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明:屈原与廉洁文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66 次 更新时间:2022-12-06 00:33

进入专题: 屈原   廉洁文化  

郑佳明 (进入专栏)  


今天,我们来到汨罗屈子书院,我与唐浩明先生、朱汉民先生一起探讨“屈原与中国文化”这样一个主题。我们对屈原的研究,在爱国主义、在屈原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以及屈原对文学的贡献等方面成果丰硕。我想说的是,屈原在廉洁文化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样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挖掘。


一、什么是廉洁文化,屈原与廉洁文化是什么关系


1、什么是廉洁文化?廉洁文化是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清白做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廉洁文化包括提倡廉洁精神,弘扬廉洁思想,褒扬廉洁人士;(2)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学、历史和哲学;(3)廉洁文化核心是价值观,其中涉及公与私的关系、国与家的关系、官与民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4)廉洁文化是廉洁政治的基础,是廉洁制度的基础,是官员廉洁道德的基础,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屈原与廉洁文化有什么关系?屈原是廉洁文化的开创者、实行者、探索者和倡导者。

司马迁热情称赞屈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意思是,他的文笔简练,用辞精微;他的志向高洁,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大,写的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他虽出自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虽然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司马迁对屈原的廉洁品性做了极高的评价。

3、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廉洁这个概念和思想的人,影响巨大深远。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廉洁”一词最早就出自于屈原的楚辞作品《卜居》和《招魂》。《卜居》曰:“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招魂》曰:“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意思是: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汉代王逸《楚辞章句》注此曰:“不求曰清,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为私利求人,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屈原对廉洁一词的创造,成为中华民族廉洁文化的开端。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文如其人,屈原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忠贞爱国的人格追求与他的词赋一样,照耀了我们两千多年。毛泽东对屈原毕生追求的廉洁给予很高的评价,这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写于1961年的诗作《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体现了毛泽东对屈原道德人品的最高礼赞,特别是用“椒兰”这种意象来比喻屈原,突出地表现了屈原廉明高洁的品性。


二、屈原廉洁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4、以“美政”为政治理想,追求建设廉明政治。屈原在《离骚》的结尾处,表明其坚持理想的决心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既然不能实现理想政治,我只好走彭咸那样的路,表现屈原为实现美政而不惜一死的精神。王逸《楚辞章句》说:“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屈原赴水,就是效法彭咸。屈原诗文中多次提到彭咸,美政是屈原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他毕生的追求。

对“美政”思想内涵的最早解释,是王逸《楚辞章句》中的“行美德施善政”之说。王逸认为屈原的“美政”思想,包含了施政者个人内在品德之“美”与其施政之善两方面的内容,即以“善”释“美”。在屈原心目中,“美政”说具体一点,就是所谓“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屈原在他的作品当中,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商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大批古代的贤臣。

屈原的美政追求是有针对性的。他在《离骚》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朝廷中人人追逐权力的愤恨,“众皆竟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几乎所有贵族和官吏都是自私自利、贪婪腐败。楚国本来是一个泱泱大国,号称“地五千里,带甲百万”,终亡于秦,从根本上说就是思想僵化、利益固化。比屈原早几十年的吴起深知楚国弊政,厉行改革,惨死于贵族们的乱箭之下。腐败使楚国病入膏肓,腐败的主体是权力,腐败的载体是利益,腐败的关键是官吏,腐败损害的是公众利益。官员的廉洁、政治的清明、社会的风清气正才是国泰民安的根本,长治久安的保证。屈原深知这一点,他想通过改革遏制腐败,建设“美政”。

5、屈原的美政思想强调依靠制度来治国理政、管人管事。《史记》记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造宪令”是楚国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屈原被贬与此事有关。“宪令”里面应该谈的是国大事,其中一定会有屈原的治国理念,可惜“宪令”的内容不得而知。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透过屈原的诗句,来探究他的思想和主张。“循绳墨而不颇”,是屈原的重要主张。在他的诗句里,“绳墨”“规矩”“法度”这样的词汇时常出现。“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离骚》),他是说,为什么不趁着国家强盛的时期,抛弃如今腐朽而不合时宜制度呢?他说,“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他痛斥时下的庸官俗之人本来就工于取巧,他们舍弃正常的法则而不用,而以循私枉法、苟合取容为常规。

与《史记》的记载相对应,屈原在《惜往日》里回顾了受到怀王重用的那段好时光:“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他强调“法度”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意思是,骑上骏马放开四蹄自由驰骋,没有勒马的缰绳和铁嚼。乘上竹木筏顺流急下,却没有船桨任随水飘。背离法度单凭主观去治理国家,就和以上情形没有什么两样。我宁愿突然死去而随流水漂逝,也不愿再遭受一次祸殃。话没说完就投向深渊,痛惜君王将永远不理解我的衷肠。显然,屈原认为“法度”是治理国家必根本的规则制度。

屈原的美政思想除了“修明法度”,还强调按照规矩“举贤授能”,通过选拔人才使国家富强。屈原选择人才是有自己标准的,特别强调“内美”,以贤德君臣构筑抵御腐败的坚固防线。王逸在注释“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的时候说,“内美”是“内德忠贞”与“外有材艺”的统一,又说所谓才能就是:“谋足以安社稷,智足以解国患,威能制强御,仁能怀远人也。”即内在忠贞品质与外在多方面才能的综合与统一。这是屈原的选拔干部的标准,也是治理楚国腐败的重要改革措施。

6、屈原廉洁思想最重要的特点是追求社会求精英品德的纯粹与人格的独立。屈原在《离骚》中说:“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释,“三后”“谓禹汤文王也。”这些人都是历史上品德高尚的“圣君”,“屈原认为纯粹的事物才是美的”。《渔父》篇中屈原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的意思是: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屈原自觉以廉洁清白品性约束自己,这种信念在其心中已是根深蒂固、坚如磐石,品德纯粹是他的人生准则。

