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八国峰会的迷失与中国的选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70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6:46

进入专题: 八国峰会  

郑永年 (进入专栏)  

最近在日本北海道召开的八国峰会,多方面表明这个曾经在全球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组织和论坛,已经大不如前。很大程度上还不如中国人经常所说的“务虚”会议。

务虚会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是为了采取共同的行动。八国峰会及其扩大会议的确意识到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的全球性挑战,也意识到现在是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但是,问题是对如何采取行动没有任何共识。

因此,八国峰会及其扩大会议一结束,很多人就抱怨会议仅仅在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传递了模糊的信息。由16国参加的主要经济体会议认为,有必要“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全球变暖。但是,富国和发展中国家没能就2050年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50%的目标达成协议。

峰会同样也没能为更具争议的减排中期目标制定出任何具体的数字。此外,八国集团不仅没有能够对未来目标达成行动纲领,而且也显示出没有能力来履行他们已经作出的承诺。对非洲的援助就是很好的例子。

八国集团内部既无行动共识,更无行动纲领,但有共同的倾向,就是想把责任推给中国和印度等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当然,这些发展中国家也有共识,那就是要发达工业国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八国论坛已经成了一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相推诿责任的场所。

须具备履行重大国际责任的能力

这就提出了一个八国峰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几乎所有政治家包括八国峰会成员都已经意识到如果八国峰会要继续有效,必须扩大成员国,包括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

实际上,八国峰会的弱化和世界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印等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他们已经逐渐地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带进入了中心地带,在国际事务上的角色就跟着提高。同时,这也表明其它国家包括八国峰会的一些成员在国际事务上的作用相对衰落。正因为这样,国际社会已经有很大的呼声来改革八国峰会这个重要论坛。

对改革八国峰会的呼声,中国如何反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每次在被邀请参加八国峰会时,中国也乐意接受,并在峰会上表明自己的立场。这也是客观情势所然。

中国已经成为主要一个国际经济体,没有中国的参与,很多重大国际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同时,这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中国已经融入到国际社会,国际秩序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就会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此意义上,中国必须尽力参与国际事务。 但也不应当否认,很多人是从民族主义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必须也有资格加入这个组织。民族主义的感觉不可避免,因为每加入一个重要国际组织,都是中国发展和崛起的标志。但民族主义者往往忽视了中国加入后是否有能力履行国际责任的问题。

被不被邀请加入八国峰会?要不要加入八国峰会?这些都是可以争论的。但是,客观地说,中国还不具备履行如此重大国际责任的能力。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所需要的是理性,不应当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谴责别人不承担责任要比自己承担责任容易得多。实际上,美、日等大的世界经济体,并不是不想作为,而是很难作为罢了。

人们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八国峰会没有中国和印度的参与很难解决问题,但是不是中国和印度的加入,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了呢?答案并不明确。

不仅仅是八国峰会,所有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在内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都面临如何共同行动的问题。共同行动面临困难并不仅仅是成员组成的问题,而是国际组织构架如何转型以适应新国际环境的问题。

中国行为模式有助非洲减贫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意识到八国峰会的两重性。八国峰会一方面的确是一个意在解决全球性重点问题的协调组织。但同时,它也是西方的一个价值组织,经常被用来推行西方所认可的价值和政策。

在一些问题上,这个组织的决策具有深刻的价值取向。即使中国加入这个组织,中国也不会有能力来改变西方的价值取向。

中国不想在此论坛上和西方公然对立。实际上,中国的加入有可能使得价值问题变得重要起来,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具有很不相同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系统。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反全球化运动也越来越甚,并且也正在日趋制度化。中国更不想在加入八国集团之后,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批评和攻击目标。  

因此,在八国峰会问题上,“低姿态”更符合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中国的原则应当是参与对话,分担责任。

一个大国是否具备领导能力,在于其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在很多属于全球性公共财(global public goods)的领域,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例如气候环境问题。一旦全球性气候环境恶化,谁都会成为受害者。那种认为等到经济发展了再来重视环保的思想过于简单。中国重视环境气候并不是为了回应国际压力,而是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中国再去重复西方和其他国家走过的“先发展,后环境”的路线,那么中国本身的发展会是不可持续的。要求西方承担更大的责任并不是要推卸自己的责任。

同时,中国要发展自己的解决国际重点问题的政策和行为模式。

中国在非洲的行为模式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尽管在西方尤其在欧洲,中国和非洲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争议性,中国甚至被视为是新殖民主义,但一些公正的国际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发现,中国的政策和行为模式实际上有助于非洲国家减少贫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和非洲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贸易关系,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花大力气帮助非洲国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学校、医院和体育场所等等。根据中国自身的经验,这些都可以为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国际社会已经在呼唤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这种呼声也会在今后越来越高。但问题是,中、印等国是否已经准备好来承担国际责任?

这不仅仅是一个意愿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能力问题。在承担国际责任的问题上,中国已经学到了很多经验,也在力所能及地在履行自己的责任,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入 郑永年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八国峰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79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