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卿 刘畅:深刻理解“两个大局”的理论逻辑与外交指导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00 次 更新时间:2022-07-20 09:27

进入专题: 习近平外交思想  

刘卿   刘畅  

内容提要:习近平关于“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是对当今国内国际大势的科学判断。“两个大局”以恢宏的视角审视中国与世界关系,勾勒了历史交汇期独特的国际图景,蕴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宏阔的战略视野和深邃的战略思维。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大局”的理论逻辑,有助于我们精准定位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与世界坐标,为研判国际形势、把准潮流方向、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风险与挑战、做好各项外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 键 词: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外交  “两个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①之所以强调大局,是因为大局是根本、是方向、是关乎全局的东西。习近平关于“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是对当今国内国际大势的科学判断,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邃的战略眼光和辩证思维能力,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谋划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对外工作胸怀“两个大局”,要求我们从大历史大战略层面深入理解“两个大局”的深刻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其为指导积极推进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一、“两个大局”蕴含深刻内涵


习近平关于“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立足于宏阔的时空背景,反映了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规律的战略智慧,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时代内涵。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进程大趋势。所谓伟大复兴,就是要恢复中华民族以前的辉煌,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潮流。中华民族曾创造辉煌文明,在一定历史时期走在同时期人类文明发展前列。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造有统计记录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总量的最大比重。②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中国开始落伍了。此后200多年,世界由不断扩张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秩序被“丛林法则”支配。自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中国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即便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仍在巴黎和会上被侵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的成立,一洗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屈辱。中国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还找到了走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深刻影响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走向。时至今日,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精神屹立在世界东方。今天的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以上。可以说,世界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国际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也因中国而改变。中国正处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在国际舞台上正在开启更有作为的中国时代。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创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大国,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广受世界欢迎。今天的中华民族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梦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更加现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是全局性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这一战略全局是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的主线,贯穿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立足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运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③无论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现代化,还是对外交往,各方面工作都要致力于、服务于这个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各党派、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全社会各个阶层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自觉服务这个大局。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人民。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④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这一战略态势正在形成和不断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一种整体性的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⑤所谓战略全局,就是要从整体和全过程出发考虑谋划实现远大目标,强调用系统科学方法来把握战略系统在空间上的广延性、时间上的延续性,使社会系统诸因素得到合理配置、有效安排和协调发展。习近平强调:“要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把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已步入关键历史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⑦


(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何谓大变局?指的是事物的变化力度前所未有,立破并举,涤旧生新,影响是全体系、全方位、深层次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年来、五四运动一百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发生的历史性、革命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⑧这一变局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战略全局和外部环境。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客观发展的现实。大变局涉及多个领域,但从对国际体系变革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来看,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际格局正在经历历史性演变。习近平指出:“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加快重构,传统发达国家呈全面颓势,新兴经济体、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引擎。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0年发达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57.5%。⑩与此同时,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按购买力平价衡量,2019年亚洲GDP全球占比为34%,而美国与欧盟合计占比为31%,“亚洲世纪”真正开始迎来转折点。(11)自16世纪起,西方开始赶超东方并领先全球,而现在东方正在赶超西方、领跑全球,此乃五百年来之“大变局”。(12)第二,全球治理正在发生体系性变革。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世界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经济全球化也衍生系列问题,发展鸿沟日益突出,恐怖主义、传染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习近平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13)二战后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难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球问题,西方七国集团(G7)影响力逐渐式微,而体现“南北共治”的二十国集团(G20)影响力与日俱增。新兴经济体在联合国、G20等多边框架下影响力持续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区域一体化中加强内部治理,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机制在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从全球治理的对象变为全球治理的主体,这一变化是近代以来全球治理中最具革命性、历史性的变化。(14)世界主要大国以重塑国际规则为手段,抢抓全球治理主导权,国际体系的变革愈显深刻。第三,世界科技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以及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呈现多点突破态势,正在形成多技术群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链式变革。前沿性、颠覆性高新科技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呈几何级数增长,也引发生产关系大变革。抢抓科技革命优势成为各国竞争核心,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变得更加突出。(15)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16)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蕴含新的机遇。大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国家间权力结构变化,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全球经济增长重心将从欧美转移到亚洲,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地位显著上升,中小国家对世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球治理变革为构建更加公平、正义、包容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新契机。全球治理变革进程重构国际秩序,为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制度提供了新的机遇。发展中国家不仅参与G20等制度体系设计,还适时提出国际合作倡议,催生新的制度安排。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等相继成立,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性崛起,极大提升了非西方国家国际话语权。多边秩序的重构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机会。“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新型多边平台和治理秩序提供了范例。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分工和生产关系,为后发国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范式转变,生动证明现代化不仅仅只有西方模式。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历史机遇,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实现从“跟跑”到“并行和领跑”的根本转变,在人工智能、5G等关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为中国奋力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国际格局深刻变化,触及诸多结构性、体系性问题,旧矛盾重新浮现,新矛盾不断增多,国际社会失序、局部混乱愈发明显,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上升。世界主要战略力量政策取向普遍呈现强势进取的特点,大国关系竞争面明显上升。(17)逆全球化泛起,西方国家倾向于将国内矛盾转移为地域矛盾,促发局部战争风险升高。二是中国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变量,容易成为西方内政外交失败的“甩锅”对象。西方从自身历史经验中强调“国强必霸”,不相信可以与正在崛起的非西方国家和平共存、互利共赢。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继续鼓噪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升级对华施压。随着中美综合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双方利益协调难度会持续上升,两国体制层面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美国继续以关税手段迫使中国全面让步,不断挑衅,试图挑起矛盾,搅乱和阻挠中国的发展。(18)三是新科技革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源泉,也给世界带来不可预知风险。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赛场,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主要科技大国围绕前沿技术和规范标准制定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在某些科技领域中国还面临“卡脖子”问题,产业链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技术封锁与反封锁,正在深层次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走向。


