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焕珍:华严十善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89 次 更新时间:2021-06-12 14:51

进入专题: 华严   佛学  

冯焕珍 (进入专栏)  

华严十善行

顿瑜法师: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冯老师给我们讲“华严十善行”。冯老师在佛门当中修行的时间较长久,他在佛法上的修行造诣非常之深,在世间的成就也非常之大,在诗歌、古琴等世间艺术这一块也颇有成就。从大和尚在弘扬佛教文化时,冯老师就向大和尚参学,在大和尚座下精进修行,与华严寺很有缘分。要介绍冯老师,很难几句话带过,大家要了解冯老师这样一种修行、心地,还是要听冯老师讲课。

那下来,冯老师打算通过“华严十善行”,给我们讲解如何从世间到出世间,直到向佛果之地。大和尚早上的课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圆满的开示,冯老师这节课将会进一步开显《华严经》的精神。我们下来以热烈掌声恭请冯老师。

冯老师:

尊敬的大和尚、顿瑜法师、各位师父、各位学员,大家吉祥如意。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跟大家分享学习佛法的一点体会。我在华严寺大和尚座下,在顿瑜法师和其他法师摄受下学了一点佛法,比较浅薄,谈不上深,更谈不上有修行,不当之处,请大和尚、各位师父和学员指教。

今天我分享的题目叫“华严十善行”。 十善行,我们都比较清楚,或者说有一部分比较清楚,那么什么华严十善行呢?华严十善行跟一般十善行有什么不同?它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我试图以我个人的修学体会来跟大家做一下汇报。

我们平常说佛教最讲因果,那佛教所讲的因果是什么呢?广义上来讲就是缘起。缘起内容很广,可以说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一切诸法莫非缘起,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因果。从有情世间来说,佛法所说的因果就是三世六道轮回的因果。三世六道轮回因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善业和十不善业。我的一点体会是,我们学习佛法,掌握十善业和十不善业的基本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最基础的部分。如果连这部分内容都不太清楚,种种出世间法的建设就是空中楼阁,都是不切实际的。我越来越体会到,在人道学习佛法,掌握十善业和十不善业这种因果思想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十善业和十不善业的基本内容。业又叫做行或业行,其英译文是action,就是活动、行动的意思,所以,十不善业和十善业又可以称之为十不善行和十善行。 什么叫做十善行和十不善行?十善行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愚痴。反过来说,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就是十不善行。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讲得清楚。

杀生和不杀生:所谓杀生,包括起杀心、确认要杀的有情众生、施以杀伐行为、断其命根,这就是杀生。反过来讲,就是不杀生。从杀生的范围来讲,只要是有情生命,我们做了满足这几个要素的业行,都犯了杀生戒。严格说起来,即使自己没有亲手杀,如果有人杀生时,你提供了协助,你发出了赞叹,都犯了杀戒。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有两种情况很多人认为不叫杀生,在佛教看来也属于杀生,这对于改善我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是很重要的。那两种情况呢?一种是堕胎。堕胎在佛教看来是严重的杀生。如果我们明白这是一种杀生行为,我们就会尽量避免导致这个恶果的因;如果不遏制相应的因,要杜绝堕胎是很难的。我看到有些寺院很慈悲,希望非法非理怀孕的妇女不要堕胎,希望她们能够生下小孩,送到寺院去抚养。这当然是非常慈悲的菩萨行,但有多少人有勇气这么做?这是很值得怀疑的。所以,最好一开始就明白这是杀生重罪。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真正践行不邪淫的善行,就能减少堕胎这种杀生现象。

另外一种杀生行为是安乐死。前面是生,后面是死。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安乐死是尊重临终者从前或当前意愿的行为,不但不是杀生,反而是一种善行,其实这是不对的。从佛法来讲,这也是杀生。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临终者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执行安乐死的人等于直接违背他的生存意志截断了他的生命;即使他有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也只是第六识的行为,而不是末那识、更不是阿赖耶识的愿望。换句话来讲,基于疼痛、绝望或怕麻烦亲人等考虑,临终者的第六意识或许宁愿选择死亡,但其潜意识依然渴望继续生存下去,安乐死实际上违背了其潜意识的意愿,当然也属于杀生。

