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雷 袁久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意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23 次 更新时间:2022-06-22 20:36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卢雷   袁久红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在地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因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既是对西方现代性精神的扬弃,也是对传统教条主义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胸怀天下,推动构建“美美与共”的人类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具有本质一致性,它在思想文化层面的显著特质就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以这种“两相结合”的思想成果指导整个现代化进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旗帜,为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而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体现出强大的理论感召力和文化感染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根基,在赋予这一道路以中国特点和风格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其“中国式”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维逻辑和价值理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契合相通之处,推动两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深度结合与融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同时形塑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品性。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文化“全盘西化论”和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本位论”,都一度成为“道路之争”的焦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领导主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理念的绝对话语权,坚持走自己的社会主义之路,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新书写了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新型现代性,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含先进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灵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在地包含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精神,具有与其他现代化道路相区分的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精神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融贯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三个核心要素,蕴涵自由、民主、发展、公平、正义、和谐等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出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特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精神通过融入现代化实践而发挥作用,这个过程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展开过程是同步的。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特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政治与价值导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应对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的困难和挑战,这与西方国家政党谋私利的工具本性形成鲜明对比。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政治优势。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则容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又吸纳西方现代性价值的积极成果,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特有的文化优势。从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深厚的人本精神。西方式现代化贯穿资本统治的逻辑,社会发展归根到底从属于资本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则把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强调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从而避免出现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发展鸿沟与陷阱。从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和传承的是和平共处、天下大同的理念,中国人民不仅要发展自己,也要造福世界,谋求世界大同。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崇高的文化理想。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展开,最深刻地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最直接地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的存在状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想就是要构建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化共同体,这一共同体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是美的实现。资本逻辑支配下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已经陷入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危机之中。与此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本”的而非“物本”的,较好地解决了现代化过程中人的发展困境与文化虚无主义的难题。这集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价值诉求,在执政施政和国家治理体系中贯彻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并引导全社会形成对“四个自信”的文化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构筑起一个抵御物化与虚无的强大的精神世界。在具体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注重人自身发展的现代化,在不断提升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以文化创新创造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协调统一等等,努力使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相互促进,从而有力彰显了个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相互促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社会文化理想。


作者:卢雷、袁久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82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