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勤:文化视阈下的文学观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5 次 更新时间:2022-10-28 23:16

进入专题: 杜晓勤   唐代文学  

王伟  


有唐近三百年,文学创作粲为大观。唐代文学不仅诗文创作数量甚巨,且名家名作冠绝古今,唐代文学革新与变创亦与文化思潮丕变、政治风向迁移等旁通秘响、桴鼓相应,并相互涵摄,故唐代文学作品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学演进的核心要素,同时也为史学、宗教学、思想史甚至经济史等研究领域所宝重。自宋以降,历代学者各据其说,对唐代文学予以多维研究,成果虽异,体式亦殊,然多富创见,学案连缀,学谱清晰,体现出唐代文学旺盛的生命力和后世对其持续不断的接受热情。及至二十世纪,伴随古典学术的现代转型和新学术典范的生成与确立,唐代文学研究遂与现代学术接轨,逐渐脱离旧时以笺注、疏证为主要范式的门径,始进入对文学内在相关质素和规律的探索,并寻求与文学外部思想、宗教、社会思潮等文化相关性的研究,且先后产生了一批颇具现代意义的研究之作,引领一时一地之风潮。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傅璇琮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充分借用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发以往研究未发之覆,以唐代经典作家、作品为对象,相继推出一系列颇具分量和启示意义的著述,昭示学术风气之潜转暗换,广开研究法门,唐代文学研究多途奔竞之势由此成为重要的时代文化标帜。职是,在唐代文学研究视角转换、方法更新的语境下,一批颇富理论创见,且文献扎实、立论新锐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迭现,其中杜晓勤教授所著之《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中华书局2022年4月出版)即为其中的优秀典范。

《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共分上、下两册。该书是杜晓勤教授多年来从政治、思想、文献等文化多维视域对唐代文学之“通变”“转型”“重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成果。全书除“绪论”外,总分十一章,对唐代文学研究之阐释框架、经典生成、海外典籍、文化转型等问题多作深入推进。整体而言,全书结构精严、文献详实、结论可靠。就研究内容言,全书则可概分为三类:一是唐代文学与社会文化之互涵同构的关系研究,以“融合”与“转型”为关键词,着重讨论南北朝文化文学与初盛唐文化文学的关系,以及以茶事为观测点,论析唐宋文化转型,宏大却不失精致。二是唐代文学作家专题研究,在文化学的广谱视角下,主要对唐代诗坛久享盛誉的作家如杜甫、白居易、元稹、柳宗元进行精深研究,所论契合学术前沿,观点亦能自成一说。三是文献传播、交流与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以骆宾王西行与隋唐典籍东传为切入点,论述东西文化交流对于文学创作与繁荣所具有的意义。总体而言,全书各章自成系统,但章节间又彼此关联,潜伏逻辑暗线,呼应“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之总题。

晓勤教授大作甫一出版,因缘巧合笔者幸得先睹。忆及2008年前后,我在撰写博士论文《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期间,因论文中与魏晋以降士族社会变迁与隋唐家族文化转型等话题关涉颇深,就曾细细拜读过晓勤教授《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东方出版社1997年出版)一书,该书收入吴先宁先生主编的“日晷文库丛书”,傅璇琮先生曾为该套丛书作序,评价甚高,阅读后益感新颖,获益匪浅。《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以“初盛唐”为时间断限,共分“通论”与“正论”两部分,对初盛唐诗歌的重要作家与文运迁变多有精辟论断,融理论思辨与文献考订于一体,论点深入,对笔者博士论文撰写颇具参考,并多有征引。今次新出之《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则对前书予以新增若干章节内容,并将其研究内容一路贯通至中晚唐,乃至宋代。内在格局与视野更见宏富与通彻,显示出作者对此一论题持久的关注与思考。晓勤教授近年来专力于唐诗体格尤其是唐代律诗的体式研究,并多从六朝声律源头入手立论,条分缕析,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屡有创获,代表成果有《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二书虽所论、所见不同,但学术思路与理念则庶几相近,或仍可将其涵括于唐代文学与文化这一命题之下。若吾见不缪,则益见晓勤教授对于唐代文学与文化相关问题思考几近三十余载,其学术观点之推演和治学理路之轨迹清晰可见,学术成就与贡献则无待笔者赘辞。

借先睹之机,兹就《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一书,略陈读后之若干体会,以与学界博雅君子分享新著阅读之收获。

首先,全书研究视角独特。古代文学研究的纵深发展,重视发掘文学演进的内部规律和对经典文本的研究诚然重要,但文学作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其发展所受到的外部文化因素亦理应受到重视。建国以来,古代文学研究长期以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较偏重于对古代文学作家与作品“内在性”质素予以研究,而对其所处时代之政治、社会文化,则多片面理解或予以标签化的粘贴,从而忽视了不同作家对于社会文化的差异化接受与社会文化思潮对于文学创作润物无声的个性化影响。此种境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得逐渐改观,将晓勤教授此书置放于这一时代的学术语境中予以考量,或更能见出其学术价值与意义。

