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一个科学的结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15 次 更新时间:2023-04-17 23:32

进入专题: 职业教育  

顾明远  

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科学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我们党总结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付出了很大代价得出的一个结论。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过去由于‘左’倾思想和小生产观念的束缚,在我们党内相当普遍、相当长期地存在着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它严重地妨碍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就清楚地说明了造成我国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道:“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认识上有极大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过去过多地看到了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而对教育的反作用则认识不足;第二,对教育的反作用,也往往只看到它对政治的作用,看不到它对经济的作用。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又片面地、错误地理解为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因而认为政治可以冲击甚至代替教学。“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和江青这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了这种片面的认识,抓住教育阵地为他们篡党夺权服务。他们大肆摧残、破坏文化教育事业,打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建立起来的、比较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育制度,严重地降低了教育质量。它的恶劣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认识到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往往把教育事业的投资单纯地看作消费性投资,没有把它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应有的地位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比较重视的。“一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5%。那时期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1.26倍,工程技术人员增长了2倍,教育事业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是,1958年以后,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却越来越少,工程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始终低于工业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二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2.6%;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0—1964年)为3.2%;“三五”时期为1.9%;“四五”时期为2.3%;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有所增加,1976—1978年为2.7%。总起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79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增加了33.6倍,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只增加了19倍。再看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业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1952—1977年这25年,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18倍,而同期内,主要靠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却只增长了18倍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跟不上经济建设的速度。再加上十年内乱中林彪和江青这两个反革命集团对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家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地下降。1979年工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8%。不仅技术干部严重不足,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也降低了。一部分有熟练技术的老工人退休,而“文化大革命”期间进厂的工人,文化程度又很低。据《人民日报》1981年4月1日载,1979年年底通过对2 000万职工的调查,有80%的职工没有达到初中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占7.8%;技术等级多数在三级以下。技术人员的不足,工人素质的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利用。这种状况不改变,经济建设就搞不好,实现“四化”就是一句空话。


文化教育的落后不仅严重妨碍物质文明的建设,也严重妨碍精神文明的建设。十年内乱破坏了文化教育建设,也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思想觉悟的提高,使得许多青年缺乏理想,思想空虚,不讲公德,纪律松弛,社会风气严重败坏。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由于对外实行了开放政策,国外的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随之进入,再加上我们一度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社会风气一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有了很大好转,但要使社会风气得到根本转变,还有待于加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而文化建设又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条件。在文化建设中,教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如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所强调指出的:“普及教育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


总结新中国成立30多年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依赖经济发展为它提供物质条件,而经济建设又必须依靠教育为它培养人才和准备技术条件。而培养人的周期比较长,不能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去考虑,教育应该走在前面,培养人的计划应该提前规划。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物质条件比20世纪50年代好得多。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过去更巩固的物质技术基础,近年来又进口了许多新的技术设备,经济发展的条件从物质上讲基本上已经具备。如果20世纪80年代人才培养的问题解决得好,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技术力量将会大幅度增强,我国的生产也一定会大幅度地增长。正如能源、交通问题解决得好,生产潜力将会极大地发挥一样,人才问题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所以,十二大把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列为经济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之一。


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不仅关系到当前的经济建设,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今天在校的中小学生,正是21世纪初各条战线的骨干,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要落在他们肩上。今天如果我们不把他们教育好,将来不仅他们要责怪我们浪费了他们宝贵的青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掌握在合格的接班人的手中,国家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今天我们已经尝够了“左”倾思想所造成的轻视文化教育的苦果,应该认真地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对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的认识,切切实实把文化教育事业办好。因此,发展教育就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它的发展。尤其是经济部门要大力支援教育部门办好教育,特别是教育内部的结构改革,没有经济部门的支持是难以进行的。因此,教育部门的同志应当主动做工作,努力争取经济部门的同志对我们的支持,支援我们开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只有经济部门的同志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积极支持教育事业,教育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从我国的财政收支来看,近几年内,国家的教育经费不可能大幅度增加,但是不少企业的办学潜力却是很大的,办学的经费是不难解决的。而且要看到,企业的教育投资是会产生经济效益的,是划得来的。常州市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合办,企业每年给每个学生补贴50元,三年花150元可以培养一名有一定理论、一定技术的熟练工人,比他们自己在工厂中实行学徒制每月发30元工资用三年时间培养熟练工人合算得多。因此,企业大力支持职业学校,结果教育事业发展了,工人的素质也提高了,这是一条很好的经验。


[1] 原载《天津教育》,1983年第2期。


    进入专题: 职业教育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32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