纯粹的品质是屈原的价值追求,人格独立是他处世的原则。他悲怆地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特立独行才能寻找到真理。《橘颂》中他写道,“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他是说,你卓然独立从不变易,怎不令人可敬可喜!根深坚固难以迁徙,心胸坦荡别有希冀。你清醒地独立于世,宁愿绝水横渡也不随水流去。你断绝私欲谨慎自守,永不会犯错误。你坚守美德从无偏私,为人高尚可配天地。我愿与日月共生死,长结友谊不离不弃。至善至美而不过分,枝干坚直又有纹理。屈原在他的诗里,多次提到“美人”,即有完美人格的人,他描述的就是这种人。

在屈原心目中,官场中的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楚辞》载有著名的“卜问之辞”;“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这里的八个排比句,揭露了楚国官场的黑暗,表明了屈原的价值选择的光明。他说,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是宁愿使自身危殆也要直言不讳,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言语嗫喏地来巴结妇人?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宁可像志行高远的千里驹,还是像浮游的野鸭随波逐流而保全自身?宁可与骐骥并驾齐驱,还是追随那劣马的足迹?宁可与天鹅比翼高飞,还是同鸡鸭在一起争食?

如何实现自己的人格完善,屈原在《远游》一文中说,“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要通过自我反省,以坚持端正的操守,求索天地正气之来由。这种内省慎独的精神,后来成为中国君子人格主要的修身途径。屈原曾经位高权重,大权在手却绝不以权谋私。在那个群小当道的楚国,他为官清正廉洁,出污泥而不染,宁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忠贞的人格铸就纯粹的灵魂。他在《离骚》中写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意思是说,保持清白节操死于正直,这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称赞的人生道路。他秉承着“伏清白以死直兮”的精神,以身殉国。


三、屈原廉洁文化的价值观与思想来源


7、屈原的洁身自好建立在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之上。如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所言:“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在世人皆醉而浑浑噩噩同流合污之时,这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坚守值得肯定。屈原的高洁不仅体现在对个体的自律和理想的追求上,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责任上升为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关切。

《离骚》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思是,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民众的生活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可这正是我心中追求的美好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屈原为什么至死要坚持一些东西?他的独立性来源于他对人民对生命深沉的爱。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九章·抽思》)屈原哀怨楚怀王虽然有君王气派,但不能体察理解民间心愿。“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我本想大步狂奔远走他乡啊,看到我的人民还在遭受苦难,我又止住了脚步。收集整理这些苦难之情,高高举起告知我的君王。

屈原的忠君爱国,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而是从君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他说,“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并非我害怕自己遭受灾祸,我是担心楚王的国家被颠覆。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屈原)虽流放,睠顾楚国,心系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橘颂》中借对后皇嘉树——橘“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品德的赞颂,表达自己的坚定的爱国之志,也是他对所有执政者理想人格的期许。

《离骚》中屈原经过上下四方求索之后说:“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而不行。”《哀郢》诉说其对故土的依恋说:“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吾民所系,吾土吾宗,梦魂牵绕的家国人民,就是屈原的人格来源。

8、 廉洁美政思想的来源。“美政”既是屈原为楚国设计的现实政治策略,也是他个人政治哲学的理想;既是个体的内在政治道德的目标,也是一种普遍的审美原则。它是政治和美学的结合,是以美学改造、整合、提升政治思想的结果。它与先秦诸子的“内圣外王”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的表达又更有诗意或美学的意味;它既是参与现实政治的士人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对理想的君主政治的期许。

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子百家都已登上舞台,他多次出访齐国,熟悉诸家学派,齐国“稷下学宫”荟萃了当时“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屈原学术视野十分开阔。全面考察屈原的作品和人生,我们就会发现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人。冯友兰先生把屈原列为思想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篇以文载道,而且他有完整深刻的思想体系,只不过这些思想体现在他不朽的诗文当中。

第一,屈原的“美政”理想中的“仁政”思想、举贤任能思想及修德内省的思想明显属于儒家;第二,屈原“美政”思想中和汤、禹、文王一同赞颂的尚贤与能、仁爱和平及巫鬼思想等,更多地源于墨家;第三,屈原“美政”思想中依法度治国、名实参验、反对朋党的观点,与法家有直接的关系;第四,屈原的“美政”思想融会了黄老道家的养“精气”、名辩家论名实、纵横家合纵抗秦以及阴阳巫术、交通人鬼等多方面的思想元素。

9、屈原的廉政思想还来源于他的社会经历与家庭背景。屈原的诗文均含有深刻的政治思考,这些思考来源于他的政治和社会实践。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他清醒地看到楚国政治弊端导致国力衰竭,秦国变法后国力迅速强大,秦楚相争,楚国面临亡国之祸。他提出对外“联齐抗秦”,对内变法改革,这是非常正确的,可是君王的昏庸与群臣的腐败,不仅导致屈原仕途失意,而且导致辉煌八百年的楚王国灭国。屈原的廉洁思想是在这种艰难曲折的从政生涯中观察体验而来的。

屈原的贵族出身不仅给了他文化与教养,而且给了他对夏商周“美政”的美好记忆,他心目中有“尧舜禹”诸多圣君贤臣的榜样,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是他个人的追求,他希冀楚国实现伟大复兴,所以寄希望于清正廉明的政治,寄希望于廉洁文化昌盛,所以他身体力行、思考求索,创造了意义深远的廉洁文化。


进入 郑佳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屈原   廉洁文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7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