二、“两个大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两个大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对当前国情世情作出的全局性重大战略判断,是在深刻把握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汇,充满了辩证思维,蕴含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论。(19)


(一)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是第一位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它是第二位的,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中国发展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国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影响伟大复兴的外在因素。“两个大局”是在同一时空下进行的两大趋势,必然会形成历史性交汇,相互激荡、彼此影响。内外因素变化叠加在一起,呈现出的状态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构成中国与世界交互影响的全新局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这种复杂的局势,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20)


胸怀“两个大局”,首要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2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运动中,各种问题与挑战将呈现新形式、新特点。新形势向我们提出新要求,需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体现了奋斗目标、前进动力、根本保证、实践方向的高度统一,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路径。(2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国内大局,但它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环境下形成和展开的。推进这一战略全局,必须放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来筹划。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依然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须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23)一方面,要善于抓住和运用好世界大变局中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将外部有利因素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力;另一方面,要时刻警惕外部环境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风险,妥善应对,及时化解前进中的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大变局的关键变量。(2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在表现就是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进而加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构,为世界经济发展、国际格局演变乃至国际秩序的变革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动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势发展的必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与人类的整体进步具有本质的关联。(25)中国需要顺势明势,谋势造势,借势用势,使之朝着更加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演变。


(二)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相统一


“两个大局”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习近平深刻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26)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因此,对于新事物发展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进入到最为接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阶段,这个伟大的实践正在构成一种战略态势、战略局面。这是对中华民族未来光明前景的深刻把握,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百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发生历史性革命性变化的大变局,充满矛盾与斗争。这是对中国发展曲折道路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


胸怀“两个大局”就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看问题,既要深谋远虑又要居安思危,在应对世界变局中作好战略判断、战略谋划。当前,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物质基础雄厚,发展韧性强劲。国际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历史潮流,得到大多数国家拥护。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为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坎,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形势复杂,不确定性风险上升,某些领域的斗争依然严酷,个别国家和政治势力损害中国发展和安全利益的图谋依然存在。中国需要增强忧患意识,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要坚持底线思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三)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相结合