偷盗与不偷盗:偷盗,佛教又称为不与取,义为凡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不管有主无主,只要私自将财物取走,就叫偷盗;不偷盗,对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秋毫无犯。见到有主财物,那怕是生死至交的财物,只要对方没有明确同意,就不会发心取走;见到无主财物,小到一分一厘,大到难以计数,也应拾金不昧。

不邪淫与邪淫:不邪淫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是法律性规定,指不在当时当地法律规定外保持任何两性关系;二是道德性规定,一方面指合法夫妻之间不在非时(佛菩萨圣诞日、六斋日,以及女方月事、怀孕、心情不好等时段)、非处(寺院、佛塔、圣贤墓地等场所)、非道(生殖器外任何地方)行淫,另一方面指不在非类之间(与神、鬼、兽、畜等众生)行淫。反过来,邪淫则指前述禁止的种种淫行,这些淫行甚至会造成堕胎等杀生重罪。

不妄语与妄语:不妄语指不说假话,反之则是妄语。

不两舌与两舌:不两舌指不搬弄是非,反之则是两舌。

不恶口与恶口:不恶口指不粗言秽语,反之则是恶口。

不绮语与绮语:不绮语指不说无意义的话语,反之则是绮语。

不贪与贪:不贪指不妄想不属于自己的财物,反之则是贪。

不嗔与嗔:不嗔指不嗔恨他人,嗔指嗔恨他人。

不痴与痴:不痴指具有佛教因果正见,反之则是痴。

这十种业,以不贪或贪、不嗔或嗔、不痴或痴三种心业为基础,有什么样心业就有什么样的身口二业;而心三业又以见地的正邪为根本,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说一下不痴与痴的内容。

此处的痴又叫邪见,有广狭两义:狭义的邪见指不信因果的见解,广义的邪见则指不正确的因果见解。

狭义的邪见叫粗邪见,主张世间万物自然如此,不依因缘而生,在六种外道中属于无因或自然外道见。亲目菩萨说,如果堕入这种邪见,连世间乐都得不到,因为就连世间快乐都必须遵循一定类型的因果道理。比如,一个人想长寿,起码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如果不信这一因果关系,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乃至肆意损害其身体,你看他能长寿吗?当然不能。他故意杀人会偿命,伤害其他生命也会遭到相应的报复,例如痛风主要就是伤害其他生命的后果。因此,佛教说众生起码应该避免陷入这种邪见。

广义的邪见叫细邪见,即比粗邪见微细的邪见。这种邪见相信因果,但不是佛教的正因果,而属于非佛教的邪因果。他有什么问题?他没有真正找到因果关系的事实。请大家注意,佛教说这样的细邪见,他找到了因果,但是没有找到真实的因果关系,或者说没有看到因果关系的根本性质。举个例,婆罗门教说世界万物都是大梵所造,因此一定要按照大梵的旨意来表现身口意三业,来消除自己的种种业障,最后才能够回归大梵。基督教不仅认为万物为上帝创造,更认为万物相互之间平等,但在上帝面前不平等,永远甭想跻身于上帝,人能不能得救,完全决定于上帝的启示,它启示你就能得救,他不启示你就不要指望得救。这当然也是一种因果,但这样的因果是虚假因果,依此因果生活,固然可以得到世间快乐,但最终必然困于大梵、上帝等第一因而不得解脱。因为面对大梵、上帝,芸芸众生只能信仰,不能追问,如基督教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样,人虽然出离了大梵、上帝所造物的束缚,终就受到大梵、上帝之类第一因控制。

佛教讲的因果之所以是正因果,有三个要点:一、佛教认为因果的世界没有第一因;二、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世界中,只要因缘条件改变了,其结果就随之而变;三、有情众生的善恶缚解决定于上述善或不善业因。

