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是解答“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这一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深入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政策主张,对系统了解这一理念的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全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深厚理论根基、优秀文化基因和坚实实践基础的创新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当代继承。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内蕴着马克思对个人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马克思认为,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同时,马克思也进一步指出,对于被统治阶级而言,个人自由并不是在任何共同体形式中都能获取,“过去的种种冒充的共同体”不仅无法真正实现被统治阶级的个人自由,甚至是个人通向自由道路的“新的桎梏”。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每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整体社会成员利益才能真正被代表。对当今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虽然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但尚未具备消解“虚幻的共同体”、实现“真正的共同体”的前提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社会由“虚幻的共同体”迈向“真正的共同体”的过渡形式,关注社会发展现实、关切人类前途命运,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逻辑相承、实践相通、目标相同,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理论内核的时代呈现,是新时代条件下实现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实践图景的现实方案,为当今世界走向“真正的共同体”提供了现实路径和价值指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讲究和睦、追求和谐的民族,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道理,主张“协和万邦”“以和为贵”“睦邻友邦”“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几千年来,这些理念世代相传,并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最为鲜明的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正因如此,“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延续传统文化基因,萃取传统文化精华,不断推进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的信念和决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总结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极其险峻,但经历过战争苦难的我们深知和平的宝贵。于是,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重要论断。在这一论断的指引下,我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走出了一条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新的和平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强调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延续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从“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等维度丰富和拓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内涵,实现了新中国外交经验的总结提升和继承发展。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责任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引领。“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新的重大时代课题。能否对这一时代之问作出明智回答,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存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视野宏阔的大局观念、始终如一的历史担当,对这一时代之问进行了深刻睿智的思考,作出“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世界各国从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共同抓住发展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各国人民美好期待的积极回应。“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两个大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统筹考虑的充分展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战略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不断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世界人民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守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就要立足人类命运与共的高度,充分理解和尊重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价值追求与价值取向,反映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共同价值和共同愿景,汇聚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世界各国以对话协商机制为达成手段,基于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加强各国在价值理念上的沟通对话、交流互动,最大限度地增强合作机制、合作理念和合作政策的开放性、包容性,推动人类社会走和平共处、发展共享、互惠共赢之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的、现实的体现和坚守。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携手各国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共赢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以开放为导向,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环顾世界发展局势,不难发现,世界更加不稳定不确定,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前进还是后退,成为世界无法回避的发展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百年变局,世界各国只有坚持以开放为导向,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才能引导经济全球化更加健康发展,才能促进世界经济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正确把握,是中国致力于对外开放、加强全球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选择。“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道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以平等为基础,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西方国家主张建构的所谓平等、公正、民主的国际关系,无论是维也纳体系,还是雅尔塔体系,都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不符合人类整体发展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强调,“国与国相处,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国际交往实践中,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个国家,尊重信任每一个国家,世界才会朝着和平稳定的局面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世界各国要抛弃因国家强弱、大小、制度、贫富不同而区别对待和交往的思维,平等对待一切主权国家;要摒弃丛林法则,不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要秉持正确义利观,以协商、对话等方式处理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复杂问题,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设一种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随着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的有效应对越发需要各国通过科学公正的制度规则共同商议、共同解决。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就是变革原有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合理不公平的安排,弥补原有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不足,建立一个规则民主化、平等化、法治化,能够切实反映绝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的新的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国际规则应该是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规则,而不应由少数人来制定”,主张世界各国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的基础上共同商量发展事务,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不断推进全球治理的稳态化和持续化,促使全球发展成果能够更公平更广泛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前行。
秦龙 刘禹杉,均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