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民:从耳到眼:Ax-1升空观摩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22 次 更新时间:2022-05-05 15:59

夏新民  


这是一次偶然的相遇。

2022年4月8日,天空放晴。佛罗里达可可比奇海滩(Cocoa Beach),波光粼粼,白帆点点,碧空万里。

这里是佛罗里达久负盛名的冲浪者天堂,它处卡纳维拉尔角北,与肯尼迪航天中心隔海相望,直线距离不足10英里,是宇航员们的度假圣地,同时也是航天爱好者们观摩航天器升空的最佳境地之一。

卡纳维尔角,位于佛罗里达州布里瓦德郡。它濒临大西洋,是一条长约100英里,平均宽度不足1英里,最窄处仅500英尺(约0.1英里)的狭长土地。它像一条长长的丝瓜,挂在佛罗里达州的东南沿海边。

对建国历史不足250年的美国而言,卡纳维尔角,既古老,又新颖。它由早期的西班牙殖民者命名,西语意为“长满藤科植物的角”,迄今已有400年的历史。

1963-1973年,为纪念遇刺总统肯尼迪对美国航天事业的推进,继任的约翰逊总统,曾应肯尼迪遗孀杰奎琳的请求,将其更名为肯尼迪角,并得到美国国家地理名称委员会的批准。但是这项更名,却遭到佛罗里达州议会的否决。1973年,该州通过一项法律,恢复原有名称,并再次得到美国国家地理名称委员会的认可。肯尼迪遗孀杰奎琳随后道歉,声称她之前对此地更名的申请,是因为她对卡纳维尔角的历史,毫不知情。

从60年代初起,20年内,当地人口增长逾10倍,COCOA海滩从冷僻走向繁荣。这中间,有2个人功不可没,一位是约翰-格伦,一位是凯利-斯雷特。

1962年2月20日,在连续几次推迟发射后,格伦随“友谊7号”绕地飞行。他是人类历史上第3位绕地飞行者,却是美国第1人。当天,来自美国各地的100多万人,涌向COCOA海滩,观看了这次飞行壮举。此后,时任总统肯尼迪深知约翰-格伦对于美国的象征意义,命令NASA停止其以后的飞行任务,以避免意外受伤或丧身。但36年后,77岁的约翰-格伦,经商从政后,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年岁最长的宇航员。

另一位是凯利-斯雷特,出身卡纳维拉尔角,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也是获得世界冲浪冠军最多的人。

两人都是对大自然挑战。一个挑战蓝色太空,一个挑战蓝色大海。前者背后是倾国之力,后者的背后,则是白色巨浪。

美东时间早9时多,我们来到COCOA海滩上著名的栈桥,准备上去尽情享受大西洋的异域风情,以弥补昨日乌云漫天下海滩散步的缺憾。

栈桥门口站满排队的人群,10时开门。我走上前去询问,得知今日上午肯尼迪航天中心可能有航天器发射。女儿随即查询得知,原计划在去年10月,以后推迟至今年2月初发射的Ax-1,再次推迟到美东时间今天上午11:07执行。令我顿时浮想联翩,

Ax-1被认为是人类太空探索的又一里程碑。它由NASA,Axiom Space和SpaceX共同组织,“公私合营”,一次全私人的商业太空飞行实验体验。四位宇航员乘坐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发射的“龙”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飞行体验及空间站的科学实验,。

COCOA海滩栈桥,是一个全木制结构的古老码头,有百年以上历史。它高出海平面约七、八米,4米宽,80米长,垂直于海岸线伸向大海。栈桥的两头,一边靠岸,是陈列馆木屋;另一边靠海,是40平米面积,铺有棕榈叶屋顶,三面朝海的茶饮店。游人可在此啜饮品茗,倚栏观海。

美国旅游景点公私分明,这所栈桥为私人所有,待我们准备进入时,才知道当天的门票是10美元/人,男女老幼,一视同仁。我不知道这格价格是随行就市,还是全年如此?前几天,我们刚去的佛罗里达清水湾栈桥,同样面对大海,门票却是1美元/人。

走上栈桥,发现上面仅100多游人。朝栈桥南北两边岸上的尽头望去,沙滩上,近海边,游人如织。有的戏水,有的打球,有的散步,更多的是在沙滩上平躺,享受阳光和海风,丝毫感受不到万里之外的雷电风云。对即将升空的Ax-1,也漫不经心。

栈桥中间,靠北栏杆,摆放有一专业摄像机,对着正北发射台方向。那是当地电视台的专用设备。两位工作人员,一帅男,一靓女,40岁左右,正在此处恭候。看得出,他们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只等猎鹰携龙升空。

我独自走上前,看看摄像机,再看看帅哥靓女,足足有好几分钟。

靓女满面春风,似乎在等待我的开口。

我很想对她说,这不是我的第一次,从耳开始。

53年前的一个夏夜,万里之外,荆门团林百合公社百合大队,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曾有过一次极其偶然的“旁听”。

那天我一个人,因事从堤上回队,回到我们知青点的茅草土墙屋。睡前,我拿起同学留在队里的收音机,拧开了短波,无意“旁听”听到了一个消息,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登上月球。我听得非常清楚,没有一、两年前在武汉同学那里听到的,满是噪音的同样广播。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从播音里知道,全世界有6亿人从电视中看到这次登月的直播。我赶紧走出屋外,跑到队里最高处一处的小山丘,望着荆门丘陵上方的夜空,满天繁星。除此之外,空无一物。甚至连月亮都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很多年后,我才读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的那一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for mankind。)”