众生造上述或善或恶之业,都会得到相应的果报。如果不杀生,便会得到十种远离烦恼的果报:一、把无畏布施给一切众生;二、常常对众生生起慈悲心;三、易断瞋恚习气;四、身体常常健康无病;五、长寿;六、常常得到人非人保护;七、常常没有恶梦,昼夜清安快乐;八、没有仇怨,有怨易解;九、不畏惧会转生恶道;十、命终后转生天道。反之,如果杀生,就会得到十种相反的果报:一、把畏惧布施给一切众生;二、常常对众生生起伤害心;三、难断瞋恚习气;四、身体常常有病;五、短寿;六、常常受人非人伤害;七、常常做恶梦,昼夜不安乐;八、仇怨易结难解;九、担心堕入恶道;十、命终后转生到恶道。

如果不偷盗,就会得到十种有保障的果报:一、财物富足,国王、盗贼、水火风灾以及不肖子孙不能窃夺散灭;二、受大多数人喜爱;三、别人不会欺负;四、受到远近赞美;五、不担心遭到损害;六、好名声到处流传;七、在大众中无所畏惧;八、生命健康快乐,辩才无碍;九、常怀布施心;十、命终后转生天道。反之,如果偷盗,就会得到十种相反的果报:一、即使财富充足,也会受到国王、盗贼、水火风灾和不肖子孙的窃夺散灭;二、大多数人都不喜爱;三、常受别人欺负;四、到处受到毁谤;五、常常担心遭到损害;六、臭名远扬;七、在大众中有所畏惧;八、身体不健康安乐,辩才不足;九、没有布施心;十、命终后转生恶道。

如果不邪淫,就会得到四种智者赞叹的果报:一、六根调顺;二、远离喧恼放逸场所;三、世人称赞;四、没有人能侵害妻子。反之,如果邪淫,就会得到四种相反的果报:一、六根不调顺;二、不离喧恼放逸场所;三、世人厌恶;四、妻子常会受别人侵犯。

如果不妄语,就会得到八种人天赞叹的果报:一、口常清净,舌根有香气;二、人天信服;三、说话诚实无欺,人天敬重;四、经常以慈爱语安慰众生;五、常常享受精神快乐;三、身口意业清净;六、说话没有过失,心里常常充满欢喜;七、一言九鼎,人天奉行;八、智慧超群,无人能胜。反之,如果妄语,就会得到八种相反的果报:一、口常不清净,舌根常有臭味;二、人天不信服;三、说话不诚实,人天不敬重;四、经常出恶语伤害众生;五、心里总不快乐,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六、说话常有过失,心里常有忧愁;七、说话轻浮,人天不奉行;八、智慧浅狭,常常被别人制伏。

如果不两舌,就会得五种不可坏的果报:一、因没有人能伤害,能得到健康的身体;二、因没有人能破坏,能得到忠诚的眷属;三、因随顺本分善业,能得到人的信奉;四、因所修法牢不可破,能得到坚固不坏的行持;五、因不欺骗他人,能遇到行持坚实的老师。反之,如果犯两舌,就会得到五种相反的果报:一、因有人能带来伤害,身体不健康;二、因有人能造成破坏,眷属乖离;三、因违背本分业行,人们对自己的信心会丧失;四、因所修法不坚固,行持不稳定;五、因常常欺骗人,会遇到不好的老师。

如果不恶口,就会得到八种清净的果报:一、说话不偏离法度;二、说话能带来利益;三、说话一定在理;四、说话措辞美妙;五、说的话人们乐于接受;六、说的话有信用;七、说的话无可挑剔;八、说的话都是仁慈爱乐语。反之,如果犯恶口,就会得到八种相反的果报:一、说话常常乖离法度;二、说话没有利益;三、说话不在理;四、说话措辞粗俗;五、说的话难被人接受;六、说的话没有信用;七、说的话常常受人讥嫌;八、说的话不是仁慈爱乐语。

如果不绮语,就会得到三种决定的果报:一、决定受智者喜爱;二、决定能以智慧如实回答问题;三、决定在人天拥有最殊胜的威德。反之,如果犯绮语,就会得到三种相反的果报:一、决定受到智者诃斥;二、决定难用智慧如实回答问题;三、决定在人天难拥有最殊胜的威德。

