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死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13 次 更新时间:2015-03-09 11:31

进入专题: 心灵小语  

李欧梵 (进入专栏)  


中国人的禁忌之一是谈死,然而我偏要谈。由于这个不成文的文化禁忌,中国文学中缺乏对死亡深入的想象;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缺乏对死亡深入的理解;而中国宗教,对死亡虽然提出种种解脱之道,却不能教人如何真正面对死亡。中国的电影导演目前还拍不出像英玛褒曼早期的作品:处处面对死亡的威胁和诱惑。

什么是死亡?

这二十年来科学界颇有争议。一般人认为的死亡是心跳和呼吸停止之说已经被推翻(因为心和肺是可以换的),新的说法是必须人脑的功能完全丧失,才算是真正的死亡,所以,某种植物人算是死亡,而另一种脑力未失的植物人不算死亡。对一个学文学的人而言,脑代表的不但是知觉和意识,也是幻想,失去了这些功能,对死亡本身当然无法理解和感受,所以有人说:死亡是一片空白,一无所知;但也有人说:死亡开启了另一扇门户,是超越人的知觉以外的,也就是比人脑的功能更高一层的。持此种说法的人往往相信宗教和上帝的存在,因为上帝本来就在人所能理解和感受的一切之上。

然而英玛褒曼影片中所表现的恰是这个矛盾:正因为知道上帝存在于理解的世界之上,所以更感到与上帝的沟通不可能,所以这种困境中的焦虑,就变成了上帝已死的悲观。有了这种悲观的心境,才拍出好电影。

英玛褒曼一辈子的艺术,都是以“死着”作为主题,而张艺谋和其他中国导演的作品,都在表现如何“活着”。不但“死着”没有观众,而且不少人的哲学都是好死不如赖活,得过且过,过日子。所以吃的场面特多,甚至在《悲情城市》中的那一家人也是以吃饭来对抗历史的悲剧。

西洋文学和音乐中“死着”的感受更强,汤玛斯·曼的《威尼斯之死》是最佳的代表。舒伯特有一首弦乐四重奏,叫作《死与少女》,而他的艺术歌曲《魔王》更令我感动,描写的也是一个小孩子被死神掠走的故事。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曲》中有三首的主题是死亡,当然还有那首交响诗《死亡和转世》(“DeathandTransfiguration”)。

我故意把“Transfiguration”误译为“转世”,为了是印证整个中国人对死亡的看法--转世。然而,中国文化中的生和死都属于同一个世界,所以转世只不过从阳界转入阴界,结果还是在这个世界;所以,中国人的世界里鬼特别多,人鬼之间只有一界之差,而越界的例子也多得不可胜举。

中国现代作家中,似乎只有鲁迅一个人时常在作品中“越界”,不但在《朝华夕拾》中公开谈鬼,表扬无常和女鬼如何美丽,而且在《野草》中处处梦见死亡,其意象之奇特,较波德莱尔毫不逊色。不过,我猜他死后绝对见不到马克思,而更可能的是在阴暗的深渊中和自己的影子对话,他在那篇《墓志铭》的开端,就明明写着:“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可惜法国的理论家福柯没有读过这篇文章。福柯一生都在思想上作死亡游戏,最后终于染艾滋病而死,据说他在死前和一位身边友人告白:本来以为死亡的经验是如何深奥,却不料心中一片空白。当然这可能是谣言,然而我仍相信:如果福柯在写完《性史》之后写一本《死亡》的话,必定是一部最伟大的理论著作。

傅伟勋教授曾和死亡斗争过,他在动手术之前曾经对医生说:但愿他还能有十年的生命,目前他有很多事要做,很多书想写,结果他如愿以偿,恢复健康后到处讲“生死学”(也就是死亡学),而且在台湾正式建立生死学这门新学科的研究。我每次见到他都觉得他童真未减,精力过人,往往不自觉地受他感召,不料最后他却在一次例行检查的小手术中体力不支而过世了。他的死,令所有的朋友们惋惜,对我而言,更确立了他独特的地位:他是我这一代知识分子中惟一能够在身、心、理三方面正视死亡的人。

(南方周末)

进入 李欧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心灵小语  

本文责编:黎振宇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701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