中国大学的环境建设也一味追求看得见的硬件,而不注重看不见的软件,甚至很多大学领导可能根本就没有软环境的概念。这使得当今中国的大学在硬环境飞速改善的同时,软环境却日趋恶化。殊不知人不仅仅生活在物质空间,也生活在精神空间,现代化的一流物质空间并不能保证一个充满了人文精神的精神空间。就如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精神空间可能是贫瘠的,而一个由平房、林间小道组成的小镇的精神空间却可能充满了人情味。

大学的软环境首先体现为独特的大学精神。什么是大学精神?借用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写的碑文上的两句话,大学的精神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说大学是一个自由思想、自由探索的地方。思想无禁区,我们不能在思想的领域划出一个圈子,写上“此地不得思考”。扼杀大学精神的首先就是这种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独立之精神”是说大学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立品格,有独立于权力和金钱的自主性。在真正的大学,你能够感受到学术的高贵、学者的尊严,感受到这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与外面的世界相对孤离的自主世界(虽然它仍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感应着外在世界的风云变幻),权力和金钱在真正的大学里不可能占统治地位。这里的楼也许并不新、并不高,更谈不上富丽堂皇,但却有内涵,有定力,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学的软环境还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表现为知识人特有的优雅、从容和镇定自若,而不是像社会上的很多功利之徒,总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地追逐眼前的利益。大学是一个让思想自由游戏的地方,不能过多考虑各种现实的利害得失。在真正的大学,你总会看到有很多人躺在树阴下“发呆”,其实他们不是真的在发呆,他们是在思考一些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驱除杂念,进入类似参禅的心境。

毋庸讳言,在当今中国的很多大学,你很难找到这样的软环境,这样的大学精神、大学气场;相反,你会感受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场:一种权力的霸道和金钱的嚣张,一种暴发户的浅薄。你会看到来往穿梭的高级小车在炫耀着金钱的诱惑,看到拿着高级公文包、穿着名牌服装的成功人士(实际上是学术掮客和知识商人)的急促步伐和自得表情,看到高楼大厦在炫耀着和学术无关的“政绩”,看到教师和学生步履匆匆地赶路,好像在追逐一个近在咫尺的目标。你会感到这里和政府机关、高级商务区没有区别,你会看到喧嚣的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不仅赶跑了鸟儿,也赶跑了真正的思想和学术。权力的暴戾和金钱的铜臭四处弥漫,飞扬跋扈。教授们没有时间潜心研究,更没有时间“发呆”,他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填表、跑点、申请课题、应付考核;学生们正在打工、谈恋爱和玩游戏,议论着毕业以后怎么找工作;领导们在紧急开会布置工作,准备迎接评估组的到来;各种各样的小摊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却听不见朗朗书声。本应作为公共讨论平台反映学生对时政看法的橱窗和板报上,贴满了色彩斑驳的各色广告,从丰胸减肥到家政家教,不一而足。

面对这样恶劣的大学软环境,我们的确应该好好反省反省我们的大学理念、办学方针、教学思想是否发生了严重的偏斜。

进入 陶东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大学精神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53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