如果不悭贪,就能得到五种自在的果报:一、三业自在,诸根圆满具足;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劫夺;三、福德自在,少欲知足;四、王位自在,受用世间珍奇;五、所获财物殊胜,远超自己所求。反之,如果贪欲,就会得到五种相反的果报:一、三业不净,诸根不足;二、财物不自在,一切怨贼能劫夺;三、福德不自在,欲壑难填;四、王位不自在,难以享受世间珍奇;五、所获财物漏劣,不如自己所愿。

如果心不瞋恨,就会得到八种喜悦的果报:一、没有损害心;二、没有瞋恨心。三、没有诤讼心;四、有柔和率直心;五、得到慈悲心;六、有常常利益安乐众生心;七、相貌庄严,受人尊敬;八、因忍辱柔和而转生梵天。反之,如果心常瞋恨,就会得到八种相反的果报:一、有损害心;二、有瞋恨心;三、有诤讼心;四、有粗犷谄曲心;五、得到凡夫害人心;六、有不愿利益安乐众生心;七、相貌丑陋,不受尊敬;八、因粗鲁不逊而转生恶趣。

如果心无痴见,就会得到十种有功德的果报:一、自己诚实善良,眷属也诚实善良;二、深信因果,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作恶;三、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四、心直见正,远离看相算命等疑惑见网;五、恒常转生三善道,不再转生三恶道;六、福德智慧辗转提升;七、远离歪门邪道,修学圣贤正道;八、不起实体见,舍弃各种恶业;九、安住不障碍道的正见;十、不转生八难 处(三恶道、佛前佛后、世智辩聪、边地、长寿天等八种难接触、修学佛法的处所)。反之,如果犯痴见,就会得到十种相反的果报:一、自己不诚实善良,眷属也不诚实善良;二、不信因果,不要命地造恶业;三、只皈依天魔外道;四、内心谄曲邪恶,难离看相算命疑惑见网;五、恒常转生三恶道,不转生三善道;六、邪知邪见辗转增胜;七、远离正道,修学歪门邪道;八、常常生起实体见,舍弃各种善业;九、执著有碍道的偏邪见解;十、常常陷入八难处。

与上述因果观相应,佛教安立了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个领受业报的世界,前三个是造十善业众生感得的世界,称为三善道;后三个是造十恶业众生感得的世界,称为三恶道,如《华严经》说:“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如果人造了十不善业,即使转生为人,也有诸多不如意:犯杀生罪者,一会短命,二会多病;犯偷盗罪者,一会贫穷,二得不到自己做主的财富;犯邪淫罪者,一妻子不贞良,二得不随意眷属;犯妄语罪者,一经常被诽谤,二会被别人欺骗;犯两舌罪者,一眷属乖离,二眷属亲戚不和;犯恶口罪者,一常闻恶声,二说话经常引起纠纷;犯绮语罪者,一说话没人信受,二者口齿不清;犯贪欲罪者,一心不知足,二贪得无厌;犯瞋恚罪者,一常被别人吹毛求疵,二老是被别人伤害;犯邪见罪者,一生在邪见家,二内心谄曲。

佛教劝人远离十不善业、修学十善业,就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在来生转生到三善道;佛教以皈依三宝、守持五戒作为人间佛教徒的起码标准,也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有一个修学佛法、处出离轮回的良好开端。佛教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酒戒为十善业所无,其基本内容是不饮酒,实际包括含所有有毒品的饮料。相关戒律说,如果不饮酒,能得到十种无过失的果报:一、身相端严;二、体力充沛;三、视力强健;四、没有瞋恚相;五、不损害事业;六、不增加疾病;七、不增加争斗诉讼;八、不会流布恶名;九、智慧不会减少;十、命终不转生三恶道。反之,若犯酒戒,则会得到十种相反的果报:一、身相难看;二、体力不充;三、视力不好;四、有瞋恚相;五、有损事业;六、增加疾病;七、增加争斗诉讼;八、恶名流布;九、智慧会减少;十、命终转生三恶道。五戒没有十善业中的心三业,只从身口二业规范佛教徒,因此是十善的起点,受持好只能转生为人;十善业是五戒的圆满状态,持守好可以转生到天道。

