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啸虎:也晒它几首知青诗——纪念中国知青运动四十周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812 次 更新时间:2008-12-11 15:07

进入专题: 知青  

史啸虎 (进入专栏)  

最近,在一个网刊上阅读了马失途先生的《介绍几首知青诗》一文,感触很多。因为四十年前,我也曾经是一名第一批下放的知青,也曾经写过一些有关自己这段经历的诗词。今年10月,当我重返当年插队的大别山区乡村时,又曾写了一些诗词以志纪念那段令人永生难忘的历史。所以,我也想在这里晒一下三十多年前曾为自己所画的几幅插队时居住的房屋和环境的画而配上的几首五言古风诗以及其它几首回忆知青岁月的诗词,以志纪念,以飨读者:

一、

四十年前,文革正酣,本人的父母和家庭均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与变故。被知青下放这股潮流裹胁到偏僻山区的我,虽刚成年,但对自己、家庭以及国家的未来都充满了迷惘和彷徨,好在那时还喜欢读书,因此在内心深处还是存有一种虽说是淡淡的但却是坚持未弃的抱负和憧憬。这些东西在这些诗里可能都有反映。诗中个别之处平仄和押韵也可能稍有问题,然作为年轻时的习作,不足之处还望多予包涵为盼。

另外,在本文最后我还一并列上了今年在重返下放故地前后所写的几首诗词,写在这里也望读者不吝赐教。

五言六首

诗1,《故居》

鸟念旧巢心,人思故居情。从此不敢忘,院落忆犹新。天井通天观,眺望天上云。云聚复又散,安能知雨晴?阶外苔藓生,堂内土石平。檐下蛛织网,梁上燕飞鸣。床前油灯弱,伴读到天明。少年有远志,来日勿须惊。

诗2,《村落外景》

一侧为水田,坝上伸屋檐。南山矗房后,平畈放眼前。日闻猪鸡鸣,夜伴松涛眠。本想避尘嚣,竟知稼穑艰!

诗3,《山上》

正南乃司空,东向为明堂;我山虽无名,四顾亦无障。闲时砍柴累,肩锄采笋忙;偶遇野物窜,飞石试锋芒。水往低处流,我爱攀石上;山顶无依托,长啸一彷徨。

诗4,《菜地》

薄薄两分地,洋洋百蔬畦;苋豆韭黄瓜,辣椒西红柿。早晚勤耕作,四季繁不稀;入土身上汗,收获心中意!

诗5,《山溪》

小小溪水流,年年流不休;细涓山下去,汇积江上流。平日似少女,濯我如披绸;滋润农家地,烹茶解烦忧。雨后换颜色,浊浪声如吼;溃堤又毁田,功过从不求。叠嶂难阻隔,天然追自由。此乃真丈夫,我辈当应羞。

诗6,《卧室》

室陋四壁清,人贫志不贫;土坯搭床睡,书桌板拼成。月色窗外暗,油灯房内明;一时多少书,此地开愚心。

注释:

这六首五言诗描述的都是当年插队所在地——安徽省岳西县白帽公社新建大队(现名桥梁村)石岭生产队所居住的土坯瓦房内外环境的情形。这个村落位于一座海拔千多米的无名高山上,比较偏僻,东离县城120里路,中隔“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皖西奇山——明堂山,南边是高耸的有2000多年人文史的司空山,西距湖北英山县只有约30里,省界是一海拔1400多米高的羊角尖。这些名山均与我山遥遥相望。因此,此地交通不便,山高林密,景色却很值得留念。1973年本人在离开下放地后曾凭记忆画过一些有关插队生活的八开画纸的写实性的钢笔画,并在一个本子上给这些画每幅各配了一首五言古风诗。后来因多次搬家和调动工作,这些画很可惜全部丢失了,就剩下本子上记录的这些五言诗。

