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勉: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探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92 次 更新时间:2021-09-25 15:15

进入专题: 习近平外交思想   理论体系  

杨洁勉  

内容提要: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重大成果,拥有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引着中国外交不断走向胜利,并具有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坚持实践本体论,是代表和推进时代前进方向的中国外交实践自觉的产物;它创新了外交领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世界观,总结科学的方法论,强调造福人民的要旨;它内涵丰富,特别是包含了与时俱进的主权观、共同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正确的义利观、引领进步的国际体系观等核心理念,形成了一整套指导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思想。

关 键 词:习近平外交思想  理论体系  外交理念  中国外交



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光辉历程中(特别在新中国诞生后)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亲自指挥和推进中国外交工作时,十分重视理论建设,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设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这一重要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①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体系正在指引中国外交工作不断走向新的和更加伟大的胜利,并对全球事务、国际关系和世界各国的外交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外交实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体系坚持实践本体论,根源于当代光荣而又艰巨的丰富外交实践,凝聚着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奋斗目标,代表了当今时代前进方向的中国外交实践自觉。

(一)维护时代主题的外交实践

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习近平领导中国外交实践与时代主题互联互动、相辅相成。党的十八大报告延续了十三大以来关于时代主题的表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③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④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习近平领导中国外交主要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夯实国内政治经济基础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上升,2020年的GDP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⑤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能级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摒弃“国强必霸”陈旧逻辑。习近平指出:“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⑥

第二,坚决维护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中国历经战争风霜而深知和平的珍贵,坚定地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维护、发展和平。习近平指出:“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努力和贡献,坚定地维护二战以来的世界和平大局,坚决反对某些西方大国的穷兵黩武政策和行径,不懈地促进东北亚与中东、非洲的地区和平,积极改善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努力消除或缓和世界重大热点问题,因而成为当今世界和平的重要维护者和促进者。

第三,积极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首先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⑧居世界第一位。而且,中国还拓展了发展的内涵,变“经济发展”为“全面发展”,在国际上积极宣传和落实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成功脱贫和面向非洲国家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采取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中国兑现自己的承诺、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目标所作出的重要贡献”。⑨此外,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积极履行大国责任,为全球发展提供公共产品;依托“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化退潮期仅存的全球化动力引擎,中国资金和技术大规模“走出去”及时有效地弥补了西方资本“回岸”所形成的“增长缺口”。仅以2013年至2018年期间的对外援助为例,中国的对外援助金额(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达2702亿元人民币。⑩中国主办的丝路基金和倡导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供了为数可观的资金来源。中国还通过国际技术转移、教育培训和外派技术人员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多样化技术援助支持。

(二)解答时代命题的外交实践

当前,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遇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中国外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正在努力回应和解答以下时代命题:

第一,抓住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关键。美国是当代极其重要的大国,但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里(2017-2020年)大肆推行单边主义、破坏国际机制和规则,极大地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习近平坚持战略定力,沉着指挥中国外交在新形势下继续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局。一方面,习近平一再强调要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11)中方在极大的战略定力下,努力避免中美关系完全失控和陷入直接冲突与对抗。另一方面,中国加强与俄罗斯、欧洲等力量的关系,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并推动构建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第二,努力解答世界发展难题。在国际社会遇到发展新难题和新挑战之际,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动力源,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改善发展环境,并敦促发达国家在发展问题上更新观念和付诸行动。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2)中国还积极回应全球贸易失衡、气候变化和债务可持续等领域的世界发展难题,不回避自身发展所引发的国际贸易失衡争议,勇于承担相应的大国责任,通过增加进口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推动国际贸易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危机,中国克服困难,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13)中国积极践行碳减排政策,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4)

第三,扬清激浊国际思潮的迷思。当前,地缘战略博弈、世界经济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机不断涤荡着国际社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撕裂、种族冲突和政治对立,造成了保守主义、民粹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大举抬头。正当人们对时代主题和命题的看法及应对莫衷一是之际,习近平于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15)事实也正如此,中国在各种国际思潮的叠加挑战面前,不信歪门邪道,坚持人间正道,坚持多边主义和改善全球治理,做实合作共赢,加强文明对话与包容互鉴,为处于重重迷思中的国际社会带来了一股时代的清风。

(三)推进时代进步的外交实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维护时代主题和解答时代命题,而且还着眼未来的时代发展方向,努力开拓进取。

第一,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中国在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并与国际社会亟须同舟共济的历史背景下,高举公平正义的大旗,敢于批判和反对霸权主义,夯实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深化南南合作和加强南北对话,尊重中小国家的权益,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加强全球和地区性的机制建设。上述中国的外交实践进一步打破了西方自近代以来对国际体系的垄断地位,有力提升了非西方力量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有助于国际力量朝着均衡稳定的方向发展。

