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骆郁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珞珈杰出学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3期
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 22&ZD008) 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自主创新之路。独立自主是民族精神之魂,创新发展是时代精神之髓,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底色和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国家独立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创新道路,是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新道路,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创新道路,是创新为主与借鉴为辅相结合的创新道路。深入分析、揭示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主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自主创新的现代化新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独立自主是民族精神之魂,创新发展是时代精神之髓,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底色和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开拓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入分析、揭示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征,对于全面深刻理解和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家独立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创新
一个国家真正的现代化,离不开国家、民族独立基础上的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和创新,独立自主是现代化道路的题中大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之路,是把国家独立和自主探索紧密结合起来的现代化道路,是立足国家、民族利益和中国发展实际自主创新的现代化道路。
(一) 独立自主和非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之根本不同
现代化道路问题,是世界上所有想要谋求现代化发展的民族与国家都要面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乃至民族复兴的根本问题。“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历史学家胡绳曾谈道: “讲现代化,也不能不区别帝国主义所允许范围内的现代化和独立自主的现代化。” 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与非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现代化道路,必然导致迥然相异的现代化结果。坚持独立自主和创新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
非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是帝国主义所允许范围内的现代化道路。帝国主义所允许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国际垄断资本控制的现代化道路,是以增殖而非损害资本的超额利润为限度的现代化道路,是作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附庸的现代化道路。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历史表明,走非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不了真正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探索肇始于鸦片战争,是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被迫发生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中国近代现代化探索的重要尝试,但结果都失败了。旧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帝国主义的原料生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沦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毛泽东深刻指出: “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现代化的富强的中国,是和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中国相联系的。毛泽东分析旧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时,强调一是因为社会制度腐败,二是因为经济技术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缺乏国家独立、民族独立和主权独立,不可能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更不可能自主探索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只有推翻了腐朽的社会制度,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民族和主权独立,才能独立自主地选择和探索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国策,自主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是根据国家、民族利益和中国发展实际独立选择、探索、开拓的现代化道路,是造福于全中国人民的现代化道路。这与非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根本的区别。这样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和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新境界。
(二) 独立自主是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性问题
独立自主是现代化道路之魂,没有独立自主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道路。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 曾指出:“如果非西方社会要想实现现代化,它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西方的道路。”独立自主是现代化道路探索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只有独立自主,才能真正根据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本国的具体实际探索现代化道路。
独立是现代化自主探索的前提。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就强调: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自主探索,首先就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成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打破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枷锁,扫清一切桎梏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才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自决,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历程,逐步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自主是现代化独立发展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便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在世界冷战格局下,我国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果断摒弃了当资本主义附庸、走资本主义列强允许的现代化道路的选项,在现代化发展上向苏联看齐,但又不一味机械照搬苏联模式,而是独立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创新探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 “两弹一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科技和国防实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事实充分说明,没有独立自主,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更无法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时代精髓,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才是真正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党引领人民独立自主走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三) 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国家独立、民族独立以及主权独立基础上的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自主发展经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道路,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其他同时期获得民族解放的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就在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自己处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国际局势的冷静观察与精辟分析,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了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 “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实现了国家之完全独立,联合苏联等 “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国现代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从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自主探索的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先进社会制度基础上自主发展经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建立了独立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现代工业体系。截至2019年9月,我国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集中体现,这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一个国家拥有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体系,其生存发展的韧性就强,发展潜力更大,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更强。反观同处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朝鲜战争后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经济快速发展并迅速成为现代化发达国家。但日本、韩国的现代化是附庸型现代化,是全方位受到美国牵制与掣肘的现代化。一旦两国的现代化发展特别是科技经济发展触及或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利益,就会立即遭到美国严厉的制裁打击,“广场协议”及半导体等高技术的受制,使日本的经济发展停滞了30年,韩国在高科技发展上也处处受控和仰人鼻息,就是明证。因此,独立自主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拥有高度独立性与自主创新性的现代化道路,是维护和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因而要毫不动摇,长期坚持。
二、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着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彰显了基于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是一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现代化新道路。
(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依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一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作为科学依据和实践遵循的新道路。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引了我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现代化发展的中国道路。在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主题高度契合的基本前提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具体实践相结合,遵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改造和变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社会化大生产的原理。现代化始于工业化,现代经济的发展起源于社会化大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推动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原理,揭示了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遵循。第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科技是生产力的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时敏锐注意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并作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会推动生产工具、生产性组织以及经济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进而为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原理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命题,并把科学技术作为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一步指出要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同教育、人才、创新等要素广泛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的原理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实际相结合,科学揭示了新技术革命时空场域中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入探索开拓的重要科学依据,指导、引领并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
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必然是符合本国具体实际和特殊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化基本原理运用于分析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特殊问题,不断探索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国情是一个国家谋求发展和现代化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毛泽东早就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同样,认识中国的国情,是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解决中国现代化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底子薄,地域发展不平衡,这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要立足基本国情的新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立足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对一个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和形成具有深远影响。近代以来中国被帝国主义蚕食,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经济濒临崩溃。历史告诉我们,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发展中国。这就为新中国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赋予了一种历史必然性。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家得到统一、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但中国仍然是一个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国家。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汲取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智慧和营养。习近平深刻指出: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智慧启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发展。第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立足于共同富裕的价值创造。