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东
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哲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兼分教指委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名家和“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人选、教育北京市思政课特聘教授。主持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程美东 王俊:从大历史的视野认知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决心
- 程美东 张蓝天:先进政治力量的优秀示范:周恩来道德形象论析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个性特征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共性特征
- 程美东 张蓝天: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理性取向
- 程美东 陈晴:毛泽东的政治遗产及其当代价值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发展问题的若干分析与对策
-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 千年变局与中华民族发展
-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使命与写作风格
- 程美东 陈晴:从组织规矩到心灵秩序: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中的“自我净化”特质
- 早期中共北京党组织成员的历史命运及其形成原因
- 从“劳工神圣”到“打工人”:百年中国民众身份的被塑和自塑
- 论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与中共党史教育
- 纵论中共百年历程
- 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
- 应然与实然:当代中国政治的路径选择
- 新知识群体与五四运动
- 大历史视角下的新中国70年
-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
-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缘起
- 新时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思想渊源与实践创造
- 侯松涛 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 马克思主义为何在今天的中国还有生命力
-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贫富分化问题
- 马克思主义学院需要干些什么?
- 共产国际与苏俄在中共创立初期对中国革命的消极作用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整合体系的演变
- 知识分子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依靠力量
- 1976——1978中国社会的演化兼论华国锋时代政治环境的变动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论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缓慢发展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人[①]——以胡适、周作人、陈寅恪、范文澜为例
- 中国现代化进程为何未能及早启动
- 现代化与改革开放中国的历史定位
- 民主理念与民主实践的博弈
- 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和谐社会的构建[1]
-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
- 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新整合
- 论政治家的思维能力
-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当代实践价值的探讨
- 历史决定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时评
- 领袖气质与中共整体形象的塑造
- 文风建设中一定要防范的十大问题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社会强势群体的率先垂范
- 关于中共党史党建学二级学科及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 做好调查研究要运用科学方法
-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体系的C位变动
-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 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体系的C位变动
-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的划时代升华
- 当前中国需要警惕的几种社会心态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顺势而为推动改革的典范
- 关于英美俄日等13国对新冠肺炎疫情早期情况报道的述评
- 以大历史的视角来审视新中国七十年
- 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从现代世界政治因素看抗战胜利
- 在文化自觉中探寻中国现代化的归宿
- 又是靖国神社问题
- 假如没有新闻监督
- 定州事件说明了什么?
随笔
读书
访谈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