第二,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安全问题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其话语权和行为权一向为西方国家所主导。中国正力图纠正这一历史的不公,努力推进全球安全治理。习近平于2014年5月在亚信上海峰会上提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16)2015年9月,他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又指出:“我们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17)在2016年4月举行的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指出:“展望未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是核能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更是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完善世界秩序的重要环节。”(18)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挑战,习近平于2020年5月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19)遵循习近平的指导,中国积极践行新安全观和应对新形势下的安全挑战,正在为未来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有效而鸣锣开道。

第三,推动世界的科技进步。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面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一方面,中国正在努力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内外的“卡脖子”领域和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努力打破把世界科技分隔为两个对立体系的图谋,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习近平因而指出:“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20)中国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正在着力推动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这不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最终还将为世界科技进步和全球科技治理作出引领性的贡献。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的特色

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创新了外交领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世界观、总结科学的方法论和强调造福人民的要旨。

(一)创新外交领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信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规律性认识,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外交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对新中国外交理论的继承发展,为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1)

作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外交领域的集大成者——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对外关系和全球事务方面,努力探究和分析历史根源,科学客观地界定世界现在怎么样,总揽全局地指出世界到哪里去等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在外交领域的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相互贯通、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习近平外交思想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传统理念赋予更加鲜明的时代精神,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新高度。

(二)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世界观

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指导着中国外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促进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奋勇向前。

首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国内,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从社会主义分阶段地走向共产主义。习近平十分重视和经常强调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2)“(我们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23)“共产主义遥遥有期,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24)

在国际上,习近平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类进步事业结合起来,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25)为此,他号召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现实出发,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需要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进而还要向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努力。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递进地倡导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分别列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部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部分。

其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在“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更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底色和最大优势。习近平外交思想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八九风波”、苏东剧变、“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后,美国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里又掀起了反华反共的浪潮。在2020年的大选期间,“美国国内一部分政治势力,出于拉抬选情的政治考量和维持单极霸权的需要,不惜全面否定中美关系的历史,毫无道理地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不断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攻击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污蔑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执政党”。(26)对此,中国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加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建设,全面贯彻党中央外交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27)事实已经证明,蓬佩奥之流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图谋不仅破产而且致使其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最后,坚信世界发展的进步趋势。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28)习近平外交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深刻分析了当代世界形势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互动规律,特别重视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但仍充满信心地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1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29)

(三)坚持科学方法论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方法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前进的过程中逐步减少盲目性和增加自觉性,从而不断科学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习近平指出:“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30)习近平在分析和应对当前的挑战时注意结合历史背景和发展前景,因而能够厘清各种问题的来龙去脉,明确时代赋予的主要使命,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沉着应对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抓住用好重大机遇,不断取得外交新胜利。

第二,坚持抓住主要矛盾的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用以分析和处置当前国际问题的主要方法。习近平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时强调:“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31)习近平在分析国际形势时辩证地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认为:“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32)此外,在独立自主和相互依存、团结朋友和减少敌人、注重当前和着眼未来等重大问题上,习近平坚持对立统一和辩证应对,解决了许多重大和困难问题,实现了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

第三,综合平衡目标和能力的国家定位。“在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中,国家定位既是对国情和世情的认识和总结,也是国家制定内外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政界和学界的重视。”(33)而且,国家定位需要正确的角色观,习近平为此精辟地指出:“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34)在国家定位上,习近平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正当权益,根据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通过互利合作带动更多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四)执政为民和造福世界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强调执政为民的最高和根本宗旨。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新的高度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36)习近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确保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理论保障和重要力量源泉,也是对全世界的庄严宣示,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最高领导人造福全世界的承诺。他还在外交领域倡导“共商共建共享”“造福人类”等理念,“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37)在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后,习近平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我们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中国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38)

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

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已经形成了“十个坚持”(39)总体框架,而且还在以下四个核心理念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指导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与时俱进的主权观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争取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外交理论始终把维护和发展国家主权放在首位。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权观具有以下明显的时代特征。

第一,和平发展道路的主权观念。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4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涉台涉港涉疆问题上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采取果断措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各国需要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使命。

第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主权观念。当前,国际恐怖主义、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公共卫生和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威胁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一旦国家主权被过度削弱,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深重灾难。习近平强调既不能弱化主权又要加强国际合作,树立与时代潮流相符合相一致的主权观念,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维护本国利益和拓展国际共同利益。

