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驷:文风与党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42 次 更新时间:2013-04-27 20:51

进入专题: 文风   党风  

汪家驷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文风问题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党风的集中反映;文风的好坏不仅决定文章的影响力、感召力,还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效果。因此,文风建设始终是我们进行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文风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个政党的文风,是党风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党在政治生活中,从来没有把文风、学风、会风截然分开,而是倡导文风、党风、政风、会风、学风的一致性,把保持自身优良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作风,视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一种高度严肃的政治使命。

当前文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僵化,缺乏沟通共鸣。常有一些讲话、报告,思想滞后、观念陈旧,感觉迟钝、手法僵化,华而不实、缺少诚意。套新概念又无新内容,有“声度”但缺深度,公文式语言盛行,程式化、生产线写作流行,不出彩,不出新,不用心,不动情,照搬照抄,照葫芦画瓢。二是贪大求长,热衷空谈说教。不少文章、讲话、报告洋洋洒洒数千言,“干”货不多;有的讲话游离主题、不着边际;有些报告拖泥带水、东拼西凑。一些领导喜欢长篇大论,总怕写短了体现不了重视,讲少了显示不了水平,本来三五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非要滔滔不绝讲上三五十分钟。对此群众编了段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来讲话。”三是官腔官调,拒人千里之外。一些讲话材料,官话、套话连篇,居高临下,板着脸训人;还有的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有的穿靴戴帽、老生常谈,来自群众、来自基层、来自生活的鲜活事例、生动语言少而又少,摘抄式、拼凑式、剪刀加糨糊式的文字材料泛滥成灾。四是故弄玄虚,追求轰动效应。有些人喜欢照搬国外一些理论和概念,美其名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殊不知远离中国国情,不接地气。有些人无端发老爷脾气,一动笔一开口就轻率批评人、指责人,以求轰动。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四个缺少”: 一是缺少深刻的思想。思想深度决定文章深度,也决定着文风。不少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缺少理论素养,缺少调查研究,不用心不善谋,游离于实际之外,讲话写文章自然了无新意、缺筋少骨、没有生气。二是缺少讲真话的勇气。讲真话是求真务实的起码要求,也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基本素质。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讲不出明白话、讲不出管用的话?缺乏讲真话的勇气是一个重要原因。但真话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讲真话也要有水平,乱讲话不是讲真话。真正有见解、有胆识,何愁讲不出有思想、有新意的话?何愁写不出有个人风格又能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章?又何愁我们的文风不能有一个大的改进?三是缺少群众观念。文风问题紧连着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涉及对待人民群众的情感问题。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指出:“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一些党员,稍稍有点工作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似乎当了共产党员,就比非党群众高出一头,有的人还喜欢以领导者自居,喜欢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遇事不愿意同群众商量,这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倾向,也是一种最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自然会拥有坚固的群众基础,体现在文风上是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自然受到欢迎;脱离群众,远离实际,与现实格格不入,体现在文风上,自然是语言干瘪,自说自话,无人买账。四是缺少党性修养。文风问题反映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一个有很好党性修养的领导干部,其文风自然健康清新、言之有物;相反,一个党性修养差、喜欢搞花架子的干部,在文风上自然是心气浮躁、华而不实。文风体现出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也折射出党员干部自身的工作作风和行事风格。

改进文风必须拿出真招,见到实效。一是增强思想观点,提倡鲜明文风。所谓鲜明,就是思想性要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好的思想观点只能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二是坚持“三贴近”,提倡生动文风。所谓生动,就是讲具体坦诚的话,讲新鲜活泼的话,讲群众喜闻乐见的话。改进文风,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三是力求“短实新”,提倡创新文风。所谓创新,就是开新篇、辟新途。要大胆实践,倡导朴实明快的符合“短、实、新”特点的行文风格。四是提升党性修养,提倡清新文风。所谓清新,就是讲话、行文既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又有鲜活的表现形式,文章内容深邃,表达轻快,不仅耐读,而且易读。提升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党性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空话、套话;提升其道德品质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假话、大话;提升其联系群众的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官话、废话;提升其科学知识的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经不起实践检验和脱离实际的话。

二、弘扬优良文风,端正党风政风

文风建设是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端正党风的高度审视文风,高度重视弘扬优良文风对党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1.弘扬优良文风,提高科学执政水平

用好“笔杆子”是党和政府实施有效领导的重要方式。领导机关的文件和领导干部的文章讲话,体现着党的意志,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部署协调、指导工作落实的基本工具,理应运用好、掌握好。要重视话语体系创新。一个政党,其伟大生命力不但表现在行动中,还表现在先进的话语体系中。符合社会进步的健康、有新意的语言,会使交流更加通畅,更富有鼓动性、感召力。执政党不能只会讲文件上的话,还要多用生活中新鲜生动的语言。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只有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需求,方能言之有物;只有向实践学习,把握基层实情,方能言之有据。学习群众语言,自然会摒弃“假、长、空”,坚持“短、实、新”,这样的讲话和文章,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才能真正做到入脑、入耳、入心。要重视运用网络。网络已经成为领导干部创新执政方式的重要平台。“网言网语”能够迅速拉近官民距离,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网络问政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摒弃了“文件语言”,使用起“网络语言”,有效地引导了舆论,鼓舞了民心。

2.弘扬优良文风,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新闻宣传早已不仅是新闻单位的事,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尽快熟悉新闻工作,善于运用媒体,指导推动工作。

创新舆论引导方法。新闻文风是文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界必须在大力宣传党的主张、坚持弘扬社会正气、正确引导社会热点、快捷通达社情民意、争抢突发事件第一落点、理性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弘扬优良文风,努力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方法。

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提高新闻素养,加强对媒体的了解、服务和引导,利用和发挥好媒体作用,学会同媒体打交道,学会在媒体的监督下开展工作,不能“一表扬就笑,一批评就跳”。新闻工作者要落实“三贴近”,坚持“走转改”,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政府部门要运用好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配合媒体,强势占据舆论引导制高点,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舆论引导艺术。舆论引导艺术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不仅是指新闻报道,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讲话、报告、文件、简报中,同样存在舆论引导的问题,一样需要我们把好关、掌好度,精心选择内容,把控引导节奏,及时反馈引导效果。当今时代已经是信息时代,信息瞬间传播全球,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新闻媒体,要切实承担起引导正确舆论的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辱使命。

3.弘扬优良文风,提高党的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水平

整顿文风从根本上说是整顿党风;整顿党风从根本上说是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作风。

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摆上重要位置,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以身作则带出好文风。习近平同志要求:“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在不断提高,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还是要尽可能自己动手。一些重要讲话和文章应当全程参与,出思想、谈看法、拿主意,在大的方面把好关。”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给广大党员群众作出表率,带头写短文、讲短话、讲真话,建立一个好的“话语环境”,下级就会自觉仿效,久而久之,实事求是就能深入人心,求真务实就能蔚然成风。

积极发扬党内民主。发扬党内民主,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政领导班子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务公开、党内民主决策等制度,保障广大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要让讲实话、干实事的人不吃亏,讲假话、耍嘴皮子的人没位置,这样,讲实话的人自然会多了。只有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风气,才能以党风带动政风,以政风影响文风。

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对一个社会来说,执政党说什么话、怎么说话,事关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公信力。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倾向于夸大成绩、掩饰问题,搞形式主义,不少地方反映出这种文风会风。必须推进政务公开透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必须通过建章立制,促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对老百姓讲实话,讲听得懂、有用的话,促使文风根本好转。

(作者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进入专题: 文风   党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43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