尤值究意的是,作者在言及“文化”时,并未掉入泛文化论的窠臼,而是紧扣初盛唐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刚健”与“风骨”。为厘清此一文学特质的形成,遂转向对创作主体之群体性社会命运的探索,进而结合南北朝门阀社会向隋唐庶族社会转变的历史趋势,提炼出中、近古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两条线索——“士庶力量消长”与“地域文化整合”,从而对史学界所热议的“唐型文化”研究予以呼应,最终为盛唐诗歌所蕴含之雄浑壮大的文化精神之形成过程与文化动因予以深入阐释。在此背景下,对南北朝文化向隋唐文化转变的内在推动力量予以准确把握。笔者以为,若将“士庶力量消长”视作文化因素在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对流,“地域文化整合”则无疑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在不同地域间的横向交流,二者如同坐标轴的横轴与竖轴,不仅构成了中古社会文化变迁的全息图谱,也为隋唐文学之生成与展衍提供了重要的阐释框架。在此图谱与框架之下,对于学界理解初盛唐文人命运之跌宕起伏、文学创作内在质素之迭代更新、文学集团之聚散分合、文学事件之缤纷繁复,无疑提供了一种思路清晰且视角别致的观测角度,使学界对南北朝文学向初盛唐文学转变的研究实现了从“硬着陆”到“软融合”。在此理论体系下所提出的观点,对推深唐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其次,该书研究思想圆融通达。回顾二十世纪以来的唐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在南北朝文学和隋唐文学间的承继关系上,习见的观点多认为北朝文学质木无文、理胜其辞,而南朝文学则多文过其辞,亦无可取。故学人多以魏徵《隋书·文学传序》与陈子昂《修竹篇序》作为唐代文学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展开研究,并将建安文学视作唐代文学的精神母体。然揆以史实,则不难发现,有唐一代,举凡重要作家如沈宋、文章四友、吴中诸子及李杜王孟等,莫不从南北朝文学摄取养料。江河不捐细流,方成湖海巨涛。此理于初盛唐文学发展亦无例外。晓勤教授洞察敏锐,认为“无论从诗歌的情感质素还是从艺术形式上看,初盛唐诗歌都不全是对南北朝诗歌的一种反拨,而是在递嬗渐进中对南北朝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此论一反学界惯有之唐人对南北朝文学多做否定之论,而强调隋唐文学与南北朝文学之间事实上存在的承继关系,无疑颇具新意,并对初盛唐文学的发展与演进另辟新径。初唐时期的武德朝廷、贞观朝廷和高宗朝廷充斥着大量由北朝、隋入唐和由南入北的文人,他们身负南北朝文学影响和家族文化的濡染,说他们一脚踏入唐代,就完全摒弃数百年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和家族文学积淀,而转投五百年前汉魏文风的怀抱,于情于理,殊难服人。近年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先后在中华书局出版《烽火与流行: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等著述,亦多此类研究,可与晓勤教授在该书中相关学术观点交相印证。

事实上,如同芳林之新叶与旧叶有序交替一样,文化与文学之“前波”与“后波”也难以断然截分,文学与文化的发展是文明接力的最好例证,学术研究的视域同样需要圆融通达。偏执一端,如执矛入城,恐难预流。

再次,全书义理与考据并重,结论可靠,所论有据,不务游谈。细读文本,对相关史料作细密梳理与发明解读是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任何研究,如无文献支撑,则如沙上筑楼,亦易荒腔走板。因此,历来有影响、有成就的学者如陈寅恪、岑仲勉、傅璇琮、陈尚君等,既是卓越的文献学家,方才是出色的文史学家。《唐代文学的文学视野》在注重理论体系建构时,也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表现出扎实的文献功底。如该书第九章《“草原丝绸之路”与骆宾王西域之行》,先通过文献载录,将中古时期草原丝绸之路的存续、发展与建构等问题逐一梳理,随后结合学界有关骆宾王在高宗朝中后期的仕宦经历和从军西域的具体史实,予以具体辨析,最后认为骆宾王从军西域前仅在朝担任过奉礼郎,其约于咸亨元年四月离京,随阿史那忠远征西域,安抚、劳问被吐蕃威胁、挟制的西域诸蕃部落,此可以与骆宾王诗中的相关记载相互印证。将具体的诗人与诗作,置放于宏大的丝路文化语境中,进而见出大时代背景下具体人物的命运遭际。史料、史实与史识彼此贯通,融为一体。据此推动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研究,显示出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文献意识与扎实的文献功底。

此外,该书还对杜甫政治悲剧与文化史思想史意义、杜甫在盛中唐时期的接受现状与局限、元白二人在各自作品中所蕴含之“文化追忆情结”、柳宗元《封建论》与美政理想观念等问题进行较为细密的研究与讨论,皆从具体史料出发,并旁及历史、宗教与思想文本,论皆有据,观点深入,对学术进步各具推进之功。

学术研究无有止境,惟勤勉力行,方能精进,治唐代文学尤其如此。在近千年的学术发展中,唐代文学研究无疑是深耕细作的典范,先后被无数代优秀学者反复开掘过,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因此在此研究领域,任何一种推进都要付出数倍努力,始能有所创获。晓勤教授在北大获名师亲炙,并在此领域长期躬耕深作,撒种施肥,故能所获颇丰、所见精深。《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一书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晓勤教授成就远不止于斯,与此书同时再版的还有《20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上下两册。近年他在忙于系政之余,逐渐将研究重点挪移至唐代诗格学的梳辨与研究,亦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晓勤教授年富力强,别具学术活力,是中青年学人的榜样,期待他能继续保持多出精品的学术势头,为学界贡献更多精彩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学术进步和弘扬传统学术精神而继续奋斗。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来源:中华读书报


    进入专题: 杜晓勤   唐代文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49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