第三,维护信息化时代的主权观念。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习近平强调指出:“《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41)为了维护网络安全,中国努力推进国际共同标准,坚决反对双重标准。中国正在与世界各国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进而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事业。

(二)共同持续的全球安全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倡导综合国家安全观后又进而要求“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42)。

第一,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当前,全球安全问题凸显并且呈泛化趋势。霸权主义、大国博弈、集团对抗等战略态势恶化,主要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国家间发生摩擦和冲突的风险持续增加,安全威胁的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相互交织,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国际安全风险系数增大,世界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第二,安全理念亟须更新。形势决定任务,需要产生新理念。在新形势和新需要下,亟须清理和淘汰诸如“独家安全”和“赢者通吃”等陈旧理念。为此,习近平倡导“四个坚持”的新全球安全理念:“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43)

第三,安全治理和共同体的方向。安全是人类的普遍需求,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只有形成安全共同体,才能建设命运共同体。为此,习近平提出“维护安全和稳定,构建安全共同体”重大倡议,认为“安全和稳定是国家发展的首要前提,关乎各国核心利益。我们要遵循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有效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营造良好地区安全环境”。(44)这一倡议丰富了全球安全合作内涵,为建设全球安全共同体指引了共同行动方向。

(三)正确的义利观

中国在由相对贫弱进入逐步富强时,需要处理和世界各国的复杂利益关系。为此,习近平不失时机地提出正确义利观,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崇尚道德、秉持道义、主张公道、伸张正义、义在利先、利在义后的价值观念。

第一,中国传统义利观。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简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突出道义,强调义重于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义利统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义利观,也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一以贯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第二,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坚持正确义利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层面的体现,是根据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理论基础,正确义利观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面向共产主义的努力方向。习近平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45)正确义利观强调世界公正之“义”和人类共享之“利”,完全符合自身全球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和发展中大国的国家定位,对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关系兼具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三,知行合一的义利观。正确的义利观不是抽象和纯粹的理念,它们在现实中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实践性。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既突出了“义”也照顾到“利”,实现了“义”字当先下的义利兼顾与义利平衡,因而做到了义利兼得和义利共赢。事实一再证明,中国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成为国际合作之道,赋予中国的国际合作观以知行合一和可持续性。

(四)引领进步的国际体系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际体系观经历了批判、参与、建设和改革等历史性转变和创新。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外交思想关于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的理论体系化建设方面又有了重要发展。

第一,紧紧抓住当前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的本质。习近平强调:“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46)

第二,辩证看待现有国际体系的现实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指出:“疫情也放大了全球治理体系中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各方应该思考如何加以完善,而不是推倒重来,另搞一套。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47)

第三,发挥发展中大国在改革国际体系中的作用。中国正在努力把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转化为国际规制权和话语权。例如,习近平指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我们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开出气势,形成声势,引导峰会形成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48)

四、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外交的战略思想即指中国对本国和世界关系互动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它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确立外交战略目标

中国共产党根据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切实可行和特征鲜明的外交战略目标,并以此调动和统筹国家的对外工作。

重视战略思维。所谓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习近平深刻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49)在外交领域,习近平从历史潮流中观察当前形势变化,区分主流、回流和逆流,在统筹内外大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在总揽全局中决定优先次序和进退取舍,积极促进国际环境企稳向好发展,排除干扰和保持战略节奏,始终保持战略自信和理性运筹。

明确战略目标。外交的特点是国际互动,时常受到形势变化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根据世情国情制定战略目标就尤为重要。习近平主持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并指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研判形势、统一思想、开拓未来,确定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50)后来,习近平又把中国外交的主要战略目标归纳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51)

保持战略定力。当前,中国不仅需要应对世界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急剧上升的挑战,还要化解或战胜来自以美国为首西方的战略施压和围堵。为此,习近平自信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52)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成功应对了包括特朗普政府对华疯狂攻击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内的严峻挑战,不断冲破艰难险阻驶向胜利的彼岸。

(二)外交战略布局

习近平的战略思想和理论是系统和全面的,战略目标一经确立后,就需要战略布局和战略部署加以落实和推进。习近平在维护原有布局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又将其建构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新布局。

健全全球伙伴关系网络。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53)此后,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朋友圈日益扩大。中国继续深化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国际机制等的关系,并积极构建遍布全球的“朋友圈”。根据结伴不结盟的原则,中国实现了与发展中地区合作机制的全覆盖,与半数以上的建交国家建立了合作或战略伙伴关系,协调推进了与不同类型国家关系,扩大了与各方的利益交汇点。

倡导共建“一带一路”。中国通过搭建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助推合作伙伴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我多次说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合作伙伴们共同的事业。”“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54)

