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关于信息的见解
1930年代,苏联的计划经济搞取得很好成效,在经济学界引起了一场大辩论,主题是计划经济是否可行。在这场辩论中,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批判最为有力,影响力最大。他的论述早已经成为常识。其核心观点是,市场经济能够通过竞争,将分散在人们中间的知识加以利用,形成价格这个指示器,引导人的生产和交易,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其中信息的传递机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功能。
在计划经济中,信息传递是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来回传递。计划者先收集信息,了解人们需要哪些产品,企业的生产能力,掌握的资源状况等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统计汇总,层层传递到中央计划者,然后他们根据这些信息做出计划安排,再将指标下达下去。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首先,信息的收集可能是失真的,个人不愿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意高报或者低报,以便最后的计划决策有利于自己。比如企业可能会隐匿一些资源,或者把成本报高一些。
其次,这个过程也说明,信息要是真是的,必须是在实际的竞争过程中体现出来,离不开真实的情景,哈耶克认为信息是一时一地的,离不开具体的时空。不是处在真实的交易活动中的人,提供出来的只是假想的信息。只有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人们才会主动地搜集信息,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他人可以通过观察行为,了解到这个人的需求,掌握这个人为购买商品愿意出多高的价钱。
再次,计划从制定出来到执行有很长的时滞,很难根据最新的信息做出调整,要修改计划只能层层打报告,说明理由,个体被剥夺了修改计划的权利。计划总是落后于形势,经济也因此会越来越僵化。
总之,哈耶克对信息的特征有深刻见解,认为它是分散的,一时一地的,是主观的。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社会制度是逐步演进的,良好的制度不是由理论家们设计出来,按照理想的模式加以改造得来的。它只能是通过人际之间的互动,将分散在每个人心中的“零散知识”加以利用而形成的,这正是市场经济的长处。
可以看出,按照哈耶克的观点,在市场经济中,信息的传递和利用是高效的,不存在扭曲,或者它可以尽量减少扭曲和失真。信息的传递是在人们之间的竞争中发生的,它是横向的,每个个体都在参与市场,努力地获取信息。而在计划经济中,信息是纵向的,造成了浪费和失真。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反而不受重视。这可以说是“舍近求远”,迂回曲折。
民主和自治中如何高效传递和利用信息
受到哈耶克以上分析的启发,我发现,在政治和社会管理中,同样存在信息传递和利用的问题。民主和自治制度就是一种有效地信息传递方式。如果民主和自治程度很低,信息的传递就是纵向的,从居民传递到基层政府,再由各级政府层层向上传达,或者是相反的方向传递。而在自治制度下,信息传递和利用主要是横向的。
现代社会,政府的职能逐渐扩大和完善,包括公共服务和提供基础设社会保障等等。政府掌握着大量资源,涉及到如何有效率地使用财政资金,合理分配的问题。和传统社会相比,这一点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传统社会的养老主要靠家庭,也不存在公共医疗,个人一旦遇到灾难或者风险,往往是依靠家族和熟人来提供帮助。但是今天,在养老、医疗以及获得社会救助等方面,个人都越来越多地和政府打交道。
在西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一般都要在民主程序下进行,有很强的自治色彩。举一个民主程序的例子,政府要建设铁路,沿线设立站点是各个地方都想要争夺的,这既可以方便人们乘车,也可以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当然也要兼顾技术上要求以及总体的社会效益,兼顾社会公平。一个典型的决策程序就是让各地的政客在决策委员会面前游说,各地据理力争,说明自己的理由。正是在这种利益的争夺中,通过公开的辩论,达成一致,这其中就充分利用了各个主体所掌握的信息。
在代议制民主制度下,通过选举制度,能够把人们的偏好反映出来,影响政治决策。不同的利益群体相互争夺,试图影响政策制定,政治家作为选民的代理人,一般来说,也能够真实地代表选民的利益,因为政策直接关系到不同群体的真实利益,政策制定和公共资源的分配与使用,也涉及到真实的利益,各方必然会反映真实的诉求,提供真实的信息,监督其他竞争者。这就符合真实信息的传递离不开特定时空这个原则。
在自治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公共资金使用或者对穷人的资助中,典型的方式使是让有需要的人提供材料,由一个决策委员会来讨论,或者让个人来直接陈述,表明自己的困难和申请资助的理由。如果这是在一个小的社区内进行,每个人都比较了解对方的情况,个人不可能夸大自己的困难程度骗取资助。各个申请者之间存在竞争,他们会指出别人提供的信息中与实际不符的内容。这种决策自然就能合理利用信息,将资金分配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当然,这样的公开辩论或者陈述耗费时间,成本较高也是事实。另外,西方社会中,困难群体获得资助未必都采用这种方式,比如美国的失业人口申请政府资助,就是填表申请,接受审查,只要达到设定的条件,即可得到申请。但是我们可以预期,在一个自治程度比较高的社会,通过社区内的公开辩论和陈述分配政府扶助资金,是更容易实行的,如果自治程度很低,就很难做到。
如果民主制度尚未形成,社会自治不够发达,公共资源分配只能依靠政府集中化地完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就是纵向的,会出现扭曲和失真。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就会降低。我国迄今为止,扶贫资金的使用被截留和贪污,或者被基层干部作为寻租工具的情况总是不能克服。例如,政府实行村村通工程,给每个村发放一些电视接收设备,虽然价值不高,但是在信息不公开的情况下,得到这些设备的总是和村干部关系密切的人。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根源就在于,信息不能在社区内公开,信息的传递是自上而下的。中国近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也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但是要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我以为,关键在于提高基层自治能力,完善民主制度。
在公共资源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分解的过程中,地方只能跑部前进,向中央诉苦或者进行贿赂,才能争取公共资源,如公共工程建设资金、扶贫资金、优惠政策和各种财政补贴。决策者掌握的信息既不准确也不全面,做出的分配计划自然就缺乏效率。相比之下,如果能够采用民主程序,组成一个决策委员会,由各地提供材料或者通过公开陈述争取公共资源,和各种优惠措施与扶助资金,显然能够形成各地区之间的竞争,真实的利益竞争能充分地释放信息,消除信息的失真扭曲,最大限度地利用分散化的知识。
此外,社会学家们提出的社会资本也与我们这里所讲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关。社会资本就包括了一个社区中,人们掌握的共同的信息。社会资本积累能够提高人们之间的信任度,减少监督成本。这也说明,自治之下信息的横向传播是高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