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其中尤其是人大的焦点,就是温家宝内阁上任五年,此次人大成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同时中国也将正式推出所谓的「大部制」改革。这两者看似没有直接关係,其实背后有着深层的逻辑的关係,而且涉及到中国过去和未来发展的一系列深层问题。
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中国两大瓶颈
就温家宝内阁上任五年的情况而言,这是中国迄今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是「中国崛起」从朦胧走向清晰的五年,但同时也是中国问题丛生,或曰各种问题从深层浮上表层的五年。无论是快速发展的五年还是问题丛生的五年,其实都折射了中国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六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其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
这一瓶颈,可以从发展模式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得以观察。所谓发展模式,就是中国的发展到底是延续一味重视发展和速度,从而积累过高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还是注重平衡发展,胡温上任后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平衡发展」、「和谐发展」等理念,就是对这方面的思考;而所谓制度建设则是指,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过去十六年的市场经济,由于没有注意权力监督问题,导致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根除腐败、权力监督和制度建设,抑或覆盖所有这一切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上述两个方面,发展模式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制度建设则涉及到更为深刻的层面;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中国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对这两个问题,海内外的有识之士(包括中国高层及其智囊人士)都已看得非常清楚,问题是如何着手解决,亦即如何在可掌控、可预期情况下,解决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
就发展模式而言,如上所述,「科学发展观」、「平衡发展」、「和谐发展」等理念,就是意味着发展模式的逐渐调整;当然,发展模式调整中,也涉及如何进一步开拓思路,抑或如何参照他国经验,并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问题,不久前中国一些地方官员提出「叫板新加坡」的思路,大致属于这一范畴。
问题比较複杂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在中国走得十分艰难,其间有过不少挫折、停顿乃至倒退。过去十六年,中国基本上是在不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情况下,调整引进市场经济,并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如上所述—「中国崛起」从朦胧走向清晰。
但这一切只是权宜之计,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原先计划经济下的政治体制又不加触动,则必然会遇到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权力缺乏监督并导致腐败日益盛行。因此,当市场经济在中国已经发展整整十六年后,面对腐败屡禁不止的无奈现实,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裹足不前或削足适履,都将使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走得充满风险。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认知误区
实际上,中国在取得巨大进步同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既有发展模式的问题,同时也有政治体制的问题,后者佔据的比例可能更大。由于两者同时发作,从民众的角度,实实在在感觉的是一系列缺乏公平正义的现象,包括所谓的「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医疗)、弱势阶层受到严重忽视、官员腐败日趋严重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股否定改革开放的极左思潮开始死灰复燃,而另一部分要求迅速实行西方民主的自由派思潮也开始蠢蠢欲动;两者诉求不同,但都以中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性。
从中国主流社会目前的认知来说,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或表述,因不同的背景和动机,有不同的切入口。首先,由于政治体制改革过去在中国的曲折道路,大多数人对此都谈虎色变,因此政治体制改革这一概念的内涵被严重收窄了,甚至被仅限于公共行政体制的改革;其次,出于同样的原因,政治体制改革往往被与发展模式的改良或更新溷为一谈。近阶段中国大陆媒体和知识界关于「解放思想」的议论,就属于这一范畴。
其实,公共行政体制的改革从宽泛的意义上,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或开始阶段,但就本质而言,两者不可作狭义上的溷淆;同样,改良或更新发展模式,需要解放思想,也可引进一些国际经验,两者就本质而言,也不可与政治体制改革相溷淆。中国今天面临的瓶颈有两个,一是发展模式的瓶颈,二是权力监督的瓶颈,两者有时相辅相成,但就本质和解决方桉件而言,却不可加以溷淆。
两会:探索政治体制改革?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无意或故意的溷淆,原因只有一个: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是一件太为敏感的事情。问题是:过去几年人们还可以此来回避,但随着近年各种瓶颈的显现,这一问题已无可回避。因此,走出这一困境的根本办法,是找到一条中国式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政治体制改革绝非西化的代名词,中国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吸收他国经验,完善自身的民主制度。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最近撰文认为,西方学者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而中国的人大和政协已有几十年的协商经验;从世界民主潮流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人创造并在坚持中不断完善的政治协商制度,在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笔者认为,从中国的现实来看,不可能也不必要抄袭西方,中国现有的人大和政协制度可以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
众所周知,人大和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机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有明显的缺陷,主要是对权力的监督无法真正到位;其间涉及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遴选或选举机制、人大和政协内部辩论和表决的程式、人大委员专职化、人大与执政党的关係、民主党派和执政党协商的机制化等一系列複杂问题,需要有心人一步步去完善和架构。
「两会」每年例行,若能将之作为中国政改的试验基地,每年都架构一些新的元素,相信假以时日,可以为探索中国式改革至少找到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