发射地点就在对面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井。

过了8年,“10年探索”刚过去1年,书刊环境,有所宽松。我有过一次令我难忘的阅读。那时,我当三班倒的钢铁工人也有7年,新婚不久。住在积玉桥街父母给我的10平米的板皮房内,那是我的新房。我读到一篇报道,“旅行者1号”升空,目标太阳系外。它携带了一张铜质磁盘唱片,上面记录了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人类的DNA信息,27首世界名曲,54种语言的问候语,其中包括汉语中的普通话、闽南话、粤语和吴语,等等信息。唱片寿命10亿年,希望外星文明收到后能够破解。

发射地点正是我所处的卡纳维尔角,美国空军基地。

又过了8年多,1986年元月28日,我大学毕业已近4年,成为一名工程师,没有住房,住在汉阳钢厂制转车间原料场边搭建的石棉瓦房内。那是制转车间老领导给我搭建的住房。晚上在家看14寸黑白电视,新闻联播第一条,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电视屏幕上,爆炸的画面让我震惊。作为一名老师的后代,我对麦考利夫的不幸去世,尤其悲痛。她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位平民乘客,是从美国11000名申请老师中挑选出来,准备在太空为全国中小学生讲授2节科普课的。我忘记不了黑白屏幕上,她那美丽的笑容。

我无法将往日的回忆,向其一一道出。也许是因为横在我们之间,有语言,文化,经历,年龄等等,一系列的鸿沟。

但我想在Ax-1升空的观摩现场,留下我的人生足迹,便向帅哥递上我的手机,指着摄像机说,

“Can I?”(我可以吗?)

不料美女主持马上过来,与我在摄像机前合影,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10:30,家人已经在茶饮店靠东的栏杆边坐下,点上饮品和茶点,各自啖啜。茶饮店北面,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白色发射台及巨型火箭,高耸入云,隔海相对,清晰可见。

两天前,我们刚刚近距离观看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巨型火箭。那是相隔14年后的一次重游。这次隔海相望,仍令我心驰神往。

等待时刻,孩子拿起手机,观看Axiom Space公司官网的直播,Ax-1升空已进入倒计时,我对是否再次延期的担心,顿时显得多余。

从Axiom Space公司官网得知,四名私人宇航员,分别是美国宇航局退休宇航员迈克尔·洛佩兹·阿濑格里亚(Michael Lopez-Alegria,美国/西班牙),美国企业家拉里·康纳(Larry Connor),加拿大投资家马克·帕西(Mark Pathy)和以色列商人埃坦·斯蒂比(Eytan Stibbe)。

这次太空旅行由迈克尔指挥,他是Axiom Space公司的副总裁。整个旅行为期10天,其中2天往返,8天在国际空间站体验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多项科学实验。迈克尔说,10天的旅行,“100%不是度假”,每一个科研项目,都致力于造福于人类。本次旅行,每人需支付的门票5500万为美金,由四人所属的不同公司,各自承担。

刚到11时,茶饮店的服务员走过来告诉我们,今天的发射地点,不是我们眼睛盯住不放的那座白色发射台,应该向西偏30度,11点钟方向。我们急忙来到北边栏杆处,好在茶饮店人不多,各自占据最佳位置,我把手机照相功能调到10倍变焦,守机待“龙”。

家人马上分工,她们拍视频,我拍照片。

我睁大双眼,交替聚焦于手机屏幕和蓝天之间。突然,听到一阵人群的喧哗,发现Ax-1已经垂直升空,约一丈多高,当然是视觉的“距离”。那是一颗米粒大小的白色飞行物,上面依稀可见蓝色的标记,在蓝天下,徐徐升空。我避开手机屏幕,双眼直接看去,更为清晰。

几秒钟后,白色“米粒”,曾被一团圆圆的火焰包裹,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顿时收紧。

火球顷刻消失。“米粒”仿佛雏鹰般脱壳而出,继续升空。几秒钟后,有一个瞬间,我清晰地看到蓝天背景下, “米粒”由白色变成金黄色。我内心激动,忍不住一声惊呼,“红移!”【1】

时间仿佛凝固。这是美妙的瞬间,太值得了。但愿不是我的幻觉。

“米粒”越来越小,升空也越来越“慢”,肉眼几乎看不见了。在它身后约两“丈”许,一条长长的白色水雾,在蓝天里袅袅显形, 垂直于大西洋西海平面的上空。

再看可可比奇海滩上俯仰的人群,不由得让人想起,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在旅行者1号即将离开太阳系时,说过的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我们的装模作样,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错觉,以为自己在宇宙的位置有多优越,都被这暗淡的光点所挑战。我们的星球只是这颗被漆黑包裹的宇宙里一粒孤单的微粒而已。”【2】

这句话,让我深思和感动。不过此刻,我却有另外一种感受。

如同500多年前,伊比利亚半岛上,巴洛斯港岸上的人群,目送哥伦布船队远去的帆影。

也如同未来,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仰望尙不知名的宇航飞行器,飞向火星,或其他天体,消失在无边无垠的湛蓝色天空。

我感受到那些孜孜不倦寻找新大陆人的伟大。


注:

【1】红移: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光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到的光源电磁波,其频率降低,波长变长的现象,称之为“红移”。

【2】参阅拙文《非洲荒野上的线条和色彩—克鲁格国家公园拾影》。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域外传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19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