有人读后说这些五言诗像一幅幅“自然、恬静”的画,特别是像静物素描画。这话虽也有点过奖,但说的却没错,因为它们本来的确就是为配画而写的,所以多一般情况下容易被忽视的细部描述。与其它寄情山水的诗相比,其视角可能也真有点儿独特的味道了。当初,我画这些画和写这些诗是本想自娱自乐的,也很少出示于他人。可现在正逢知青运动四十周年,不少人,无论是否当时的知青,都在以各种方式对此加以纪念。马失途先生的文章也启发了我,所以便从书柜里面找到这个本子,挑出这几首诗,先读了一下,觉得虽然只从一个静止的角度描述了知青生活的一个方面,但以此来纪念知青四十年,可能还有其一定的推敲韵味和欣赏价值的。于是,我便提起笔对这些诗中的个别地方稍作修订,其余均保持原样,然后就大胆地将它们拿出来晒一晒了。

今年10月初重返故地时,我发现诗中描述的那个带个小天井的老房子已被房东全部拆掉了,原址上正在盖着一栋两层的还没有封顶的混凝土砖瓦楼房。原来,人们上山回村必经的需要气喘吁吁攀爬一个小时左右的回环往复的羊肠小道现在也改造成为一个拖拉机和摩托车可以勉强攀爬的盘山道了。但那些自然景观——高耸的山岭、茂密的树林、涓涓的溪水和层叠的梯田等,大多还在。还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老房东早已去世,他的儿子也早已儿孙满堂。四十年后复睹此情此景,恍如隔世也!

二、

下面这首五言古风乃于今年7月份重返故地三个月前所写。此诗流露出的心情最终导致了3个月后我与老友也是当年的插友刘先生的重返四十年前的故地之游。

五言

《插队四十周年志》

人有怀旧心,老来思愈深。岳西常入梦,岁月足以珍。白帽山头聚,桥梁庙里吟。[1]耕樵白日累,苦读寒夜灯。[2]闲时同游历,困倦抵足眠。论辩如学者,劳作比农人。体魄逐年壮,知识日以新。少年有远志,不做庸碌人![3]

注释:

[1] 白帽为知青下放比较集中之公社名称。我所在生产队为白帽公社最高山上,而桥梁村则有一庙庵,在一小山上,为局部干道,我等常从那里经过歇脚、饮茶,并与一独腿老和尚问偈论经。

[2] 那时我们除了带有数十本注明“干部必读”字样的书籍并将其几乎全部阅读完毕外,还带有两个大哑铃一副重达上百公斤的杠铃,常锻炼身体。当时最崇尚的座右铭是毛泽东的“野蛮之体魄,文明之灵魂”一句。

[3] “少年有远志”一句为重复原诗1《故居》最后一句。少年时能有如此志向,虽略显狂狷,亦可恕之也。于是再引用一遍。

三、

为了让我们重返插队故地的喜悦与各位分享,这里还想将今年10月国庆重返期间我的一位老友也是当年的插友,现任某国有大商业银行高管刘先生所填的西江月词以及本人步其韵所和之西江月词也一并抄在这里,供读者赏阅:

西江月

《重返岳西》

刘xx先生2008年10月1日作于岳西天堂镇

四十年前故地,八千里路山河。白发且伴醉颜酡,等闲光阴错过。

少小曾习稼穑,中年四海漂泊。衙门俗务久蹉跎,岁晚重拾自我!

西江月

《重返岳西》

史啸虎2008年10月1日于岳西天堂镇步刘生西江月《重返岳西》韵和之

重返岳西故地,又寻白帽山河。新朋旧友酒千酡,方悟青春已过。

最苦莫如稼穑,更难还是漂泊。人生自古有蹉跎,休怪少年你我!

注释:

这次岳西行,刘生原本就文采横溢,这次发思古之幽,生睹物之情,诗性勃发,一路上或写或填了许多诗词,几乎篇篇精彩,其中还有一首一韵到底的二百八十字的长篇五言古风。因未得其许可,只能在此晒其一作,余皆藏之于匣中,不能为世人阅评,实为憾事也。

尽管如此,我在这里一晒还是晒了好几首,真不好意思。不过,今年乃知识青年下放四十周年,其中曾发生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值得现在的我们去纪念和回味。因此,以诗言志,以诗为祭,倘有机会即便再稍多晒上它几首,我想也还是会得到读者诸多的理解和共鸣的吧?

进入 史啸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知青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诗词 > 新诗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17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