为什么我们要从五戒十善开始修学,不能从更高阶的佛法起修呢?《维摩诘经》说得好:“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瞋恼,是瞋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不过,众生即使圆满持守十善业,修成了人天圣贤,但只要我法二执之心不断,最高只能转生到非想非非想天,还是不能解脱六道轮回;要解脱六道轮回,必须依佛法的见地与发心修习十善业。

《华严经》说,依佛法的见地与发心修习十善业有四个境界:修行者从佛陀听闻佛法,深知三界轮回痛苦,依我空见发起厌离三界之心,凡有修习都回向自己解脱,从而得到无我智慧,契入声闻涅槃,这是声闻境界的十善行;修行者通过自己观察因緣法,依我空见发起厌离三界之心,凡有修习都回向自我解脱,从而得到无我智慧,契入缘觉涅槃,这是缘觉境界的十善行;修行者依我法皆空见发起菩提心,遵菩萨十地行法次第修习,凡有修习都回向成佛与度化众生,证得我法皆空智慧,成就广大愿行,这是菩萨境界的十善行;修行者依我法皆空见与菩提心圆满佛智慧,得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一切佛法,这是佛陀境界的十善行。这是需要在修行过程中调整见地(回我空见为我法皆空见)与发心(回厌离心为菩提心)、辗转修行成佛的十善行。

在《华严经》的开示中,除了上述辗转改变见地与发心的次第修行方式,还有一种当体成佛的十善行修习方式,这就是“华严十善行”。

修习“华严十善行”有几个前提:一、信圆教三宝。以佛陀报身为佛宝,法界事事无碍境界之法为法宝,文殊、普贤、弥勒等一生补处菩萨为僧宝。二、发普贤行愿。发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十大愿,并且要达到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的高度。第三,修普贤行法。普贤行法要求很高,跟禅宗所说即心即佛、当体是佛、一切现成类似,只不过禅宗施教不立阶位,普贤行法则主要是为初发心住到等觉位菩萨建立的行法。

我们怎么知道普贤行法对应的菩萨阶位呢?一者,《华严经》说,初发心菩萨依如来十种智慧观察诸法,“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已证得菩萨智慧身;二者,究竟法身佛非因非果,其境界不可说,可说的最高境界是以普贤菩萨为上首的等觉菩萨位的佛法。因此,《华严经》便以等觉位为立教阶位,将上契法身佛满果的行法下布于初发心菩萨位,开出了华严圆教。

普贤行法的基础是理事无碍(即须先通达空有不二),其见地是事事无碍。无论理事无碍还是事事无碍,对初发心到等觉位菩萨来说都是真实不虚的境界,对于深信华严圆教的菩萨行者来说则可以作为修普贤行法的指南,其根本原理是“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即随修任何一法都含摄并等同于修一切法。具体到修习十善行,修行者修不杀生这一善行即含摄并等同于修习“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九种善行,乃至修习“不痴”这一善行即含摄并等同于修习前面九种善行,其余诸善行也莫不如此。

我们发现,从所修佛法看,初发心位到等觉位菩萨所修内容无二无别,都是圆教十善业道,这叫“行布不碍圆融”;另一方面,从修行者来看,确有圆满与否的差别,因此必须寄位(从初发心到等觉共四十一位)而修,这叫“圆融不碍行布”。华严圆教行法,真是妙不可言!

谢谢大家。

顿瑜师父:

非常感谢冯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华严十善行”讲座。这也告诉我们,世间善和出世间善,要真正达到、圆满佛菩萨善,是要依菩贤菩萨行愿和心境来修行的。这也恰恰暗合了大和尚上午给我们讲的世间善、出世间善这节课。在大和尚的课当中,我们对世间十善行以及出世间十善行有一个很圆满的体会;在这节课,冯老师用更深的开显,让我们对十善行及大和尚的心境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我们以热烈掌声再次感谢冯老师!