强化非传统领域的战略布局。中国在继续推进外交、经济、安全、军事等领域战略布局的同时,强化了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绿色发展、外空规范等非传统领域的战略布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中,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全球携手抗击疫情展现应有的责任担当。

(三)外交战略的政策支持

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具体和精准的政策得以落实。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举措是战略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特别重视主要外交战略的政策配套,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独立和平外交政策,对美国合作加斗争的“两手政策”,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国际合作政策,保护海外利益政策,等等。

区域国别战略的配套政策。中国深化了和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和欧盟及欧洲国家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国在困难条件下努力管控与美国的分歧并争取两国关系早日回归理性合作的轨道,中国坚持与邻为善和以邻为伴原则下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中国还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在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安全方面,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缅甸、中东、叙利亚、南苏丹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之道,始终坚持和平性、正当性和建设性。

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军控与防扩散进程、国际发展合作、全球气候变化、社会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也日益成熟可行。

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我们要在学懂弄通悟透的基础上,以此指导未来的各项工作,提高理论和实践的自觉性。中国学界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集聚中国历任领导集体和举国上下的智慧和努力,体现了当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最高水平,因而需要联系实际和系统地学习,从而全面、准确地落实到行动之中。

第二,增强历史使命感。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学界要审视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研究和认识世界发展的趋势,在把握中国的历史方位中确立研究方向和重点,成为推进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动力之一。

第三,增强时代责任感。当今的时代,和平发展既是主题,也是命题,许多重大议题需要回应和解答。中国学界要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投身于波澜壮阔但又千折百回的时代潮流之中,不当袖手旁观的评论者,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伟大事业的实践者和贡献者。

第四,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国际关系作为独立的专业只有百年的历史,在中国的真正发展只有数十年的时间。而且,所谓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不能准确解释中国外交,中国自身的理论尚处于开创阶段,更加需要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加强中国国际关系核心和前沿理论的建设与创新,使之更加系统化、当代化和普及化。

第五,加强国际交流和传播。通过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国际交流,和国际社会共享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宝贵理论财富,使其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外交思想在理论上的强大力量和实践中的务实管用,并在应对和解答当代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习近平外交思想,共同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①王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的讲话”,外交部网站,2020年7月20日,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hd/t1798986.shtml。(上网时间:2021年1月20日)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62页。

③《胡锦涛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50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5页。

⑤“中国经济总量首超100万亿元”,《人民日报》2021年1月19日,第1版。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45页。

⑦同上,第41页。

⑧“韩正:中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者”,新华网,2020年1月21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1/21/c_1125491490.htm。(上网时间:2021年1月20日)

⑨“专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中国为全球减贫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网,2018年9月3日,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8-09/03/content_61921450.htm。(上网时间:2021年1月20日)

⑩《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1月10日,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96685/1696685.htm。(上网时间:2021年1月20日)

(11)“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人民日报》2019年6月19日,第1版。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8-9页。

(13)习近平:“勠力战疫,共创未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2日,第2版。

(14)习近平:“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3日,第1版。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38页。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54页。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23页。

(18)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26页。

(19)“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人民日报》2020年5月19日,第1版。

(20)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12日,第2版。

(21)“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科学指南”,《人民日报》2020年8月18日,第9版。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8页。

(2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第2版。

(24)“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6月13日,第2版。

(2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45页。

(26)“王毅:面对蛮横无理的美国,中国将作出坚定而理性的回应”,中国新闻网,2020年7月28日,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0/07-28/9250555.shtml。(上网时间:2021年1月20日)

(27)杨洁篪:“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人民日报》2020年11月30日,第6版。

(2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3页。

(2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421页。

(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427页。

(3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新华网,2015年1月24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24/c_127416715.htm。(上网时间:2021年1月2日)

(3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442页。

(33)杨洁勉:“当代大国相互定位及时代特征分析”,《国际展望》2020年第2期,第2页。

(3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427-428页。

(35)同上,第10页。

(36)同上,第15、35页。

(3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484页。

(38)“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9日,第2版。

(39)即: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427页。

(4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49页。

(41)“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第1版。

(4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3日,第1版。

(43)习近平:“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在国际刑警组织第86届全体大会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9月27日,第2版。

(44)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协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1日,第2版。

(45)引自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人民日报》2013年9月10日,第7版。

(4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449页。

(47)“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人民日报》2020年9月24日,第1版。

(4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448-449页。

(49)同上,第10页。

(50)“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6日,第1版。

(5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426页。

(5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6页。

(53)同上,第444页。

(54)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4月28日,第2版。



    进入专题: 习近平外交思想   理论体系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872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国际问题研究. 2021,(02),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