“两个大局”坚持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芒。问题导向就是强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真正的批评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7)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切中矛盾的要害,抓住化解矛盾的着力点,找到解决矛盾的突破口。(28)目标导向就是强调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重在确定方向、明确目的、描述愿景,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信念和信心。目标导向要解决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问题导向要解决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29)习近平明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30),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两个大局”的论述同样体现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思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一切工作要致力于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围绕和服务于这个战略全局,体现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是由一个个符合发展实际、顺应人民期待的阶段性目标所组成。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就是因为制定了符合国情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具体的政策行动逐个落实、梯次推进。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大勾画了“两个时期”“两个阶段”现代化建设发展蓝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31)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了当今时代形势的新特点、新矛盾、新挑战,这是对我国现实坐标的精准定位,中国需要面对这一变局,努力去化解这些问题,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32)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过程中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把握大势,找准问题的源头和规律。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好工作预案,随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胸怀“两个大局”要做到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又要时刻防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有效应对各类风险,不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


三、立足“两个大局”全方位推进对外工作


习近平关于“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既是重大战略判断,也是指导对外工作的方法论。这就要求对外工作坚持立足国内与放眼世界相统筹,既从中国发展的新特点、新任务、新挑战的实际情况出发,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又要具有全球视野,明察当今国际形势新变化、新特征,正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观大势、谋大事,提出许多重大对外战略思想,推出一系列国际战略措施,展示了中国外交新气象。


(一)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面对国内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中国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方面,大力培育强大的国内市场,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中国通过扩大开放不断构筑“两个大局”的经济基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并没有因为经济全球化暂时遇阻而放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而是更多的与各国各方面一起继续挖掘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中国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颁布实施了《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33)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举动,得到了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个市场主体的广泛认同,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34)在“自身硬”的坚实保障之下,中国有更大的底气不断夯实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国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中国以自身的开放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与亚太地区其他14个国家共同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突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地位。“一带一路”倡议大幅提升中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中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不断延伸,构筑起方位更加平衡、领域更加宽广、时空更加开放、内外联动更加紧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5)“一带一路”实现了东西两大方位、陆海两大区域、内外两大市场的有效统筹,拓展中国在亚非欧三大洲、印太两大洋乃至全球范围的发展空间。(36)中国积极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沿线国家落实,以共建健康、绿色、数字丝绸之路为新契机,打造更为精细的“一带一路”合作。“一带一路”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


(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述概括了中国外交今后努力的总目标,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则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破旧立新,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其核心内涵强调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应有之义。“相互尊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前提,是国际关系稳定性的来源,是国际伦理道德的核心要义,强调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选择发展道路,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干涉他国家内政。“公平正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国际关系合法性的来源,强调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遵守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准则,共同协商,推动制定平衡反映各方利益和关切的国际规则。“合作共赢”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目标,是国际关系义利并蓄的来源,强调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你失我得、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思维。(37)


中国不仅在理念上倡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而且努力将其付诸实践,推动中国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一是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周边关系。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38)中国周边外交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使自身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亲力亲为,优先安排周边访问,通过元首外交,不断提升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中国不断深化与地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创新区域合作机制。通过举行亚洲文明对话等方式,不断夯实民意关系基础。


二是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39)中俄坚持以“不冲突、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宗旨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赋予其“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核心内涵。习近平明确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的重大倡议,不断开创中欧合作新局面。


三是积极与发展中国家探索构建新型关系。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始终清晰。习近平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40)近年来,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阿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中拉努力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五位一体新格局。


四是积极倡导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习近平强调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的是更具包容性、更加以人为本的真正多边主义,反对“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将单边主义和小圈子对抗凌驾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体系之上。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气候变化治理、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切实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最终目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1)全人类利益和价值具有共通性,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牢牢把握自身发展进步的命运同时,也将为人类进步的共同命运作出更大贡献。(4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3)“持久和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条件,各国都要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完善和平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普遍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繁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实现联动增长,追求共赢。“开放包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品格,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清洁美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身关怀,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中国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绩斐然。首先是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国会的演讲中郑重提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中国东盟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亦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无论是共建自贸区合作、应对金融危机,还是抗疫合作,均体现了“荣辱与共”的共识。中国已与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建立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与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如积极推动中非、中拉和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打造新型南南合作典范。(44)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45)在气候治理方面,中国积极促成巴黎大会达成历史性的《巴黎协定》,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在网络治理方面,呼吁“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46)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制定数字安全国际规则提供一个蓝本。在应对传染病方面,在自身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积极参与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呼吁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47)


四、结语


“两个大局”浸润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有力指导中国外交实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描绘了人类前途命运的光明图景,改变了西方五百年来强权称霸的国际秩序基本逻辑,塑造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交织激荡将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促推中国发展和国际秩序变动。


