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色列国与我国的有关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培训计划,我们于 1996年4月29日-5月22日赴以色列参加了该国举办的一个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政府工作人员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培训课题“经济计划中的计算机应用”。学习过程中,我们加深了对以色列的了解,感触颇多,印象特别深的是:以色列自1948年独立以来,在资源缺乏、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在发生了四次较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在周边几乎全是敌对国家的国际环境中,在吸纳了近300万移民的人口压力下,经济发展却取得了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GNP)由1948年的2亿美元左右,跃升到 1994年的737亿美元,人均GNP也由1948年的300美元/人左右提高到1995年的13500美元/人。这一经济成就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除了一些政治上和宗教种族上的客观背景外,经济方面的奥秘是什么?这是普遍关心的、也是我们试图介绍给大家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色列经济发展的经验也许可以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以色列经济发展的轨迹及其特征
(一)以色列经济的发展轨迹
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以来若以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一是1948年-1953年的建国初期经济起步时期。是完成了经济发展的初步启动,使经济发展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二是1954年-1972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1%,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加速工业化、农业进入集约化发展;三是 1973年-1984年经济调整时期。起因是1973年的能源危机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及由于经济结构性矛盾、通货膨胀等。这一阶段工业以完成工业化、并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化为特征,农业进一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化。经济发展水平完成了由中等向高收入国家水平过渡。四是1985年至今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时期, 这一阶段后,以色列国进入了高收入的发达国家行列,同时,经济发展以远高于其它西方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
纵观以色列经济发展历程,以色列在近半个世纪里,经历了从低收入向高收入经济发展水平过渡的过程,目前处于与新加坡等国相当的水平,位居世界第20位左右。我国目前人均GNP靠近600美元 /人,约相当于以色列1954年左右的水平,所以,从人均GNP为主要指标的经济发展水平看,以色列经济发展的轨迹特别是自五十年代以来发展的历程将是我国从现在起到2050年左右将要经历的发展历程。以色列自1954-1972年连续18年的高速增长,是它的经济追赶时期,也是我国从目前到2010年左右将经历的时期,所以,以色列过去近50年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以色列经济的主要特征
1、经济发展的障碍:
(1)缺乏充足的自然资源;
(2)缺乏淡水资源;
(3)巨额的军费和国家安全开支(约占GDP的10-15%);
(4)劳动力必须在军队定期服役;
(5)移民的高速增长,从1948-1990年大约增长了800%, 1990-1995年年均增长10%;
(6)在周边地区缺乏有效的市场和对外贸易。
2、经济发展的特点:
(1)精细农业;
(2)高技术工业;
(3)高素质、高学历的劳动者。
3、经济构成
(1)所有制结构
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
私有经济:60%
国有经济: 25%
劳动者经济(类似我国集体经济): 15%
在工业增加值中的份额
私有经济:50%
国有经济: 25%
劳动者经济:25%
(2)产业结构
在GNP中的份额
第一产业 8%
第二产业 41%
工业 31%
第三产业 51%
商业、服务业 35%
4、对外贸易
1994年进出口总额为393.8亿美元, 占GNP的比例为53.4%。其中:出口为159.3亿美元,出口的地区构成为:欧洲占45%,美国占30%,日本占2%,其它地区占23%;进口为234. 5亿美元,进口的地区构成为:欧洲占55%,美国占20%,日本占5%,其它地区占20%。
5、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以色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40多年来,以色列先后出现了四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的是八十年代初出现的高通货膨胀。那次通货膨胀开始于 1977年,虽然政府采取了限制过度消费的政策,但没有能根本解决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进而出现了社会动荡。 1984年通货膨胀到达了最高点,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货币贬值等非常措施才有效地扼制住了通货膨胀势头,1985年物价涨幅开始逐渐回落,1995年通货膨胀率为 8%。
1980 133% 1988 16%
1981 102% 1989 16%
1982 132% 1990 18%
1983 191% 1991 16%
1984 445% 1992 9%
1985 185% 1993 11%
1986 20% 1994 14%
1987 17% 1995 8%
6、就业及其结构
当前,以色列大约有210万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为38. 6%,劳动力的分布如下:
(1)按所有制结构分
私有企业:72.7%;
集体企业:20%;
国有企业:7.3%;
(2)按行业结构分
建筑业:9.2%; 工业:20.2%;
商业: 14.3%; 服务业:7.2%;
农业: 3.7%; 交通运输业:5.5%;
金融业: 10.6%。
目前, 以色列大约有7%左右的登记失业人口。失业是指超过6个连续工作日失去工作而申请救济的人。在失去工作的前6个月内,通常他们将继续得到原来月工资75%的生活费用。政府也举办多种训练项目来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因此,一般来说失业是暂时的。
7、居民收入及其消费结构
以色列工资的支付方式是月工资,现在大约为每月4490shekels(以色列货币)或$1425。一个家庭的月平均消费远高于此,大约为6500 shekels。政府根据家庭孩子的数量,给未满18岁的儿童提供补助,有3个孩子的家庭可以得到每月530 shekels的津贴。法律规定最低的工资标准为平均工资的45%,当前大约为每月2020 shekels。
家庭消费构成为:
住房:23% 医疗: 7%
食品: 20% 教育: 12%
家务: 8% 交通: 15%
服饰: 6% 其它: 4%
家具: 5%
8、政府财政收入及税收