“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然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而决不能走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创造,还要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既注重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足,又注重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逐步实现人民共同而持续的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要注重走和平发展之路,只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才能得到更好地促进、保障和实现。因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适应这一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要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要义。邓小平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开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质。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探索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方面,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原理,运用这一基本原理来分析、回答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际问题,依据普遍真理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找到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发展。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原理,离开了普遍真理的指导,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定要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析解决中国现代化的实际问题。如果不能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析解决中国现代化的实际问题,而是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一般结论的背诵,那就不仅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甚至有可能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乱开现代化的药方,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唯心主义的指导和重大的损失。因此,只有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生产社会化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析解决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问题,形成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具体特点和规律的有效战略和策略,才能真正开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一科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揭示了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彰显了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为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道路,是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开拓中实现了有机统一,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勃勃生机。
(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路线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党的基本路线有着密切的关联,党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生命线,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探索与开拓推进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实践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尤其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而发展先进生产力就必须大力探索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先进的现代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找到了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现代化道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改革开放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入探索中,我们党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大力改革与先进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基本路线的深入贯彻和改革开放的创新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经产生,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与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创新
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创新。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突破性探索。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结合在一起的经济运行机制。邓小平在系统分析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全面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深刻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目的。邓小平进一步谈道: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创新性的思想见解和理论观点,解放了思想,打破了禁锢,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结合创造了思想前提,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一方面,这条道路在所有制结构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开拓的过程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进而把 “看得见的手”和 “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新优势,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这条道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在我国,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基本原理,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来更好适应新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健全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国奥秘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现代化,“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国奥秘在于推进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双向耦合,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激发竞争活力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优势互补。
第一,实现了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微观激活之间的双向耦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把人民的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把克服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推进了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第二,实现了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之间的双向耦合。中国式现代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引进和运用资本,把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资本性质理解逐步深化、对资本作用认识趋于全面和对资本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资本、严格规范资本、合理引导资本,在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的同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中进一步提升资本运行的治理能力,“发挥其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增进人民福祉的作用”。第三,实现了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双向耦合。公平建立在效率基础之上,效率也以公平为前提才得以延续。习近平指出: “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之路,既重视社会财富的创造,也重视社会财富的分配,既要把 “蛋糕”做大,更要把 “蛋糕”分好,积极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切实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稳步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创新为主与借鉴为辅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创新引领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引领,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只有自立自强,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吸收借鉴为辅,才能真正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自主创新的现代化道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自主创新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一条自主创新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来带动和推动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强调指出: “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是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带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创新,涵括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治理创新、体制创新、教育创新等,首要的是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要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不断提高我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水平。“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当然,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借鉴和吸收。但是,“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高端科技与核心技术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花钱也买不来,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科技战,打压遏制中国的今天,更不可能花钱买来高科技。中国的 “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的成功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必须把力量始终放在依靠自己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吸收借鉴为辅。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科技引领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科技引领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现代化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可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现代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践证明,科技引领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也必须坚持科技引领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科技引领发展必须提高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发展与竞争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作用日益重要,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前途与命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更是核心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之路,通过科技自主创新引领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我国的科技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喜人成绩,一些技术已经从过去的 “跟跑”到 “并跑”甚至向 “领跑”迈进,但在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差距。新时代新征程,走好科技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继续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加快数字化转型。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我国未来发展的新支柱,“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前沿性科技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 “卡脖子”问题,增强我国科学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科学技术发展的国际合作,注重加强交流互鉴,学习和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中国科技的更新迭代,以科技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加速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创新为主、借鉴为辅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吸收借鉴为辅,把创新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吸收借鉴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和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加快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科技现代化推动国家现代化的成功之路。
科技自主创新始终是实现科技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实践证明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现代化建设最可依靠的支撑点。”科技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障,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坚持把国家力量同市场力量紧密结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自主创新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实现了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迅速增强。同时,在推进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自主创新和吸收借鉴二者间的关系。发展科学技术,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吸收借鉴为辅。自主创新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排斥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相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恰恰是在吸收人类现有一切文明精华特别是先进科技成果基础之上开辟出来的道路,吸收借鉴是服务自主创新、推动我国科技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辅助手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善于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做到自主创新而不封闭自守,加快我国科技现代化的进程,进而带动和推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