冯老师在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夏令营上课比较难得,大和尚也非常慈悲,认为虽然快到吃饭时间,还是留点时间给我们大家亲近冯老师。这十分钟时间,大家有疑问的话,可以向老师请教。

学生:

老师好。请问善意的谎言属于妄语吗?如果属于妄语的话,会不会遭到恶果?谢谢老师。

冯老师:

如果从佛法的视野来说,没有明心见性以前,我们所说的话都没有说到事实的真相,都是谎言,所以严格说起来,只要是凡夫,天天都是在打妄语!问题当然还在于,只要是在凡夫的世界里,我们就应依凡夫的规则来守持我们的语业,佛法的不妄语戒也是顺凡夫道制定的一条戒律,所以刚才我说这是人道修行的起点。

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你的问题,就比较容易搞清楚。作为凡夫,我们一定要持守不妄语的戒律。在这个基础上,你说一说善意的谎言,我不反对,也不鼓励。我为什么不鼓励?因为你所说的善意未必是善意,可能只是自己在某种偏执基础上的善意,而人家一点都感觉不到善意,甚至会感觉到恶意,所以还是要以守持不妄语戒为根本。如果是开悟了的佛菩萨,就不存在说妄语问题,他们无论说什么都是无我利他的语言,即使他在呵斥众生,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恶口,或像骗人的假话,也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善巧。

佛菩萨是没有所谓善意的谎言的,凡夫世界才有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能够起到相应的效果吗?我不敢保证。我自己提供一个参考做法:如果我们观察对方能够接受所说的事实,并且不会对他的身心造成比现前更大的伤害,还是以选择说真话为第一选项,否则可以考虑说一定的“善意的谎言”。譬如得了癌症的人,他听你说他活不了多久可能会自杀,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说善意的谎言的。

学生:

老师好。刚才我听老师说,杀业的果报最为重。我自己信佛,不杀生,但我家人不信因果,也不信佛法,逢年过节都会宰杀一些鸡鸭和鱼作为鲜味餐食。我也会去劝说,但是自己没有那个本事能把他们说服,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我很奇怪,觉得我学了佛法就变得不是正常人了。我自己会觉得很无力,往后我也可能不会多说什么,因为我不想让他们诽谤佛法。我想问一下冯老师:第一,像我这样的情况,会不会是在纵容杀生?会不会自己也是在帮助造杀业?第二,逢年过节面对那满桌鲜味,那我是不是一口都不能吃,而且要避开?请老师解答一下。谢谢。

冯老师:

这应该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估计师父们已经不知道回答过多少这样的疑问了,本来这个问题由师父来说最好,但我还是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刚才说了,杀生以及由杀生所带来的相应果报是因果事实,不是佛教徒才会有的,你信佛教也有相应果报,不信佛教还是有相应果报。不过,已经皈依了三宝、受了戒的佛教徒,如果再去杀生的话,果报会更重。重在哪里?重在你的障碍更深了,你成佛之期更加遥远了。

我首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你这不叫助杀,因为你一直有劝戒心、惭愧心、甚至忏悔心在,是吧?只要你有劝诫家人的心,有对被杀众生的惭愧心,甚至有对他们的忏悔心,就是慈悲心的一种体现,因此你没有犯所谓助杀的罪业。如果你要改善这个状况怎么办呢?显然不能简单粗暴地去禁止,是吧?你要想一些善巧的方便来减少他们在家里面杀生。这些善巧方便,你如果要真正行出来的话,首先要受菩萨戒,因为只有受了菩萨戒,你施行这些善巧方便才不至于犯戒;如果你不受菩萨戒,又去行这些方便,可能同时犯戒,那就不应该了。至于具体的方便,我在这里不方便给你介绍,但如果你受了菩萨戒,我会个别对你介绍。面对家人吃大鱼大肉,为了不让他们烦恼,你可以吃肉边菜,但尽量不要避开饭桌,也尽量不要吃荤腥。

顿瑜法师:

冯老师刚才讲,这个问题要出家师父来回答,我倒觉得要冯老师来回答,因为出家师父回答的话,好像自家的话自家说,但是借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之口来讲,大家会觉得更可信,更有信心。由于时间原因,师父们有的已经受过午不食戒,所以把请益的时间留待下次,明天还有个东方问禅。我们再一次以热烈掌声感谢冯老师。请全体起立。

进入 冯焕珍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华严   佛学  

本文责编:heyuanb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99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