以色列是高税收国家,政府财政收入占GNP的比例达40%以上。以色列税收的大约一半来自所得税,所得税采取累进税率,最高为60%。其它来自对商品和服务的间接税收,如增值税。有时甚至使人们失去消费的勇气,如在通涨较高的1985年对每一个出境旅游的人征收$300的税。汽车高税一直保持到今天,为车价的140%,外加90%的耐用消费品税。
二、以色列经济发展中政策的作用
以色列自1948年以来,经济发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关键是执行了一系列适合于本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外贸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0多年来,从总的来看以色列实行了一条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财政收入与GNP的比例超过了40%,保证了政府能有力地对经济收入进行二次调节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二是政府拥有可以直接控制的经济成份占25%以上,再加上集体成份实际可控制50%以上的经济份额,这样就保证了经济按政府意志运行。
以色列40多年来在产业政策方面执行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从发展食品工业和其他轻工业开始,进而发展多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和其他高科技工业的政策。创造出该国目前具有的集约化的农业、高科技工业和高素质的劳动力为主的经济特征。
1、农业政策
以色列70年代以前的农业政策是实现以食品的自给自足、进口替代和促进农业品出口、以节约外汇为目的,集中力量大力开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包括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定居点和农业机械的农业建设,同时鼓励开垦荒地、开发适合于沙漠农业耕作的滴灌技术,并迅速推广发展成应用型的滴灌系统,并通过移民加强农业劳动力,通过财政政策鼓励农民务农。70年代后,发展农业的指导方针是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农、牧、林业并举,利用高科技走高效农业之路的方针,适度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高效农业,生产经济收入高的出口产品(如水果、鲜花、蔬菜、棉花等),换取外汇购买粮食。这一政策取得了较大成功,现在达到了农付产品除自给自足以外,还大量出口。目前,以色列是欧美水果、鲜花的主要供应商。
以色列的农业发展堪称世界楷模,支持农业顺利发展除了有上述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以外,最主要的因素是其高新技术。以色列最有名的高新技一是滴灌和喷灌为主的灌溉技术,目前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广的项目之一,已被美国、巴西和韩国等60多个国家所采用;二是先进的农业机械,特别是用电脑控制的联合收割机和畜牧饲养设备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三是高效化肥和低毒农药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四是专供培植果蔬植物和观赏植物的自动调温农用暖房;五是结合本国自然条件特点,培育农畜产品新品种。产生以色列一流农业技术的原因是它有一个强有力的农业科研体系和应用推广网络,农业科研机构有大田作物、园艺、畜牧兽医、植保、水土、农机和农产品储藏加工等七大类,分基础性技术和应用性研究两个方面,均有专门研究所。在技术应用方面,在政府农业部内有专门的农技推广局,负责将科技部门的技术向农民推广。
2、工业政策
以色列工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58年至1966年的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依靠本地资源,发展初级加工工业;二是1967-1972年,依靠从国外进口原料和机器设备,生产加工程度高的工业品;三是197 3年后,以发展面向出口的新技术和尖端产品为主。三个阶段清晰地显示了以色列工业发展与日本等国工业发展有及其相似之处,即对应于起步、追赶和领先三个阶段。形成了以色列工业的四个特点:一是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潜力,利用有限的原料和自然资源,发展食品、纺织服装、建筑业;二是发挥传统工艺优势,发展钻石加工工业,目前,钻石加工工业占世界市场的1/2;三是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以军事工业带动和促进其他工业的发展;四是发挥科技优势,重点开发用料少、原料价格低廉、面向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医药电子、农业技术、电信、精密化学制品、太阳能的利用及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等。
为了加快工业发展,以色列在各个发展时期都制订了相关政策,主要是加大投资比重、实行税收优惠、资助科研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设立研究基金、吸引外商投资等。
以色列的工业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保证产业政策实施的法规、条例。以色列一般五年作一个产业政策,作出需优先扶持、重点投资的产业,这些产业政策是与工业各个阶段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围绕产业政策,有多种措施保证。一是通过工业发展有限银行(由以色列政府发起,有地方属银行、制造商协会、以色列总工会、基布兹运动和其他团体参加)提供长期贷款、资助工业开发投资项目,二是通过法规保证。以色列1958年通过、1990重新修改制定了<<鼓励资本投资法>>,该法规定,在政府指定的地区和部门投资,可得到财政上的优惠,包括赠款投资、就业人员五年内免征50-100%所得税,对新兴工业设备两年内实行50%折旧。为了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结构。以色列1969年又制定了<<鼓励工业投资规定>>,对面向出口以及研究开发项目的投资给予优惠,对自由港和某些经济特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出口的加工工业的投资减免关税和其他间接税,对销售和出口给予补贴。1985年为了促进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又制定了<<鼓励工业研究与发展法>>,规定工业和贸易部下属的首席科学家局根据该法对“研究与发展”项目提供经济援助,并吸收工业公司对项目免税投资。目前以色列在科技研究与发展上的费用占GNP的2%以上,达世界最先进国家水平。三是采取许多其它措施,如订立国与国之间的研究协议吸引外国公司投资,支持科研单位鼓励“研究与发展”项目的研究等。
三、以色列经济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以色列近半个世纪经济发展走过的路程可以说是很成功的。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了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路线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相配套的产业政策、行业发展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
