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应邀到日本京都大学和爱知大学进行学术演讲,参观了日本的一些城乡,对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和做法留下很深的印象。垃圾处理是与千家万户须臾相关的要事,可以说,如何处理垃圾是当代城乡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里根据我的所见所闻略作介绍。
不论是在东京、京都、名古屋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在旅游名胜地高山市、北海道的札幌等中小城市,有个现象使我很纳闷,街头巷尾到处都见不到一个垃圾桶,包括与我国丽江结成友好城市的日本著名旅游地高山市,无论是在古城街巷和菜农小贩云集的农贸市场,也见不到一个垃圾桶。
日本人是怎么处理垃圾的呢?我带着疑问,对日本朋友和包括陪同我们的导游小李询问,小李已经在日本的北海道生活了10年,对日本各方面的情况很熟悉。据他们的介绍,日本对垃圾的回收和分类有很严格的规定,每星期分固定的时间来回收分类好了的垃圾,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规定,小李所在的社区,比如每周有两天是回收“生垃圾”,即那些做饭后剩下的菜叶子等垃圾。有的家庭怕这些生垃圾在家里放几天会有异味,因此还会把它装好冻在冰箱里。
家庭在进行垃圾分类时,要按规定一一处理,比如,瓶子的盖要旋开另放,玻璃瓶和塑料瓶等要分开。小李的家备有4个垃圾桶,分门别类装垃圾。如果要扔电视机、电冰箱这类的旧电器,不能随便就扔在家门口,要由回收公司来负责运走,电视的户主要到电信局去办理相关手续,付3500日元的搬运费,公司约好时间专门来收这个电视。小李家曾处理过一个旧冰箱,花了4800日元。这让我很吃惊,我20世纪80年代在德国游学时,常常看到街上有居民扔弃的旧电视、旧家具等,等待着垃圾车来运走,有些大学生还常常把其中半成新的家具和电视等捡回去用。而在日本,垃圾的处理却这么复杂但又井然有序。
在日本,小孩从小就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怎么分类丢垃圾,知道哪些东西应该扔到哪里去。比大人还认真。小李告诉我,有次她带小孩回到家乡吉林,坐火车,看到一些小孩在玩往窗外扔纸片的游戏,她挺好奇和觉得好玩,就央求小李:妈妈,叫我玩一次纸片吧,我一回日本就没有机会玩这种游戏了!于是她妈妈就破例让女儿和火车上的其他小孩一样玩了一次。
日本人还非常重视垃圾的再利用,让垃圾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循环经济产品。比如,他们将回收的牛奶纸盒重新利用再制成再生纸。有的瓶子可以再利用制成工作服。液拉罐可以加工后制造成轮椅,有的家庭把平时消耗了的液拉罐收集起来,然后用它再制造成一部轮椅,送到医院里去,将垃圾的再利用作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的好事来做。
丽江市荣誉市民、日本佳速航空公司原总裁船曳宽真先生陪我们从东京去千叶县访问乡村,路上,他告诉我说,他所住地方的垃圾处理也要严格按照规定来一一分类,如果你没有好好分类,那来收垃圾的环卫工人是不会把它拉走的。他所住的地方是每周三次来收日常生活垃圾,比如做饭后的那些菜叶等物,另外有几次是收那些可以再利用的垃圾。
我们在日本城市没有看到垃圾车,据了解,在日本大中小城市,拉垃圾的车都是在清晨出来,在上午上班的人流高峰到来之前,一个城市的垃圾基本就收完了。基本上做到不扰民,不妨碍城市的正常运作。前两天我回家乡丽江,听友人说,一个我国驻外使节代表团刚刚在丽江访问,这些在国外见多识广的外交官提了一条意见,丽江古城演奏着音乐的垃圾车常常在大白天就来收垃圾,游人拥挤的石板路因此更显得拥挤不堪。他们建议,应该选择游客稀少的时候来收垃圾。从这样的细节上,我觉得我们从当代日本也可学到一些方式方法。
据说日本最为流行的一句环保口号是“保持清洁,保护健康”,就是因为他们的环境保护和城乡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大街小巷才显得十分洁净,有一份使人舒心惬意的人居环境。
看来,一个国家环保意识的提高,除了要有非常系统完整的环保条例和规定,更为重要的,是全民要有一种自觉的环保意识和环保道德伦理观,而这种意识和道德观,是应该从小就开始进行教育而使之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