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浩:做一个勇于批判又敢于担当的人

——在2018年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88 次 更新时间:2018-09-17 22:15

进入专题: 大学精神  

车浩  

9月15日上午8:00整,北京大学2018年开学典礼在邱德拔体育馆内进行。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车浩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上台发言,题目为《做一个勇于批判又敢于担当的人》(题目系编者所加)

亲爱的各位同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学生家长:

大家上午好!首先,向即将在北京大学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作为一名教师,此刻的心情尤其激动。你们的到来,也给我们的人生旅程增加了新的色彩,而且,没有诸位同学,也就没有学术文化的传承,没有教师传道授业、挥洒才华的讲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彼此成就的。

对一位普通教师而言,在全校开学典礼上致辞的机会,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次。相信每个致辞的老师,都会格外珍惜,甚至恨不得想把他所有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毕其功于一役。然而,思来想去,千言万语,送给大家三句话。


一  学会做事,勇于担当


各位同学能走到今天,到北大学习,除了自身的天分和努力外,也一定是承受了很多包括父母家庭在内的来自外部世界的支持和奉献。但是,没有人可以,也不应该总是汲取和吸收,而应该对他人、对这个社会和世界有所奉献。所谓学以成人,大学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出了这个校园,你就是社会中的一员,有你的社会角色所要求你发挥的社会功能,他人会对你有所期待,你应当要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担负着责任,做一些脚踏实地的、可能是细微琐碎的但是具有建设意义的工作。

这些话,貌似是在毕业典礼上该说的话,但其实那时已经为时晚矣。学会担当,勇于任事,是同学们在进入大学伊始就应当培养的意识。相反,应当逐渐摆脱掉的,是那些可能把我们变成一个所谓“巨婴”的潜在陋习。这种巨婴,虽然已经过了十八岁,但心理滞留在婴儿期,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感恩之心,更不愿意去为他人做任何奉献。要避免这种人格,在校园生活中,就要从主动承担一些具体的事情做起,少抱怨,多奉献。当然,要做事,就总会有做错的时候,也有被误解受委屈的时候,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能逐渐养成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二  学会怀疑,敢于批判


北大是研究学问的地方。学术之路上,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怀疑和批判。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学生,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后,还应当有进一步的自我要求。那就是朝着本学科研究的最前线出发,顶着知识的边界,努力寻求突破,成为一个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提供者。不仅要学习和享用已有的知识,还要为人类社会贡献新知。这当然非常困难,但也是社会对北大的期待,对北大师生的期待。总要有人去探索前行,我们不去做,又留给谁做呢?

要成为一个新知识的发明家,就不能做一个温顺地臣服在旧知识脚下的良民。这就需要怀疑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古今中外各个领域中的大学者,都是对这个世界有着深切的好奇和怀疑,勇于批判和反抗学术权威,敢于挑战那些所谓的常识和通说。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把她的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具有这样伟大成就的人。但是,一所卓越的大学,应当追求的是,把她的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具有这种伟大精神的人。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是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在北大校园里,我们的天职不是批判和改造社会,而是运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沉下心来去学习和研究。但是当有一天你离开校园,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你具有了这种不轻易妥协的批判精神,你就是一个思想独立的人,一个不盲从、不苟且、不惧怕权威也不媚俗、不愿安于所谓“平庸之恶”的人。北大赋予你的独立人格,将一直陪伴着你。虽然你离开校园,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但是从事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批判精神,将照耀你的一生。


三  做一个既要敢于批判,也要勇于担当的人


这句话不是对前两句话的简单罗列,恰恰相反,这里面藏有一种深刻的对立倾向。只有理解并且掌控它,而不是被它所驱使,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卓越的人格。这也是我今天想说的,最重要的话。

一个勇于批判的人,往往也有强烈的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心理,很难接受事物的瑕疵,因此不会轻易给人赞美和肯定。甚至对自己也未必满意,索性洁身自好,彻底不做事。相反,一个勇于任事的人,喜欢在一点一滴的具体事功中获得意义,不愿过多地批判甚至刻意回避现实的阴暗面,更愿意去发现现实的合理性,希望承担建设和改善的责任。

大家想过没有,当这两种人遭遇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一个把批判精神贯穿到底的人,可能放眼望去,会觉得:社会上遍地不公,无能之辈横行,自己不愿意同流合污,至于那些在体制内外闷声不语低头做事的人,简直就是“久居鲍鱼之市而不闻其臭”,整日里蝇营狗苟,浑浑噩噩,眼看着国家就要毁掉在他们手里,恨不得要对他们进行正当防卫。

而一个只想着埋头做事的人,可能会觉得:这社会上整天空发议论、不干实事的闲散人群太多了,有些人就是不肯传播正能量,总是盯着那些体制和社会的不足之处,把它们夸大渲染,整日里叽叽歪歪,像个苍蝇一样讨厌,眼看着国家就要毁掉在这些冷嘲热讽的嘴巴上面,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世界顿时清净了。

其实,也不必假设。这就是当下的现实。今天中国社会的公共生活和舆论场,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撕裂。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存在着针锋相对的观点。观点对立并不可怕,但是,如果把观点的对立,进一步升级为彼此的仇视,最后造成共同体的撕裂,这不可能导向任何的历史进步,只会引起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何从我做起,避免那样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发生?

希望就在诸位同学的身上。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养成的品格,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我给各位同学的建议是:从今天开始,在学习生活中,就既要培养自己敢于批判的精神,也要锻炼自己勇于任事的作风。将来大家离开校园,承担社会角色时,是在朝还是在野,是批判者还是建设者,个人选择总是要有所重心。但是,只要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就有意识地同时培养自己批判者和建设者的精神品质,在他进入社会之后,就不会轻易地把与自己不同选择的人,视为仇视的敌人。

那时,当他作为批判者,发起猛烈批评的炮火,他也同时能够看到,这个社会中光明的地方。批评荒谬,也肯定进步,能够对那些勇于任事的建设者给予理解和尊重。当他作为建设者,他能够正确对待批评的声音,能够把不同的意见,——哪怕再刺耳——也当作是对事业的鞭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捂上自己的耳朵或对方的嘴巴。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都是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努力做一个敢于批判也勇于担当的人。先在自己身上,反复训练左右互搏,实现了这种人格的对立统一,才可能扩充出一个真正的“兼容并包”的格局和胸怀。

大家始终要记住,我们北大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仅仅是一个批判者或者建设者,而是要能够引领批判和建设的人。因此,你们今天就要学会创造出自己身上的对立面,并容忍和尊重它;将来,你们才会接纳不同甚至对立的人,才可能带领和整合社会中不同的力量,让批判者和建设者一道,共同推动国家和世界的进步。

各位同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请原谅我在开学典礼这样喜庆的时刻,就向你们提出了如此沉重的嘱托。今日一别,八千多人的会场,人去馆空,我们散布在各自学习生活的林中路上,可能几年之中,在同一所校园里,也未必见面。希望你们珍惜在北大的时光,珍惜自己的青年时代,潜心向学,淬炼人格,为自己、国家和社会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进入专题: 大学精神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34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法意读书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