2、有效地争取和使用了外援和外债。40多年来,以色列的发展得益于大量的外援,来源包括犹太人捐款、美国政府低息贷款或赠款、德国战争赔款以及发行政府公债。以色列利用这些资金修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3、高度重视教育,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走集约型发展道路。以色列教育总开支占GNP的7%左右,高于日本2个百分点,除了本国教育培养人才外,还通过移民方式吸纳高素质人才。同时, 以色列还高效率地使用人才,开发新产品,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走集约化的路子。现在以色列出口产品的一半以上是先进技术产品。
4、发展军工产业,扩大军火贸易,促进相关工业发展,带动经济高速增长。为了安全需要,几十年来以色列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军火工业生产体系。由于以色列军火产品成本低、质量高、技术先进,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竞争力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高,军火的发展成了带动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效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以色列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过分依赖外援,使经济自主性变弱;经济外贸依存度过高,使经济带有不稳定性;工资增长远高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使消费膨胀,经济供需容易总体失衡,引发通货膨胀;军事开支犹大,一般占GNP的20%, 是经济结构失衡,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四、以色列经济发展给我国的几点启示
1、遵从客观规律,认清本国实际,选择适合本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的道路。我国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目前相当于以色列五十年代的水平。处于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加速工业现代化为特征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同时我国还有自己的大国特色。
我国最突出的经济特色, 一是区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展面临的任务差别很大。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广东等地已完成了初始工业化、逐渐向后工业化过渡,面临产业升级,生产上规模,经济增长应以生产规模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其中有些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三个直辖市,实际上已处于以色列七十年代初的经济发展状态,面临经济结构大调整。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如贵州、宁夏、青海等地,目前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其他大部分地区如四川、湖北等地则基本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战略、政策时,要在全国总方针确定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发展规划,避免不切实际地搞一个模式。
二是人口多,劳动力充裕,而素质相对较低。这一方面使我国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就业压力很大。
三是历史性存在的农村与城镇二元经济问题。这一特点使我国农业劳动比较效益较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面临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从客观上要求应将我国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过去17年,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就是这一特点揭示出的必然结果。
我们只有在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所具有的特殊性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这样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保证。可以说,我国“九五”规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基本上从全国总体上反映了这一点,其中的十二条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具体执行中,关键是各地要根据本地特色制定具体规划。并制定出具体的措施、政策。
2、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行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调整战略重点。以色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行了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特点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一致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经济由起飞、追赶、领先三步发展过程的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我国也不例外,从目前到未来50年左右是实现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过渡的时期,也应遵从这一规律,实行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此,要在实行经济体制转轨的同时,尽快增强政府财力,把财政收入占GNP的比例提高到一个适宜的范围,同时保持一支能有效地控制国民经济运行、涉及国民经济关键部门、关键行业的国有经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成具有这一功能的经济主体。
3、始终把科学技术作为立国之本,走可持续型经济发展道路。现在,党中央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二是要使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型发展道路。这两大战略可以说正好是以色列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在以色列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极为有力的证明。以色列在资源缺乏、自然环境恶劣、较大规模战争频繁发生的情况下,经济能迅速掘起,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就是高度重视教育,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向集约型方向发展,走可持续型经济发展道路。所以,以色列的这些经验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为现实的参考价值。