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丽:新闻传播百年回眸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37 次 更新时间:2008-12-22 16:01

进入专题: 传播  

程曼丽  

20世纪之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成果最多、最为壮观的世纪,也是新闻传播媒体空前繁荣与进步的世纪。传播方式的革命,信息交流手段的升级,国际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印刷媒体(主要是报纸)诞生于17世纪,兴盛于18、19世纪,却在20世纪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百多年来,随着报纸由最初的“新闻信”向周刊、日报的演进,随着印刷业与报刊业、报纸与杂志的分离,随着报业从私人小作坊、小企业向集团化方向的发展,报刊的数量不断增加,发行量逐年扩大—日报销售量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突破千万份;与此同时,报刊的读者范围不断扩大,种类日益繁多——由社会上层人士扩展到中下层民众,并由一般民众分解到细小的读者群,从而导致信息量呈几何数字增长。有人作过一个估算,说《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量的总和。而信息无疑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它使人类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封建走向民主,由隔离走向融通。

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广播、电视相继问世,新闻传播由以印刷传播为主的时代,进入印刷传播与电子传播并驾齐驱的时代。以此为契机,人类社会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声音信号,它以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生动传真等特点为公众接受并喜爱,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成为各国政府用来宣传内外政策、树立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工具。广播对于社会进步的“正相关”作用,在二战期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当时,参展各国除了在地面展开武装攻势外,还在空中展开了一场电波大战。在此“空中电波战”中,反法西斯阵营利用广播揭露敌军的谎言和罪行,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等国家元首还通过广播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美国著名记者威廉•曼彻斯特曾经评论过丘吉尔出色的演说。他说,在德国空军对英国狂轰滥炸之际,英国人只剩下三样东西:一是皇家空军的勇气;一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我们英国人从来不曾跪倒在政府者的脚下,将来也不会”;还有一样就是丘吉尔的声音。戴高乐在法国沦陷、流亡英国期间,也曾通过广播多次发表号召法国人民抗战的演说,还通过广播来指挥作战行动,以至得到“麦克风将军”的戏称。而斯大林长达一小时的著名广播演说是在德军不宣而战,突然进犯苏联后发表的。它吹响了卫国战争的进军号角,发出了抗击法西斯的动员令。苏联人民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卫国战争。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由此可见,在以广播的诞生为标志的即时通讯时代,媒体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直接,也更加显而易见了。

电视是现代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通过光电转换系统使远距离的景物快速、连续地在荧光屏上重现,成功地实现了人类“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由于电视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声像兼备的特点,很快便在诸种媒体中确立了优先地位,广为各界瞩目,尤为政界人士青睐。早在60年代,当电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时候,美国总统候选人尼克松、肯尼迪就把它作为有效的竞选工具,首次以电视辩论的形式进行角逐,当时的收看者约7000万人。在这场辩论中,肯尼迪以博闻强记、挥洒自如赢得选民的好感;相形之下,尼克松却显得苍老、疲惫、暮气沉沉。尽管在后来的电视辩论中尼克松采取了补救之道试图来改变自己的形象,但是选民先入为主的印象最终还是把肯尼迪送进了白宫。其后卡特与福特、里根与蒙代尔的竞选,也都采用了电视辩论的形式。电视辩论使选民们有可能全面了解总统候选人对重大政治问题的观点和态度,给了他们一个“亲眼看,亲耳听”的机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政治的开放和透明程度,当然一些装腔作势、哗众取宠的表象有时也会影响选民的判断力。

在对社会政治生活施加影响的同时,电视媒体还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直接推动了某些领域的产业化。以体育为例,过去的体育比赛大多在运动场举行,收看者只限于场内观众,所获利润十分有限。电视转播实现了大范围的信息共享,观众身处异地也能在同一时间收看到同一场比赛。这就使体育运动便的有利可图了——仅出售电视转播权一项,就可以使主办机构获得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收入。不但如此,电视的介入还带动了与体育有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运动器械、服装、饮料、食品等等。总之,在电视的影响与作用下,体育已经变成了一种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的朝阳产业。

娱乐业也是如此。拿美国来说,在电视的“扶持”下,娱乐业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摇滚歌星,他们的唱片、光盘大行其市,而为数众多的追星族又成为这些音像产品的消费者,由此而形成庞大的娱乐消费市场。可见,在电视的作用下娱乐业的利润早已不再来自单一的门票收入。