“两个大局”是理解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立足点,辩证提炼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深刻剖析了中国在国内国际环境共同影响下的前进路径。“两个大局”既对客观世界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也推动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是中国外交实践的科学指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解答时代之问,以天下情怀为国际公平正义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外交胸怀“两个大局”,常思“国之大者”,拼搏有为,善作善成,积极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完稿日期:2021-9-10]


注释:


①“习近平总书记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微镜头”,《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第2版。


②[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伍晓鹰、许宪春、叶燕斐、施发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9页。


③颜晓峰:“胸怀‘两个大局’的高远战略思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光明日报》2019年7月29日,第5版。


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⑤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古籍网,http://www.bookinlife.net/book-51400-viewpic.html#page=71。(上网时间:2021年6月27日)


⑥“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人民日报》2014年12月7日,第1版。


⑦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5期,第12页。


⑧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5页。


⑨“习近平接见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9日,第1版。


⑩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Managing Divergent Recoveries," April,2021,https://www.imf.org/-/media/Files/Publications/WEO/2021/April/English/text.ashx.(上网时间:2021年9月7日)


(11)庞无忌:“世界大变局期待更多亚洲共识”,人民网,2021年4月16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n1/2021/0416/c1004-32080283.html。(上网时间:2021年9月7日)


(12)陈向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求是网,2019年8月23日,http://www.qstheory.cn/international/2019-08/23/c_1124913320.htm。(上网时间:2021年9月7日)


(13)“习近平在德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人民网,2017年7月5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705/c40531-29383295.html。(上网时间:2021年9月7日)


(14)沈传亮:“如何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网,2021年5月25日,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0525/c436975-32112281.html。(上网时间:2021年9月7日)


(15)陈怡:“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科技创新”,《上海科技报》2020年11月27日,第4版。


(1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第2版。


(17)高祖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学习时报》2019年1月21日,第1版。


(18)王玮:“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2月17日,第8版。


(19)户晓坤:“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与当今时代的两个大局”,《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3期,第4-11页。


(20)“‘两个大局’:信心、机遇、挑战”,《北京日报》2020年1月13日,第17版。


(21)“习近平总书记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微镜头”。


(22)陶文昭、温祖俊:“辩证把握‘胸怀两个大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4日,第1版。


(23) 颜晓峰:“胸怀‘两个大局’的高远战略思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24)“统筹两个大局 办好自己的事——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经济日报》2020年10月31日。


(25)户晓坤:“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与当今时代的两个大局——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


(26)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第2版。


(2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9页。


(28)特约评论员:“谈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学习时报》2019年12月25日,第1版。


(29)李抒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社科纵横》2019年第5期,第13-17页。


(3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第2版。


(31)特约评论员:“谈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32)黎滢:“辩证理解和把握两个大局”,《江西日报》2020年12月21日,第10版。


(33)宋微:“读解《外商投资法》的四个角度”,人民网,2019年3月16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316/c1004-30978976.html。(上网时间:2021年9月7日)


(34)“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网,2019年11月26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6/content_5455613.htm。(上网时间:2021年9月7日)


(35)罗建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回答的三个核心问题”,人民网,2017年11月1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01/c40531-29619970.html。(上网时间:2021年9月7日)


(36)“新时代中国外交呈现内外联动大格局”,海外网,2019年1月15日,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9/0115/c353596-31480033.html。(上网时间:2021年9月7日)


(37)阮宗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超越历史赢得未来”,《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2期,第16-30页。


(38)“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0日,第1版。


(3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5版。


(4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17页。


(41)“中国是合作共赢倡导者践行者”,《人民日报》2012年12月6日,第1版。


(42)王毅:“立志民族伟大复兴 胸怀人类前途命运”,《求是》2021年第14期,第32-37页。


(4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44)葛传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愿景到现实的伟大实践”,《学习时报》2019年8月23日,第2版。


(45)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6月11日,第3版。


(46)习近平:“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0日,第1版。


(47)刘卿:“共赢共享,以天下情怀解答时代之问”,《光明日报》2021年1月21日,第12版。


    进入专题: 习近平外交思想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543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国际问题研究》 2021年第5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