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2岁离开教学岗位,今年已经80岁了,自得其乐地生活着。改革开放后,我与其他老人一样,走出家们看世界,虽从未走出国门,国内旅游还是经常参加的。特别是最近几年,生活提高了,虽然年纪更老了,想到再不多外出走走,以后就走不动了,便增加了外出的次数。可是问题来了,虽然我还能走动,但体力不济,已经拿不动行李箱,特别是下蹲困难,旅途中大便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对年轻人不成问题的事,就成为老年人出门的大事。现举数例。
从汉口火车站进站台,不知为什么要经过一道弯曲的窄铁楼梯,不仅要与众人同样攀行,行李箱拖不了,只能手提。
武昌站进出站台,要上下几次十几步的阶梯,本来是拖拉的旅行箱只得手提。
2004年从北京东站下车,接客的人不让进,旅客都出站了,站内剩下六位同车的老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天桥,一步一挨把行李俩人合抬弄到出站口,一个个气喘嘘嘘,叫苦连连,外出是为了寻求快乐,却变成了受罪。
为了解决晨起大便的问题,我总是多花钱买软卧,图的是避免长时间下蹲,能在坐式马桶上顺利大便。今年与旅游团一起从厦门坐火车到武夷山,在火车上没有大便,到了武夷山,要到中午才空出房间,问服务台宾馆公用厕所在那,是否坐式?,幸而是个三星级宾馆,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坐式马桶。我和同行的几位老太太,喜颠颠的才解决了问题。这事说起来像是笑话,其实是老年人的悲哀。
基本健康,又有生活保证的老年人,在以前忙于工作、家务、后代,好容易现在解脱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多么希望到处玩玩啊!一想到出行难,再美好的愿望都要大打折扣,真是扫兴。
以人为本,爱老,敬老,首先是政府从公共品做起,象火车站的楼梯来说,为什么不能像上海那样设计为斜坡呢?火车上准备马桶架供老年人、残疾人取用,又花不了多少钱。只要心里有“以人为本”,多少类似问题都可以很快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存在于老百姓中,领导出行,那会遇到这些问题。即使老了退下来,估计也不会有亲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