在为其他产业“推波助澜”的同时,媒介自身也滚动发展,成为财力雄厚、多角延伸、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在美国《财富》杂志根据销售额排名的最新“500强”中,不乏传媒业巨子。其中,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时代华纳公司名列第282位。该公司不但在国内居霸主地位(尤其是它的出版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广泛影响。世界第二大传媒公司迪斯尼公司名列第150位,该公司不但拥有收视率颇高的电视网、数字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制作出版电影、图书和音像制品,同时还经营卡通玩具、大型游乐场等。国人熟知的默多克新闻集团排名第333位,它在美国的报纸、杂志、出版和电影业全面出击,获利颇丰。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新闻媒体也跨入了企业化经营的新阶段。现在,绝大多数的媒体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除新闻中心外,还有报刊发行公司、连锁店和房地产公司;拥有五报一刊的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不仅有出版社,还有两加工厂和十余家公司;三报四刊、两个海外版的深圳商报拥有多家企业(包括控股和参股企业)。总之,媒介的经营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本世纪70年代末期,卫星直播电视出现;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的卫星直播电视首先进入实用阶段。卫星电视的出现,在电视发展史以至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极大地扩展了新闻传播的能力,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洲与洲之间的节目交换和传播可以随时进行。卫星电视使世界变成了一个村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麦克卢汉“天涯若比邻”的“地球村”构想。在“地球村”里,人们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即时共享”,并对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形成全球性的关注。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的报道牵动了整个世界。当多国部队的第一颗炸落在伊拉克境内的同时,CNN的消息也传遍了世界各地。CNN每天24小时关于战争的卫星电视报道,使人们便知彼地战况,甚至连CNN三名资深记者时而趴在地上躲避横飞的导弹,时而拍拍脑袋说“还没有吃饭”的样子都清晰可见。据说多国部队发动空袭的当天晚上,约有1080万美国人收看CNN的新闻报道,全世界则约有数亿观众。

在今年三、四月份的科索沃危机中,我国各主要新闻媒体也派出一批记者进行实地采访、报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悲剧发生后,我们的电视记者更是通过国际电视卫星对被炸使馆现场、死伤情况及有关细节多方位进行报道,使中国民众直接目睹了北约的暴行,从而激起了人民极大的愤怒并激发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这不但锻炼了我们的记者队伍,也向世人证明了我国卫星电视转播技术的日臻成熟。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人尼葛洛庞帝推出新作《数字化生存》,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数字化浪潮。作为电子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很快便被卷入这一浪潮中。早在80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就着手开发、研制数字广播电视了。进入9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先后进行了数字广播和电视的实验。1992年欧洲成立了“数字电视发展组织”,起初的工作集中在地面电视,从1993年起转向卫星和有线电视。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地面电视领域都在加快实现数字化。

数字广播电视音质纯净,画面清晰,抗干扰,可移动接收;其频道数量和节目内容也比现在的广播电视成倍增加,人们可以自由选听、选看自己喜爱的节目;数字广播电视同时也使卫星新闻采集、覆盖范围大大扩展,使费用降低,操作简化。在电子传播媒体的发展进程中,这无疑是重大的一步。

进入90年代以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它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不但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媒介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信息的独特优势,它的出现堪称新闻传播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它们纷纷上网,设立网站,挤上驶入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络快车。比如美国的一些主要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都开设了自己的电子版,其中《今日美国》电子版是全美网上读者最多的电子报纸,每天有100万以上的用户进入网址。截至1999年3月,我国内地共有20个省市的200家报刊创办了网络版。与此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公司开始把自己的节目送上互联网。美国的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新闻广播公司、公共广播公司、英国的英国广播公司、英国空中广播公司、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日本广播协会、新加坡电视公司和我国的香港电台等,都在互联网上播出了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结合,极大地拓展了节目传输范围,使受众日益呈现出全球一体和的趋势。例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公司的节目上网后,世界各地用户达到6000万,据称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查询其“多媒体每日新闻资料库”。世界著名的微软公司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合办的新闻节目通过互联网播出后,半年里已有入网户2000万。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只有一个上网的新闻采访广播录音节目,却得到居住在世界各地的9万多马来西亚人的电波。国际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到1996年底,互联网就已经连接了世界186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到2000年,将连接全球100万个网络、一亿台计算机和10亿用户。当代信息技术已经五全方位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方式与结构,多种媒体(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印刷媒体、电脑网络)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越来越明显,信息的穿透力越来越强。这预示着国际传播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个潮流已不可逆转。

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用了100年,而现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结构改革只用了20年。还有这样一组数字——无线电广播用了38年才在全球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经过13年,观众达到5000万;而互联网仅向社会公开5年,上网用户就超过了5000万。发展如此迅捷,变化如此之大,使许多人没有时间作出反应。

回溯过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闻传播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工业革命带来报刊的繁荣,电子技术带来广播电视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则揭开了网络时代的序幕。而传播媒体反过来又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深刻的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以至各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百年媒介发展史既是一部科技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发展史。

    进入专题: 传播  

本文责编:jiangxiangl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传播学实务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5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