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英:客观性的两重含义——兼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异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719 次 更新时间:2021-08-02 22:44

进入专题: 客观性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张世英 (进入专栏)  


科学研究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这一点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人文科学。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作为两种类型的科学,又有着定位、内涵与旨趣等的差异性。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它们对客观性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把握方式。

人们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由具体到抽象,二是由抽象到具体。按照前一个方向,共相的普遍性程度越来越大,直至达到抽象的同一性概念,例如数。最大的普遍性、最抽象的同一性,就是自然科学所讲的客观性的含义。现代自然科学追求数字化、量化,原因就在于把抽象的同一性作为客观性的标准。按照后一个方向,则普遍性的程度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具体的个体。例如对孔庙的认识,可以由孔庙是一座建筑群,进而认识到孔庙是庙,再认识到孔庙是位于曲阜的一座庙,如此等等,以至认识到孔庙是儒家文化的结晶。这样,随着一步一步缩小普遍性的范围,就会达到愈益接近孔庙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即其个性和具体性。这种个性和具体性,就是人文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

人文科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事物的功用、价值,以及人生的功利活动、伦理道德活动、审美活动、哲学活动等,其旨趣在于探析事物和人生活动的功用意义、道德意义、审美意义、哲学意义等。人生是这些活动与自然科学认识活动的统一体;在人所生活的世界之中,事物的这些意义与以达到抽象的同一性为目标的自然科学认识上的意义也是统一的,每一个个体的人以至人世中每一个个体的物都是这样一种具体统一体。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在于对这个具有丰富意义的具体个体进行抽象,一步一步地撇开其哲学意义、审美意义、道德意义、功用意义,以至达到抽象的同一性。反之,人文科学的客观性则在于从抽象走向具体,超越(不是抛弃)抽象的同一性,进而把功用、道德、审美、哲学等意义还原为所有这些意义的有机统一体。

举例来说,对于一朵具体的花,我们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把它一步一步地抽象为植物、生物以至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抽象同一性;也可以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把过程倒转过来,从数学公式的抽象同一性一步一步还原为各种特殊意义(生物—植物—花—梅花—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梅花)的有机统一体,从而展示中华儿女生活世界中梅花的个性,如把梅花描述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就是中华儿女生活世界中梅花真实、具体的个性,也就是它的客观性。这样来把握的梅花的本质,不仅具有生物、植物、花之类的自然科学认识意义,而且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意义、审美意义、哲学意义。又如对某一个个别的人,也可以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方面来把握: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可以把他抽象为有理性的动物、两足动物、动物等,也可以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把它还原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品格的人,具有中华文化品格的一位哲人、具有中华文化品格的一位专门研究老庄哲学的哲人。按照这样的过程推下去,就越来越接近此人最真实、最具体的个性,越来越接近他的客观性。

综上可见,对于物也好、人也好,都既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对待和把握,也可以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对待和把握。人生是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统一整体,但人之为人,其主导在于超越自然物的方面。如果在人文社会领域片面强调求同,其结果不过是把人文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因此,在人文社会领域中应注重把握事物和人生的个性与具体性,在不同而相通的哲学本体论基础上建立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



进入 张世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客观性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84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2012年12月13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